• 首页
  • 罗氏溯源

    追本溯源

    番衍迁徙

    豫章郡望

  • 罗氏动态

    海外风云

    宗彦贤达

    学术研讨

    寻根问祖

    网站公告

    通谱编纂

    罗氏新闻

    最新消息

  • 罗氏世系

    黄帝世系

    远古世系

    各地世系

    世系名位

    各地族谱

  • 历代名人

    鸿儒彦士

    王侯卿相

    将帅武勇

    忠义循良

    仕进佳话

    文史名家

    学者专家

    懿德高逸

    其他名人

    罗氏现代名人库

    人物传记

  • 文献文物

    谱序跋叙

    郡望派衍

    诏告敕文

    俊彦像赞

    文书文献

    诗词曲赋

    行状表铭

    家政家训

    祠庙墓苑

    文物古迹

    轶闻传说

  •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

    个人简历

    江西

    湖南

    湖北

    广东

    川渝

    福建

    浙江

    山东

    安徽

    江苏

    广西

    贵州

    云南

    河南

    陕甘

    山西

    海南

    (港澳)

    (台湾)

    (韩国)

    (东南亚)

  • 中华罗氏通谱

    罗氏源流(01-49世)

    罗氏源流(50-99世)

  • 罗氏留言
    • 首页
    • 罗氏溯源

      追本溯源

      番衍迁徙

      豫章郡望

    • 罗氏动态

      海外风云

      宗彦贤达

      学术研讨

      寻根问祖

      网站公告

      通谱编纂

      罗氏新闻

      最新消息

    • 罗氏世系

      黄帝世系

      远古世系

      各地世系

      世系名位

      各地族谱

    • 历代名人

      鸿儒彦士

      王侯卿相

      将帅武勇

      忠义循良

      仕进佳话

      文史名家

      学者专家

      懿德高逸

      其他名人

      罗氏现代名人库

      人物传记

    • 文献文物

      谱序跋叙

      郡望派衍

      诏告敕文

      俊彦像赞

      文书文献

      诗词曲赋

      行状表铭

      家政家训

      祠庙墓苑

      文物古迹

      轶闻传说

    •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

      个人简历

      江西

      湖南

      湖北

      广东

      川渝

      福建

      浙江

      山东

      安徽

      江苏

      广西

      贵州

      云南

      河南

      陕甘

      山西

      海南

      (港澳)

      (台湾)

      (韩国)

      (东南亚)

    • 中华罗氏通谱

      罗氏源流(01-49世)

      罗氏源流(50-99世)

    • 罗氏留言
    通知公告:
    • 中华罗氏宗亲联谊会专题及各省动态

    • 关于开展全国罗氏族源流调查的通知

    • 全国罗氏字辈库

    • 关于开展全国罗氏族源流调查的通知

    • 全国罗氏字辈库

    • 百年经典收藏 :《中华罗氏大成谱》

    • 全国罗氏字辈库

    • 百年经典收藏 :《中华罗氏大成谱》

    • 湖南罗氏源流研讨会在双峰召开

    学术研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学术研讨

    罗氏渊源研究

     罗训森 发布时间:2007-11-23


       引言:《中华罗氏通谱》2007年5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各层次的族人反应热烈。由于有收藏《中华罗氏通谱》的宗亲仅为中华罗氏的万分之一,因此,网络上还时常见到一些与罗氏史实不相符的文章,若不正确引导,有可能产生误导等负面作用。为了普及罗氏历史知识,根据网友要求,今后不定期撰写一批“罗氏谱牒研究”系列文章,抛砖引玉,供有兴趣、有研究能力的宗彦参考、斧正。

       宋代思想家张载在其名篇《宗法》中开宗明义:“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这段震撼人心的话,笔者在韩国《罗氏族谱》中多次见到1,先贤对修族谱的目的意义进行了高度概括,其中“使人不忘本”是《中华罗氏通谱》渊源卷的要旨。
       “慎终追远”,在许多姓氏族谱中,是题词页常见的墨宝,何谓“慎终”?何谓“追远”?
       “慎终”者,一旦没有男性后代,世系传承的链条可能断裂,直系的遗传基因将丢失。所以,要慎重对待世系可能断裂的严重问题。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局级)罗迎难家为例,其父亲罗永正(黄霖)有六兄弟,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功臣,但在修家谱时发现,有些房号已经后继无人,“慎终”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罗瑞卿大将有七个子女,是现代罗氏支系中的“名门”,其女儿罗峪田大校亦对笔者说过类似问题。因此,修族谱在追溯源流时,“世系断裂”危机已引起现代人们的高度重视。
       “追远”者,追溯世系上源,数典不忘祖,缅怀祖功宗德。“追远寻根”是人的天性,“寻根”亦是《中华罗氏通谱》渊源卷要回答的问题。
       鉴于代久年湮,远古世系已不可考,在“追远”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观点。

