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序跋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谱序跋叙

珙县罗通坝瑞系谱序

  发布时间:2012-02-02

 

一、金兰谱序  (清•欧全修)

窃维三才立极,赞化育者,惟人五品,陈伦敷勅叙焉,有友岂直以文相会,始重金兰,实乃惟德自成,同深胶漆,故一时之肝胆,洵非偶投而千古之风期,不妨接踵也,全等因成星聚,谊簿云衢,守交道接礼之身,怀济困扶危之志,情偕气合,真不碍夫,忘年业翊,德修愿共勘于洗日,显之遘时际会,自同贡禹之弹冠隐焉,攻玉断金,勿蹈管宁之割席,夫乃气求声应,非贫贱富贵之可以异心,亦且子述孙承,联簪缨箕裘于同敦世好,若其见利忘义,弃故沧偷,久敬不似齐婴,空怀交道,重义匪同仲父,岂足铭心,固当共勉贤徽,同敦古道,云尔是序。
欧全修(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冬月二十六日生,居建武城内)
陈龙秀(雍正四年丙午八月十八日,居珙邑官沱)
张祥一(雍正六年戊申正月初三生,居泸州乡下)
张廷材(雍正六年戊申冬月二十一日生,居建武城内)
马世骥(雍正九年辛亥六月二十一日生,居泸州乡下)
潘钟尼(雍正十二年甲寅四月二十日生,居纳溪,是否)
杨和清(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十七日生,泸州人,未知实否)
杨国华(乾隆二年丁巳八月二十三日生,居珙邑下罗)
刘  墩(乾隆六年辛酉正月十二日生,居兴邑)
罗  峤(乾隆七年壬戌八月二十八,居邑滥窖子,字济川,是吾六世祖也)
李长龄(乾隆八年癸亥二月初一日生,居珙邑落表)
张廷校(乾隆十一年丙寅三月十六生,居建武)
注:以上这篇金兰谱序,是撰于公元一七七二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岁”,距今已是二百一十五年,金兰弟兄,“即拈香焕帖”,俗称“掉把弟兄”,名为结拜,实是兼时自行结合的社会团体,其意义是,互相支持,患难与共,拈香焕帖一般是以当时的社会地位相等为衡量,但也有自己自地位低下,同有地位的人掉把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掉把一般不限年龄,如以上的十二人,欧全修已满五十七岁,我先祖济川公仅三十岁,张廷校才二十四岁,但济川公已是当时珙邑的名望人物,而欧老先生也是誉望素着,故这种结合,不是无因素的,后之人或不知其何为金兰,故录此以存后览。

公元一九八七年丁卯岁 罗履业敬识

二、罗氏谱序略

谱之所关者,钜三序详矣,三序系永川翰林罗世德家谱所载,其谱自一世祖祝融公以降昭穆井然,先父莲峰公禄以俟参考珥笔之下,切嘱后人,不可据为深信,盖亦苏欧二公之实意也,初(仁)见大父编缉历代世系,窃以修谱之事,问大父,曰修谱者,必有可修之责,尽可修之时,而尤待具可修之德也,(仁)默无以对,今览其遗编,知祖籍湖广继游山(川)东,井址乡贯,代远年湮,兵燹失序,所考相传明初入蜀,后居纳溪永宁宜宾,间六世祖瑞迁兴文,顶宗坎,有墓可据,瑞之子,应举卜居珙之罗通坝而家焉,应举生三子,孟曰伸,仲曰明朝,明生二子,长曰悦礼,次曰仲礼,悦礼生二子,天锦,天绣,绣生五子,曰峋,曰嵋,曰峤(字济川,文生),曰崇,曰嵃(字震川,文生),峤生二子,长即先大父(讳)九华(号)莲峰,次曰九容壮夭无嗣,大父生吾父昆季三人,孟伯邦翰,仲伯邦干,吾父行三(讳)邦韩,吾父生我弟兄四人,名修儒、仁儒、仲儒、信儒,回思我族,自瑞祖以来,原无家谱,幸宗功有灵,诗书相继,衣冠济楚,绳绳继继,允有锡类,祚胤之隆焉,其自高祖以上,谱之未修,因族薄人稀故耳,曾祖十龄高祖母见背弱冠而高祖父继亡,曾祖徒居会村世世务农,偬奔驰南北,老归即没,我祖壮年,又因本族失业,力图恢复无暇,付之竒劂,饥馑频仍,灾祲叠告,族中足食者,十无一二,独行寡助,是又未果,嘉庆庚午,我祖率同族议曰,谱未可据言修矣,我等协力同心,培修历代祖茔,建碑志石,以妥先灵,垂后嗣焉,呜呼,忆我祖学成名立,志在继述,具可修之德,年登耋耄,能率族人,有可修之责,族茂枝繁,世系渐远,居之可修之时,而竟事不如愿,卒寝其事,后之人又讵易综其谱,而叙其传勿也哉(仁),不揣固陋,因其旧本,记其世流,阙疑存信,不敢以讹传,断以瑞公为始祖,而永川谱系,亦只存以待参考,无庸确据,庶以法苏欧叙谱之意云。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仲冬月瑞祖裔孙嗣罗仁儒(字)静山撰记

