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状表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行状表铭

奉旨乡饮大宾潾公记

  发布时间:2012-10-25

 

世不知宗。竟致迷宗不知上源者无限。此不明之过也。亦有求明而误以不明强自为明者。诚不达本之咎耳。族心达本源。故号为宗门。宗亲苟能族心达本。明不必外求。益不必多增。忠孝具足。曾何亏欠。明益族人。果能知此。顿将从前恩荣多处。一齐探究。如佐证兴宁历代先祖。宗法制度、官僚铨选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这使成为一种影响甚广、意义甚大的身份证明。则元气自复。后辈浅晰知见。可称追宗寻根矣。试仔细捡点从前满腹馊酸。作何求证

奉旨乡饮大宾--潾公:系瑾公五子

正统辛酉岁1441年---正徳庚午(1510年寿69岁)

 “乡饮宾”制度是旧时一项尊贤养老、宴饮欢聚的隆重制度。“乡饮宾”又有“大宾”(亦称“正宾”)、“僎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统称“乡饮宾”,其中“大宾”(正宾)档次最高,由皇帝钦命授予。到了封建时期晚期的明清时代,该习俗更为隆重,民众把治家有方、内睦宗族、外和乡里、义举社会、有崇高社会威望之人推荐为“乡饮大宾”,县府每年从财政支出五十两官银用于举办“乡饮大宾”活动,以弘扬其风节,彰显社会和谐温惠,其声势犹如明清朝代太平盛世在皇宫举办千叟宴一般隆重。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县府黎明时节便杀猪宰羊,在县衙堂内置办丰盛的酒宴。届时,乡饮大宾按牒送时辰赴会,县令率僚属人员提前到县衙堂门外相迎,对前来的大宾们行三揖三让礼,在县衙堂内升堂后再行拜礼后方入座。大宾们坐西北席,僎宾(从德高望重的乡宦人员中选出的大宾)坐东北席,有特殊贡献的介宾坐西南席,主人为东南席。三宾各就各位之后,宾主相揖,执事授觯于司仪,司仪举酒致辞:“……举行乡钦,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里,无或废坠,以忝所生……”。司仪首饮后,执事者把酒杯一一揖送宾主,执事者在中堂设律令案,宾主面北拱读律令。然后,由县令等向被邀请来的大宾们轮番敬酒……直至酒足饭饱方散席。这种习俗,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敦亲睦族、止恶扬善的作用,人们都把能选上乡饮大宾作为一种巨大荣耀。

本文以《兴宁罗氏家谱》中的“潾公奉旨乡饮大宾”为例,来研究探讨古代“乡饮大宾”的遴选、报批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底层人士要取得“乡饮大宾”的荣誉并出席盛大的、高规格的“乡饮”盛典是多么不容易!要取得这样的荣誉待遇必需“过五关斩六将”。

尚书门第,学政人家,儒韵馨远,人文传承优良,代代英才辈出,在朝显达有光。翻开潮汕府县旧志及兴宁洪德公世系伯七公总谱,可见瑾公笫五子罗璘

大宾痒生罗潾字叔达六十三岁因其三子仲遊公是邑痒生,明益王府典膳御厨官,由于在明益王府办事得力受王府殊荣拜呈请旨。皇帝特颁御旨:勅封罗遊之父为乡饮大宾恩赐七品冠带!在罗潾仙逝后王府同僚致祭!

谨以牲体庶馐之奠,致祭於明故大宾淑达罗老先生之灵。曰:人孰无终,德善不忘。人孰为寿,福德乃长。若昔豫章,理学世家。千载而下,忠孝传家。公居兴宁,躅振其芳。爰以硕望,司正於乡。惟明惟允,化洽强梁。誉命上达,荣锡冠裳。盖公之宅心也,坦夷质直惇笃温良不矫情,而忤物岡诡俗以和光,以孝敬则称诸宗党,创寝庙而谨於XX,以礼义树坊表以恬静,矫炎凉趋人之急,视解纷为慈航,不以昭昭而伸其节,不以冥冥而易其常,听其言也,能令人之平其燥,登其堂也真欲示我以德行。呜呼者,公者其乡社之长者,宁邑之圭璋。伤哉!乡社失其矩范,善类失其纪纲,然而天之福善,巳於公身,而屡降之祥,公之三君仲遊先生,主掌御制膳宴,善以徜徉,来褒旌於王府宅里显扬,延宾饮於芹序,耆硕弥彰斯时也。羽仅为馔,其乐洋洋,匪直亲戚,悦其情话,僖也何幸得亲承丰度於,乡饮之觞,谓之生荣,公实可当,公之逝也,善继善述,徵诸贤郎,兰孙玉立,世代翱翔,会看紫诰,累叶辉煌,天之寿公,实在厥祚之昌,呜呼,慨典刑子莫即感畴昔之相将,望灵輀而一奠,犹聆謦欬於高堂,知英爽之不昧,庶几歆此馨香。尚飨

