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传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轶闻传说

罗孟郊敕葬阳新甘棠山

  发布时间:2008-03-14


  一自题名后,思归何日归。

  虽然着宫锦,不及无斑衣。

  故里桑榆晚,他乡雨雪霏。

  庭前停玉轸,目送雁南归。

  这是北宋时,在朝中做官的罗孟郊厌倦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因循守旧和花天酒地,而写下的一首诗《京中怀归》,以此表达他想念家乡的思归之情。

  罗孟郊(1092-1153年),字耕甫,号休休,广东兴宁人。罗孟郊早年丧父,侍母很孝顺。少时家贫却聪颖好学,精通经史。二十岁时,他在兴宁神光山附近的罗岭草舍里,勤奋攻读,留下了“神光映读”一段佳话。宣和五年(1123年)他考中举人。宣和六年(1124年)考中进士,为一榜(亦称一甲)第三名探花,始就太学博士职。后累官至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掌制诰。

  罗孟郊任职太学博士期间,正值奸臣蔡京专权,朝政日非。罗孟郊疾恶如仇,令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揭露蔡京等人罪行,称他们为“六贼”。迫于压力,不久,钦宗便把“六贼”中的王黼等治了罪。当金人南侵时,钦宗慑于金人的气焰,欲罢免主战派右丞相李纲的职务,来讨好金人。罗孟郊再次令陈东上书,要求留用李纲为国效力。绍兴十八年(1148年)罗孟郊入翰林,又值秦桧阴谋与金人和议之际,罗孟郊与龙图学士叶三省等人力抵和议。秦桧恨之入骨,便指使御史罗汝揖上书高宗皇帝。他们在奏书中编造罪名,大肆诽谤罗孟郊等人,称他们是“饰非横议”。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罗孟郊、叶三省等人含冤遭贬,罗孟郊被贬谪到当时的兴国军即现在的阳新县这里。动身赴贬所时,朝廷诸大夫洒泪为其饯行。罗孟郊答谢说:“吾本豫章柏林族也,兴国军乃故乡。天下事至此,为之奈何!吾今无意于人世矣。诸公勉力以报国,不必为吾偷生者注念。”看到宋主昏庸,奸臣误国,外敌侵凌,山河日蹙,而自己的境遇却又如此,一片忠贞报国之志不得酬,罗孟郊很是无奈,对自己的前途已心灰意冷到了极点。然而,罗孟郊要表白的不仅仅如此,此番话语,更多的却是表明了他置自己的前途、安危、冷暖于不顾,而且,尽管身处此境,他仍不忘勉励诸君报国勿偷生,足见其一片忠贞为国之心!

  罗孟郊到兴国军任后,他不理军事,选择甘棠山山谷,在山脚下朝阳的一面定居下来。他建屋数间,在正屋大门上方悬挂一横匾,题曰“翰林堂”。他又叫人开挖了一个一亩见方的水池,名之“洗砚池”。自此,他过起了“放怀山水,屏绝人迹”的隐居生活。后来,很多人登门拜访,他一律不予接待,统统拒之门外。即便其时的兴国军知军薛朋龟、周紫芝等贤能之人登门造访,罗孟郊都闭门不见。当时薛朋龟、周紫芝等人带来了酥米等食物赠送给罗孟郊,同时还赠荷叶诗一首于罗孟郊,诗云:

  湖边老守湖是家,湖光十里皆荷花。

  我来不见花如锦,但闻荷叶飞天涯。

  罗孟郊答云:“仆得托身草莱,随意耕钓,皆君惠耳。辱磁多议,何以堪之?”原来他的志向,早就是打算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之间了。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罗孟郊在贬所兴国军即现阳新这里去世。一代忠贞爱国之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撒手人寰,然而朝廷对此一点儿不知道。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罪大恶极的秦桧终于死去。就在秦桧死后不久,高宗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另有原因,他下诏复用罗孟郊等53人。而此时,罗孟郊去世已有两年多了。朝廷后来得悉罗孟郊已去世,于是追赠他为礼部尚书,敕葬在现阳新甘棠山,并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丙子岁正月为其墓立《神道碑》。时为《神道碑》撰文的是赐进士、知庐州的豫章人张文举,书写的是宣教右侍郎中、权知兴国军事的江州人周紫芝,篆额的是奉礼部、知舞阳县事的希寿。

  罗孟郊虽未能挽宋室于沉沦,但他不畏权奸的凛然正气和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世人崇敬!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