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庙墓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祠庙墓苑

广州黄埔大沙镇罗氏大宗祠

  发布时间:2005-06-10


       
在广州黄埔大沙镇的闹市,穿过“横沙”牌坊往里走约100米,便是横沙大街,这里聚居着一千多户罗氏人家。

横沙大街原称书香街,虽然今天已闻不到丝毫的书香雅韵,但仍不难想象百多年前的朗朗书声,在街巷两旁,至今仍保留着众多“家塾”,依次为:日新家塾、锦江家塾、英杰家塾、槐洲家塾、桂山家塾、斐士家塾、荣显家塾、思屏家塾。横沙大街还是一条宗祠街,除罗氏大宗祠外,还有壶天罗公祠、于野罗公祠、艮石罗公祠、海月罗公祠、江罗公祠、百忍罗公祠。罗氏大宗祠供奉罗氏先祖,其它的罗公祠分别归属罗氏后裔的不同房派支系。

在横沙,每个罗氏房系都拥有一座宗祠、一座家塾。宗祠、家塾作为族产,发挥着“公共产品”的功能,维系其日常运作的经费是来自族田的收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民间社会的空间虽有所拓展,但族田没有了,宗族活动便难成气象。如今的罗公祠大多败落不堪,但罗氏大宗祠算是例外。1994年,罗氏村人捐资一百多万元,全面修缮大宗祠,之后成立“罗氏宗祠基金”,随时接受捐资。同时,“罗氏宗祠基金”目前有一项较稳定的收入,即村人凡婚嫁、添丁都要在大宗祠里摆酒(一般50席左右),每摆一席交10元至15元,而每逢年关,在大宗祠摆酒的人家多得需由“基金会”排队。平日里,大宗祠免费向村人开放,老人们整天在玩牌下棋,每周四晚八时至十二时则为粤剧“私伙局”专剧。为此,“基金会”聘请了两位老人常年日夜在大宗祠值班,每月会给每人400元工资。

在二十一世纪的元旦,我用一个下午的时光走完这条南北走向、长约300米的书香街,信步所至的,是一个个名称充满吉祥和健康气息的里弄——福安里、东福里、德星里、兰桂里、德昭里、擢秀里、朝阳里、集贤里、翠秀里、福围里、柏林里、仁寿里。新世纪的第一抹夕阳余辉及时地映照这些已显凌乱昏沉的巷道,时间并未停滞,但一段历史却终结了——在这块密布宗祠和家塾的弹丸之地,乡土的底气不可谓不深厚,传统的根脉也不可谓不发达,但如今,却是花落水流气歇根枯。中国的文化,的确如一件精美的瓷器(China),我们瞬间的失手,足以致其破碎,而复原的工作,却需要我们付出千万倍的辛劳。
鼎言商旅网 报道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