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氏源流史略
发布时间:2017-05-08
罗氏源流史略
远古时代,生息于河南罗山一带以织网捕鸟为生之罗部落,为罗氏最早之先人。伏羲为罗部落之神。罗氏远古先祖上溯到黄帝,神农之弟则世嗣少典氏为侯,少典国君之妃附宝感应大电绕北斗星枢而孕生轩辕氏(今河南郑县姓公孙),其长子姬水以姬为姓并以土得王为天下,号黄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之子老童生二子即黎与吴回,均以职称祝融(祝融盖即火正之名),其后因以为氏,祝融无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即樊 惠 连 箴 求言 季连,季连为荆楚之始祖。祝融之后分八姓,即史书称祝融八姓。荆楚始祖季连始姓芈,季连之孙穴熊为荆楚国君熊姓之起源,罗为颛顼之后裔或祝融后裔或荆楚分支勿可分辨,因均为荆楚同一祖系。罗与芈氏熊姓基本出自一脉,罗与妘姓亦然。追本溯源,罗妘皆为祝融之后,至穴熊生鬻熊,罗氏子孙自此分支而出。
黄帝崩后立其子玄蒸,称少昊,蜀山氏女相感瑶光贯耳月之祥生颛顼,颛顼十岁为少昊理政,二十岁接位,建都于高阳,称高阳氏,今山东。我祖帝孙黎为火阵,号赤龙。祝融至少昊之孙帝喾高辛氏立父乔极祖少昊金天氏,在位七十年。我祖祝融原为伏羲之侯,后为帝喾之兵师,孕其长子宸,佐袭父爵,居有妘,号有妘氏。颛顼帝之妃有邵女姜原生稷,后为周之始祖。颛顼之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有赤龙之祥而孕生尧于丹陵,即唐尧。颛顼之三妃戌氏女简狄,梦吞燕卵而字生契,后为商之始祖。颛顼之四妃聚訾仪生帝执,嗣立,荒淫无度,诸侯废之,推其尊弟尧为天子。我祖祝融之后任公等辅佐尧帝,瞽叟母安登生舜于姚墟,舜帝在位四十年,在朝辅佐舜帝有我祖祝融之后振公等。夏禹之时,我祖升公之后桂公为中大夫,桂公生选公,仕夏为上大夫。
商代中叶,殷高宗武丁等历代君王大肆征伐夏朝残余势力荆楚,荆楚分支罗部落自必难逃厄运,则随荆楚而西迁,罗徙于楚北今甘肃正宁县罗山。罗山罗水靠近周部落祖先庆节所居地邠地,北邻皆属夏族体系。罗同周为抗殷而联合,周武王灭商后封罗为子爵,即罗子国。我祖源公仕周为中谋参将,生匡正。匡正公于周武王九年奉命南征有功,封为安南罗国公,食採宜城地方百里,今山东济南齐东县。其子亦芳,始为都司,后袭父爵于罗,并以罗为氏,罗氏自此始定。春秋时,罗子国与楚首战首捷而生骄,终为楚所灭。其遗民被迫迁湖北枝江与湖南汨罗,枝江故罗国地。楚文王由丹迁都于郢,迫罗氏遗民于枝江迁汨罗并岳州南一带,今湘阴东北六十里有罗故城,汨罗县西北八里之屈原农场蚕桑场尚留有断续之城垣与护城河遗址。汨罗江北岸楚塘乡汨罗山亦名罗山,为罗氏先人活动地域而得名,北方之罗山罗水亦为历史见证。战国初,楚于今湖南一带置黔中郡,罗被统辖于黔中郡,其附庸地位自此告终。
自始祖祝融至君用公一百零一世,历史悠久。其间官居显要并卓著功绩者代有其人,虽为数不多,凡仕者多居中低级官职,其他多为布衣者,以耕读自存,积学业儒,隐居不仕。然罗氏恪守忠厚敦实之家风,珍惜自存之价值,蔚成罗氏之传统。