    一、谱其所可知
       元代从祀孔庙的大儒吴澄在为江西吉水《罗氏族谱》作序时说:“余所见诸族,其族或志在追远,或志在合异,未免涉于传疑,今观吉水桃林罗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已远不必追也,异不必合也,确乎其为传信之书,可以为修家谱者之法矣”。秉其传统,明代状元罗洪先用三十多年时间主修的罗氏《秀川族谱》断自唐代罗崱,追溯至晋代罗含。明代罗复仁、罗汝敬、罗璞,祖孙九代人主修吉水《桃林罗氏族谱》,亦断自唐代罗崱,追至其祖籍——湘东,谱中人物之传记,至今可考,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掇拾讹传
       “族谱”由于多为民间私修,因各个支系主修者学识、身份、地位不同,难免龙蛇混杂,真伪难辨。尤其大部分谱牒是由族中略通文墨者执笔,缺乏必要历史知识,常常闹出许多笑话,诚如清儒黄宗羲所言:“氏族之谱……大抵子孙粗读书者为之,掇拾讹传,不知考究,抵牾正史,徒诒嗤笑”。《罗氏族谱》中亦有不少此类问题,如将罗贯中笔下《罗家将》中小说人物、事迹收录谱中,尔后互相传抄,以讹传讹,其数量不在少数。
       本届《中华罗氏通谱》编纂过程中,见到不少湖南罗氏族谱,其中记载了明状元罗洪先对南昌《柏林罗氏族谱》的评价,称其有些记载“最为荒诞”。据笔者研究,主要是乱写汉代官职及学历,并且将北魏改罗氏的少数民族罗结家族的人物列入《柏林罗氏族谱》。对此,明状元罗伦在为《丰岭罗氏族谱》作序时,明确表示反对。其文章存于《四库全书》罗伦文集之中,佐证了罗㓋先的评价有据。当然,我们不能据此全盘否定《柏林罗氏族谱》,而是在阅读它时,要注意去伪存真。要参考同是豫章罗氏的罗点支系的族谱,阅读罗点(宋丞相)、罗汝辑(宋吏部尚书)的墓志铭。可惜笔者未见《豫章罗氏世征录》,宋代罗点之子罗愚编纂的族谱,应有汉代罗氏人物的较准确记载。位列“侍中、侯爵”的豫章罗邵,出自豫章大家族,《柏林罗氏族谱》没有记载,令人遗憾。另外,据《南昌县志》,南昌地区罗氏人才的聚集地是东坛(详见《中华罗氏通谱》四册,P2921)。今后有机会应对“东坛罗氏”进行深入研究。
       对罗氏渊源问题,本会观点归纳如下
    一、“罗”因国得氏,罗氏正史应从罗子国并入楚国后开始。
    二、“罗”为黄帝、祝融之后,典籍有据,予以文化认同,对流传之远古具体世系,存疑待考。
    三、“以族谱为基础,以史志、典籍为依据”,传承罗氏名谱传统“谱其所可知”。上对列宗,下对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

    结语:
       对于罗氏渊源问题,各地各支系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网络上更是众说纷纭,但质疑、考证老族谱一些错误的声音太小,而一些错误的观点却到处可见,在《中华罗氏通谱》正式出版后,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罗氏渊源,订正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留给子孙后代一部罗氏正史,是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今后繁重的任务。
       综上所述,本会遵循“谱其所可知”,以史为准的原则,但不反对文化认同,不反对祖根追溯至炎黄。然而,我们反对“掇拾讹传”,反对将一些明显违反历史常识的东西在族谱中留传。如将汉代有罗氏进士、将少数民族罗氏列入汉族族谱等。当然,我们提倡在渊源学术研究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讨论,那怕争论,将罗氏的渊源理清。
       建议各地各支系修族谱时,查阅地方史志,用正史、地方志记载的史实来订正族谱中的错误,如果地方志无记载或记载不详,可用族谱补充之。但有关祖宗官职、学历的记载,若地方志无载,就必须慎重考证,不然就徒惹别人笑话。《中华罗氏通谱》中附有各朝代的职官表,附有明清罗氏进士名录,那是档案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各地明朝、清朝进士必须照其核准,不要把“乡进土”(举人)、“岁进士”(贡生)列入“进士”栏目,以免有拔高祖宗之嫌。
     《中华罗氏通谱》汇集了不少罗氏史料,可作为罗氏谱牒研究的参考书。
       罗氏历史上形成五大郡望——齐郡、河东、襄阳、长沙、豫章,现在绝大部分罗氏奉“豫章”为郡望,有关罗氏郡望的演变、发展,请待下文论述。

    注:
    1.韩国罗州《罗氏族谱》记“程子曰”,经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考证,实为张载首提,见其所著《朝鲜族谱研究》,P29-P30,2005年6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2.上文主要观点引自《中华罗氏通谱·渊源卷》。有兴趣的网友可就近借阅《中华罗氏通谱》。

    上一篇:史界瑰宝 不朽盛业
    下一篇:研究罗氏家谱的方法和依据
    查看更多
    更多 》
      暂无记录

    友情链接

    • 《中华罗氏大成谱》
    • 族谱网
    • 罗氏家园
    • 中华罗氏文化网
    • 罗吧
    • 公田罗氏网
    • 铁塘罗氏网

    总编:罗建平

    电话:13807384662

    微信:13807384662

    Email:138073846@qq.com

    邮寄地址:湖南长沙市经开区星沙街道开元中路172号开元教育办公楼616室

    您是第21434930位访客

    Copyright 罗建平 湘ICP备130105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