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序跋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谱序跋叙

贵州罗氏通谱序

  发布时间:2014-03-11

 

 
序  言  一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世谱、房谱、支谱、谱系、世系、谱牒、渊源录等,是记载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的源流、迁徙、生息、繁衍和历史事迹的历史图籍。
家谱列于国史、地方志之后,是中华民族历史三大组成部份之一,在谱史中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和地方特性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在中国数千年悠久文明历史上根深叶茂。早在《史记》中便有本纪世家系谱的记载,但它仅限于君王贵族;到晋代世人十分重视氏族门弟高低,逐渐形成了简录的谱学文化;又至宋代,我国印刷术的发明使用,文化逐步普及,谱学由简略的登录演变为内函丰富的谱史文化,并从君王贵族走向民间百姓,谱学文化从官家之掌演变为专门之学,后又成为私家珍藏之谱。到明、清时期,是谱学文化发展的高峰,现存众多各氏家谱皆出于这一时期,且质量水平高,内容真实丰富,对当今人们研讨家史有很大的价值。
家谱是一种记实性文体,主要由民间私家纂修,为本宗族人树碑立传,宣传宗族的光荣历史。因此,存在溯渊源则引据先朝名人,举世系则突出祖宗业绩,其内容要求绝对真实,来不得半点的虚夸和修饰,在姓族的发源、迁徙、生息和繁衍这一发展空间所涉及的人物、年代、地址和历史事件都必须真实记载。因为活在谱中的一代代子孙,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无不反映出他们所处时代的种种特性,这种变化不已的客观存在与恒定的家族血缘递传,成为谱牒文化的一大特征。
姓氏寻根,人同此心,此身从何而来?本姓前何而定?古往今来,多少人在想,多少人在纂。姓氏家族有荣辱兴衰,势在必然;人人求木本水源,情有可原。每个姓族血缘相承,贯通古今,故有寻根之举,修谱之作。族谱不可不立,不可不续。否则,缺谱之处,虽近在咫尺,亲在五服,亦视若路人;有谱之引,虽处异地,天涯海角,倍相亲热,是故族谱之立不续不可矣。
罗氏家谱,相传肇始于西周显王年间,益伯侯凌甫公复国宜城迁都枝江而辑家谱,迄今有二千多年历史。唐朝有罗氏通谱的记载,可惜失传。现存最早有据可查的《罗氏家谱》乃宋太祖开宝年间(公元前968—976)罗颖修纂的“豫章罗氏(俗称柏林罗氏)家谱”,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尔后各朝各代修谱,数以百计、千计。现存考录甚详的是公元1982年至1989年间贵州仁怀建群主编的《罗氏家谱》(上集)、《罗氏史志》(下集)和公元2005年福建训森主编的《中华罗氏通谱》,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真实性的考录,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后世子孙寻根谒祖奠定基础,有源可查。
古人修谱,帝王贵族据以“别端品、备选举、通婚姻”; 民间百姓则重在“溯本源、序世系、明嫡派、别尊卑、厚风俗”。 今世人修谱,以示慎宗追远而寻根谒祖,联宗合谱而敬宗收族,弘扬中华文化,光大罗氏家风,增强家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使家族的团结扩展为民族的团结,为家族的昌盛繁衍和国家的统一富强作贡献。
家谱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族人修谱告成,当以拜祭先灵方可取谱|珍藏,视之为第二生命,切不可轻视外人,目的在于对本族源琉演绎历史的重视。人如无谱或一旦失谱,既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根”,成为无根之木,这将被族人视为耻辱大事;同时还为防止他姓人冒祖认宗。有了家谱,就等于有了自己的“根”, 也就有了自己的姓氏依据,亦可在下次续谱时明言其顺地将自己纳入门墙,载入家谱,方可使本姓香火纯正递传,派衍繁昌而不致紊乱矣。因此,必须训诫子孙,珍视家谱,代代相传而不致忘本矣。以此为序耳。
汉辉祖第十四代 建群  公元二0一二年孟夏撰
 
序  言  二
 
盖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其间继继承承,绵绵延延,犹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矣。为子孙者,岂可忘其祖源之所在,来龙去脉乎?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家之谱垂载家史之源流;国之史详记国事之纲目,以其之所同也。然家之谱又异于国之史,何也?国之史彰善而瘅恶,故善者书而恶者亦録; 家之谱则隐恶而扬善, 必其人有功于名, 有光于祖, 有泽于后则书之, 非其事则隐而不书, 非若国史之善恶并志, 明示劝戒也, 此乃谱志之所不同也。人不无谱,族贵有谱,即有谱,贵知谱之义,知其谱之所设也。夫源远流长,嫡派分支,年辰久远而后系易淆乱也,非笔之于谱,难以识真祖,虽为同宗之人,而不知是谁也。故谱之作需有详细记载,既使迁徙久远亦知其同宗也。家谱之作,所以奠世系、序昭穆、明嫡派、辨长幼、厚风俗,关系非浅,至珍至重矣。
所谓奠世系:奠者,定也,即确定一姓人世代相传的血缘和源流关系。有了明确清楚的世系,一个家族就知其所属族人,而族人亦明确其所属之家族。有了清楚的源流,一个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那怕异国他乡,不管漂泊多远,迁徙何地,都知其姓氏由来,出世根源。有了明晰的世系,一个家族从始祖至已,皆列之于谱,详载其姓名法号、生卒日期、科别地位、妻室子女等,使其起源繁衍、血缘亲疏、分支迁徙、婚姻家庭等一目了然而不致紊乱矣。反之,则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矣。木无本则枯,水无塬则竭,必将乱其祖,迷其宗,忘其本矣。人乃万物之灵,又岂能如此乎?
所谓序昭穆:即分清家族之长幼、远近、亲疏,明确族人之辈份、排行、次序。若人不明昭穆,则老幼难分、尊卑难辫、宗序难存、伦理必失矣。若世系明而昭穆清,则披卷而阅,便知祖宗德绩,根基源泉,敬宗收族而慎宗追远矣。一个家族通过“修谱” 而团结在一起,是因为皆源于一“根”,这种血緣与亲情的客观存在,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改变和分割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历史如何演变,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进行修谱必将增强家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因此,修谱之理,古今不移,联宗之事,世代承袭。尝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奔腾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
罗氏的根在古柏芲郁的罗山之颠;罗氏的源在浩荡嵘洄的罗水之端;罗氏的远祖祝融,历经夏商周,由姬姓衍生成妘姓,罗氏的初祖匡正,历经西周、东周、春秋,春秋末,楚国兼併罗国。我祖凌甫公,仕秦有功,封爵复国,以国为姓,自秦初凌甫公始也。罗氏经历了四千多年艰苦历程,罗氏子孙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虽没有惊天动地事迹;也没有光辉显赫殊荣;但罗国子民却踏踏实实地做人,尽职尽责,忍辱负重,并具顽强沉毅的生命力,在历史纷繁变化中,不断不停地寻求生存和发展,不停不断地寻求生存空间。罗氏家族群体从中原到西北,从北到南地徙迁,披肩斩荆,求生存,求发展,为罗氏家族发扬光大、繁荣昌盛,蕃衍不息,开创了中华民族罗姓的源河!
                                                                                                                       汉辉祖十五世罗登勇
                                    公元2012年孟春敬题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