褆躬冰玉,锐意诗书。傚曾门孝养之风,椿萱慰志;循窦氏义方之教,兰桂遗芳。朴诚堪范于乡隅,推解时周乎族党。忠孝一门,素知公义;年届花甲,允协宾筵。

为德高望重而获皇帝批准为“奉旨多饮大宾”,并颁发“执照”。

 “执照”四周为龙纹图案,昭示门庭躍荣。

从中国古老的礼仪“乡饮酒礼”说起。乡饮酒礼又叫乡饮酒,最初就是乡人凑在一起喝酒,经历代政府提倡并逐步完善,遂成为古代社会敦伦常、行教化的官办酒会,是古代嘉礼之一种。

乡饮大宾、乡饮僎宾、乡饮介宾、乡饮众宾皆有名额限制,以乡饮大宾为尊,名额一人;乡饮僎宾次之,名额一人;乡饮介宾又次之,名额数人;乡饮众宾更次之,名额多人。

而根据记载,选拔、确认僎宾是不能由本地政府认定的,执照中写道:“特邀乂乂县学调署儒学正堂”,还要有推荐人:“管学员等以齿德俱优等情举报”,最重要的是还要给受到画像,下结论:“现年五十八岁,中身,光面有须。到学据查,淑达实系勤俭持家忠厚待人”。享受的政治待遇也不低:“恩赐七品冠带(蟒补顶戴荣身)”。看来,这份“执照”更算得上是一份道德嘉奖令,因为德高望重获皇帝批准、被朝廷任命为“大宾”,是兴宁人难得的殊荣。

文告中推荐人、参与选拔、收到执照的人都要在自己的名字上朱笔画押,由此可见朝廷是如此重视选拔“大宾”,选拔程序又是何等的严谨。

据了解,乡饮酒礼至民国初年废除。

备注1:明代益王府 
 ※益王府
益王府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个儿子益端王朱右槟封藩建昌时建造的第一代王府,是在故荆王府的基础上扩建的。王府建于宏治五年(公元1492年),竣工于宏治八年(公元1495年)。王府呈长方形,规模庞大,约占地万余平方米。“王城”的城墙是砖石垒砌的,高二丈九尺,城门为赤丹色,东曰体仁门,西曰遵义门,北曰广智门,南曰端礼殿门。“王城”内建有前中后三殿,前殿为承运殿,中殿为园殿,后殿为存心殿。正殿基高六尺九寸,王座后壁绘龙图案,朝阶为盘龙大理石,崇宁宫门十柱坊,都是雕刻异常精美的艺术品。前后殿周围建有三宫。西边设有沐浴更衣,宗庙奉祠,用膳祭祖,书院仓库,游击守备等所(署),房屋达八百间。黄瓦红墙,朱门映辉,雕梁画栋,色彩灿烂。
王爵是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益王府自宏治八年,益端王朱右槟就藩建昌起,至崇祯十七年明代灭亡止,一百四十九年中世袭了八代益王。益王是皇亲之中很高爵位。未袭封进入益王者,均分别列封为郡王(男)、郡主(女)。益王虽不是地方行政官员职称,但他可直接向皇帝上疏奏章。地方更易或往来官员必先朝奉益王。袭封进入益王者,每年享有皇恩俸禄,稻黍万石(每石约一百五十斤),绢缎千匹,金银玉器不计其数。
备注2:※再考典膳-职,典者,管理也,膳者,食也。原是明“益王府”管理膳食的御厨官
备注3:潾公世系图齡←崇古←洪德←伯七←弘公←儒伯←德秀←均美←勝受←瑾公←潾公←仲逰←儝公←光华←秉明公←與雅公←文礼公←复胜公←全万公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