东汉珠公开籍豫章,春秋末罗失国,乃迁长沙。至秦,我先祖君用公为武陵令,督运官铁,溯于洞庭湖而殉职,其女与弟君同寻尸未获,俱赴水殁。其义深感乡人,于长沙城东建祠纪祀,其遗孤珠公仕汉,拜为相国,为大司农。汉惠帝时,奉命守九江郡,因乡人张交献地,遂与灌婴筑豫章城,并于沟内植豫章树,始定其家。此为豫章罗氏之始。塘公赘入柏林刺史黄珦之女,公为柏林始祖。企生公之高祖以前世家西山武阳,递至塘祖乎植罗汉柏,故又称柏林罗氏。
晋安隆年间,企生公为晋殒节,其弟遵生孝敬父母,豫章太守胡公藩、南昌邑令鲁侯攀特请恩表其节曰:一门忠孝。
自珠公开籍豫章,人丁繁衍,自此凡由此迁居全国各地之罗氏,皆为豫章罗氏后裔,故天下罗氏为一家。我祖家抵颖三百余年,其文献足证。既有唐代科甲鼎盛时期罗氏人才辈出之实录,又有李杜之诗赠。且溯源于重黎,以君用公为先祖并及企生公,堪称源远流长、后裔繁衍之世家望族。宋代诗人苏轼曾赠罗氏谱赞诗:
豫章世家 洪州望族 忠孝一门 节义两顾 文德武功 名留简竹 理学真儒 后先继续 礼立仁昭 天伦攸笃 贤子贤孙 旋踵芳躅 以此家风 遗风善俗
我祖家世居江西,时值鸿雁飞嗷之际,我钓鱼台一世祖德高公去父母桑梓之地,历尽艰辛,流离奔波,于明永乐二年自余干县迁麻城白果,年近七旬仍勤操家业,携仅十九岁之长子仁辅公来冈邑贩卖度日。始祖母先逝,麻邑难住,二世祖仁辅公伴弟仁郷公转徙黄冈东乡今新洲张店罗家套与官田畈。迨后,仁郷公贩卖于黄陂落籍,至今无法考查。三世祖天麟公为谋生计西迁而卜居钓鱼台,公承家善谋,卒能自开一宇而卓然有成,植网陈祀,持以耕读传家,劳心瘁骨,首创业绩,积厚流芳,显身于世,故后辈以著名之鱼台而定名称钓鱼台罗氏。五世祖武方公析居迴龙畈,虽有田园庐舍为托身之安,而手无寸柄,家无斗储。公则克自振拔,继先人之志,自力更生,开创罗氏迴龙之新天地,星棋散布十余村落,人丁以千计,蔚成著族。自此凡始居迴龙畈而远近别徙者,皆其后裔。自江西派衍于钓鱼台,迄今六百余年,相传二十余世,户口以万计,并析居国内十余有省及省内外四十余市县,另侨居海外大有人在,实为巨族,远近皆知。
                                          公元一九九五年岁次乙亥 孟春月
派行
原派 宗万世之大道 啟千载以芳名 
二次续派 光先自宜立志 成学必在敦行 进作国家柱石 居为乡党典型 谨守豫章遗范 永培汉柏长青
三次续派 恩济玉台昌盛 泽荫乾龙升腾 嘉运远源锡福 英华焕彩恒新
(以上内容来源于湖北新洲县钓鱼台罗氏第三次续修宗谱 德高公第二十一世孙罗超整理 ,原文是文言风格竖行排列,无断句。有误之处恳请各位宗亲斧正)
河南省光山县德高公后裔源流
我祖家世居江西,时值鸿雁飞嗷之际,我钓鱼台一世祖德高公去父母桑梓之地,年近七旬携妻杨氏,携子仁辅、仁郷,历尽艰辛,流离奔波,于1404年(明永乐二年)自江西余干县瓦屑坝迁居湖北麻城白果乡。后二世祖、三世祖迁居黄冈县西冯乡钓鱼台,今武汉市新洲区方杨乡罗家大院。我十一世祖之玫公、之瑝公、之珍公又先后由今武汉市新洲区方杨乡迁居河南光山,十一世祖之绶公、之绪公迁居河南新县至今。我祖先后经过三次续谱,人口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四十多个县及台湾,一九九四年第三次续谱统计人口大约一万二千八百余人。本族人才辈出 ,兴旺发达,实乃望门之族。我们的派行从第八世开始起派,即
    第一次续派:宗万世之大道 啟千载以芳名
第二次续派 :光先自宜立志 成学必在敦行 进作国家柱石 居为乡党典型 谨守豫章遗范 永培汉柏长青
三次续派 :恩济玉台昌盛 泽荫乾龙升腾 嘉运远源锡福 英华焕彩恒新