三、罗氏谱系源流序

粤考我罗氏,世派自上古赐姓命氏,出高阳氏,祝融公之后,隶籍豫章,分支楚麻城,历虞夏商周秦汉晋唐宋元明代有闻人,明时,由楚迁蜀,后居纳溪永宁宜宾,现纳永宜本族芷众,因明末兵燹失序,茫茫所考,传至远祖瑞,继徒兴文县毓秀乡,原属平蛮乡,顶宗坎,与妣苏氏合葬顶宗坎,始确有可据,故凡属瑞祖苗裔家谱失传者,断以瑞祖为始祖,使后人知祖籍所在,庶众宗支不至紊乱也,二世祖应举公由兴文顶宗坎迁珙南,罗通坝越五传至琅,高祖济川公因地狭人稠,乾隆戌子置罗会村业至壬辰始迁居焉,迄今为会村又五世矣,百余年之产业依然,八九代之书香永继,岂非祖德宗功之所致哉,所虑者世道之隆污莫卜,家运之盛衰何常,羡及今弗,编者谱式,叙厥由来,而必诱之后人,则将来质有不一,境有难齐,容发后之视今,果如今之视昔乎,矧当此承平日久,国运昌隆,族姓愈繁,家声丕振,苟不家藏一帙,望渐传渐远,人各东西,几不知某公为某房之祖,某为某房之裔孙,某祖之分流,凡几房,某公之至今,凡几世,某祖居何庄何里,某妣为何氏何姓,芷至坟茔莫考,昭穆失序,莫出所自教典忘祖者匪物此也,芳型懿德,率泯灭,所传亲尽服,穷每见面不识,即所一本之爱复,所一九族之视是人也,而禽默趱也,蛮夷矣,今琅手逾三十尚未获寸进,夙夜祇惧,时以不克,光落裕后为忧,在族诵之余,诺明历代考妣名讳姓氏,生故营葬手年月日时,山向碑证,义行事实,大小科名确有可据者,累成一帙,俾后人阅之了如指掌,承先启后,是亦若祖教宗之一事也,敢为仁人孝子之所用心哉,此余所善可禄,有行可表,以及封诰之荣,赠送之章,嫡从之办,丧祭之典,俟付梓时,始行备载,兹特草之尔,是所望,为哲嗣贤孙善继述者。

时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润三月上院谷旦
          瑞祖后裔  宝三(讳)泽琅    谨序

四、罗湘(渠)抄谱序

窃维杞梓参天,必有其本,江河入海,必穷其源,然则木本水源,系于我辈,焉得不举其祖宗之发源乎。相传明季我先世由湖广入蜀,后居宜宾纳溪永宁,以流寇猖狂,吾先入窜身锋镝,父子莫保,遂至宗族失散,间九世祖瑞公避献贼屠,甫迁居于兴文之顶宗坎,考其世流,实出于祝融之后,历虞夏商周秦汉晋唐宋元明,代有伟人,其支流多分湖广,据我祖籍推之,似确然,流传甚远,支流甚多,不妄疑,仅以瑞公为始祖,特效宋时欧苏二公叙谱之意,而恐传之失其真也,渠于涌读之暇,谨览吾祖莲峰公,手禄世代本源一册,惜纸张已渐残破,爰是照旧,自始祖以下,只载本支,举凡先人住址,乡贯生卒年月名号,姓氏坟茔,山向以及嘉言懿行,志铭诗赞题编叙之章,厘然毕禄,彚成一帙,非真为观美也,盖继,曾祖之遗笔而探其本,体先祖之教命而究其源,俾后之来者,按册而观,无了如指掌也,是序

