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传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轶闻传说

罗振方与香山慈幼院

  发布时间:2004-12-31


罗振方  字通甫  生于1874年  逝于1932年  终年58岁  浙江上虞县人  是清朝庚子辛丑并科举人
罗振方与熊希龄早在东北时就曾一同共事,交往颇深。罗振方元配夫人丁氏生有二女,继配夫人丁氏无子女,继配夫人逝世后,熊希龄便将内侄女朱有  嫁给了他,这时大约是1912年。民国后随熊希龄入阁,曾任东三省盐运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1917年熊希龄任直隶、京畿水灾河工督办,罗振方任坐办。1920年“北京香山慈幼院”成立,熊希龄任院长,并于同年10月聘罗振方任副院长。
1917年夏末秋初,直隶、京畿两省区发大水,19000个村庄被淹,灾民635万余人无家可归。到处都是饥饿的灾民,特别是那些被遗弃在路边的儿童,还有那些头插草签被标卖的孩子,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惨不忍睹。当时,熊希龄受令负责督办京畿一带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兴修水利、账济灾民。为了救济灾童,他决定设立北京慈幼局(注:慈幼局是北京香山慈幼院的前身),并制订了收养简章,收育了上千名无人认领的灾童。慈幼局的开办费与经常费,由京畿水灾筹账联合会(熊希龄任会长)民众捐款中提供。为了长久的解决收养教育各地的灾童和孤贫儿童,水灾河工督办处不得不设一个永久性的场所和机构。熊希龄和水灾督办处决定选香山静宜园为基址,建造“北京香山慈幼院”。静宜园占地千亩,背倚青山,怀抱幽谷,苍松翠柏间清泉潺潺,空气清新,位置极佳。
院址解决后,最重要的就是建院经费问题。这时,熊希龄与水灾河工督办处的坐办陈汉弟、罗振方等人商议,决定建造一个规模可容纳一千多人的慈幼院,以便把各地的贫苦孩子,特别是北京城内外贫苦的旗民(满族)孩子,招收进来一齐受教育。水灾河工督办处全力支持创建“北京香山慈幼院”,由政府水灾河工督办经费和民众募捐余款中拨款82万现大洋,作为“香慈”建院专款和办院基金,这就为“香慈”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香慈”于1919年2月顺利开工,至年底,建成有男校教室宿舍共77所,女校教室宿舍共46所,两校共用建筑设施24所,校内配套设施齐全先进、规模宏大。
1920年2月,“香慈”召开董事会,推选熊希龄为“香慈”院长。为了顺利开学,在建院工作进行的同时,熊希龄聘请施今墨为副院长,主持院内事务。1920年10月施今墨因故辞职,随即聘请罗振方为副院长,主管院内事务。
罗振方任副院长时,正值“香慈”创办初期,他主持院内日常院务。如在建立健全组织系统方面,推行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教育体制方面,建立(教育家、名家)评议会制度方面,以及扩大办学规模等方面,积极协助熊希龄作了大量工作,是熊院长的得力助手,功不可没,直至1922年2月因操劳过度病情严重而辞职。他在“香慈”尽管短短几年的时间,但他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也载入“北京香山慈幼院院史”史册,为世人所铭记。

注:该文系根据查阅《北京香山慈幼院院史》、《文史资料选编》(第二集)等书籍中的有关资料摘录编写而成的。
                                    罗景祖       2004年11月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