我钓鱼台先人们流传的两幅香火对联是:
一幅:柏林挺秀家声远 湘水流芳世泽长
二幅:湘水流芳鱼台衍庆 柏林挺秀龙壁兴祥
注:凡家中中堂香火对联任写其中一幅者,不问姓就知道该户人家姓罗。
河南光山罗氏开基祖德高公下线世系
| 一世 | 二世 | 三世 | 四世 | 五世 | 六世 | 
| 德高 | 仁辅 | 天麟 | 富 | 椿方 | 文祯 | 
|  |  |  |  |  | 文幹(出嗣) | 
|  |  |  | 玄 | 龄方(失传) |  | 
|  |  |  |  | 武方 | 文印 | 
|  |  |  |  |  | 文绶 | 
|  |  |  | 宏 | 成方 | 文厚 | 
|  |  |  |  |  | 文裕(失传) | 
|  |  |  |  |  | 文高(失传) | 
|  |  | 富川 | 志 | 庆方 | 文行 | 
| 允一 |  |  |  |  |  | 
允一公始葬湖北麻城县白果,迁葬黄冈县王瓦山顶。
| 六世 | 七世 | 八世 | 九世 | 十世 | 十一世 | 
| 文绶 | 美 | 宗圣,子二 | 万福 |  |  | 
|  |  |  | 万新(字开先)子五 | 世科(字孟设)子六 | 之纲 | 
|  |  |  |  |  | 之纪 | 
|  |  |  |  |  | 之纬 | 
|  |  |  |  |  | 之绵 | 
|  |  |  |  |  | 之綋 | 
|  |  |  |  |  | 之延 | 
|  |  |  |  | 世甲(字千一)子九 | 之瑾 | 
|  |  |  |  |  | 之玫(光山) | 
|  |  |  |  |  | 之珮 | 
|  |  |  |  |  | 之瑜 | 
|  |  |  |  |  | 之瑚 | 
|  |  |  |  |  | 之琏 | 
|  |  |  |  |  | 之琳 | 
|  |  |  |  |  | 之琅 | 
|  |  |  |  |  | 之玕 | 
|  |  |  |  | 世传(字习占)子三 | 之炎 | 
|  |  |  |  |  | 之灿 | 
|  |  |  |  |  | 之煌(光山) | 
|  |  |  |  | 世名(字伯裔)子六 | 之旦 | 
|  |  |  |  |  | 之明 | 
|  |  |  |  |  | 之昇 | 
|  |  |  |  |  | 之景 | 
|  |  |  |  |  | 之昺 | 
|  |  |  |  |  | 之鼎 | 
|  |  |  |  | 世第(字荣一)子六 | 之品 | 
|  |  |  |  |  | 之启 | 
|  |  |  |  |  | 之呻 | 
|  |  |  |  |  | 之和 | 
|  |  |  |  |  | 之周 | 
|  |  |  |  |  | 之器 | 
| 文行 | 珍 | 宗德 | 超文 | 琬,子二 | 之绶(新县) | 
|  |  |  |  |  | 之绪(新县) | 
|  |  | 宗华(前几世失考) | 万爵,子三 | 世俊 | 之才 | 
|  |  |  |  | 世佐 | 之美 | 
|  |  |  |  | 世傑 | 之珍(光山) | 
以上材料由德高公第二十世孙罗光璞提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