时  嗣孙  罗(湘)字渠(云成馆)禄谨志
                               咸丰拾年岁次庚申钟月上院之吉

五、罗履业修譜序
 
族谱,族史也,我罗氏自瑞祖迁居兴文县平蛮乡(今毓秀乡) 顶宗坎,至今四百年间,都有詳细记载,但本譜实由七世祖莲峰公、始集其大成,其后再经邦丶儒、泽三代阐述充实,使我罗氏族譜成为较完整的姓氏实录,前人之功伟矣,但到正字辈即我诸伯叔,大都忙於生计,尚未记及,於此而己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於制度的彻底改变,维系宗族观念的族譜更无人问津,直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亊趋于正轨,社会相对安定,市场繁荣,人民生活大有提高,政府重新重视史志编写工作,编写族史已不受干预,一九八五年即乙丑岁,在侄辈銀元、银坤等的建议下,我始着手续修我姓族譜,但经过解放初期急风暴雨的大变革,绝大多数旧譜被作为“四旧”“封建”而焚毁或遗失,今仅收得两本原譜,其一为堂伯祖考泽湘字云成公手抄本,写於公元一八六零(清“咸丰”十)年庚申岁,距今一百二十七年;其一为我祖考泽熙字光亭公手抄本,写於公元一九八八(清“光绪”十四)年戊子岁,距今九十九年,以后就别无记载,使一百年间成为空白,给续修新譜带来极大困难,而諸多伯叔及知情者皆烟消云散,采访收集整理全由我一人包干。我今年正月十八已满一轮花甲,亦劫后余生,精力有限,故根据“有考从详,无考从略”的原则来写,八五年农历正月至二月,给罗元坤写完我曾祖考“信儒公直系谱一部”,二月下旬补修我祖考泽熙公原抄本“信儒公直系谱”一部,四至六月,给罗坤明、禄坤、荣坤写完我“伯高祖考邦翰公直系谱”一部。秋季至八六年夏季,由于我在兴文长期住医院,仅给罗履乾(名乾三)写完“二伯高祖考邦干公直系”谱一部,农历七月,在医院告假返家(带回药剂自服),又给元坤写“信儒公直系”,但只写开头部分后仍重回医院,至农历十月十四住院结束返家,又续写直至冬月初十日写完。
 自瑞祖迁居兴文顶宗坎以来,到现在的景字辈已传十五代,仅第二代就有应举、应琦、应蛟三人,究竟应琦、应蛟迁居何处,或说云南,或説长宁,是否何地,人口发展如何,都是未知数。我们系应举公之后,但应举之子三人即伸、明、朝。朝公无嗣,伸公迁居得埂坝,其后裔也有在当地,有迁居大堰沟和大岩口的,尚有迁居外地的,其发展情況也不得而知。我们属明公直系,明公有子三人,成长者二人,即悦礼、仲礼二公。仲礼公情况也不叫解。悦礼公是我四世祖,有子二人,即天锦,天绣二公。天錦后裔或多在罗通坝(也属估计)。天绣为我五世祖,有子五人,即峋、嵋、峤、崇、嵃五公。嵋、崇、嵃后裔据记载住罗通坝(当然,先在住罗通坝的确多书三公之后,是否有外迁,亦属问号)。峤公字济川是我六世祖,於一七六四(即乾隆三十一)年丁亥岁,始由罗通坝迁居罗会村(即现在的滥窖子、鹰嘴岩一带的总称)¤其时其兄峋公己逝,嫂氏(即我六世伯祖妣) 同率其四子九龄、九仪、九韶、九苞,迁来住罗会村之二合头(即现在的大坪上,这大房也发展很大。现有外迁住长宁灯杆坝,甚至还有现住广东省的,我已为其作成谨作参考的不完全的世系表)。由上所述,从高祖以来,人口发展快,各地异居分房又多,确无法统计,现概略知道的仅我地峤公之后及大坪上、大堰沟、大岩口、得埂坝、罗通坝等地就有几百户。如果能将从上代分房、侨迁外地者能予调查统计,当在千户以上。但从我上几代就无法办到的事今天更办不到。况而今社会制度不同,人们对于宗族观念早已淡漠,谁来组织领导。我只能以垂暮之年,尽其绵薄而已。现将我较为清楚的我六世祖峤公直系陈述于下。
峤祖以下为莲峰公。莲峰公以下为邦翰、邦干、邦韩三房,是余高祖辈、大伯高祖邦翰公之子“儒”字辈四人,其孙“泽”字辈十三人。其曾孙“正”字辈二十三人,玄孙“履”字辈三十一人,“履”字辈以下“坤”字辈二十七人,而“坤”字辈以下现有的“元”字辈则仅二十人。这房是中间大,尾巴小,因为许多无嗣。
再谈二伯高祖邦干公之后情况。邦干公以下“儒”字辈二人,孙“泽”字辈三人,曾孙“正”字辈四人,玄孙“履”字辈五人,“履”字辈以下“坤”字辈四人,再下“元”字辈现仅二人。这大房发展速度最小。现在看来已无多大发展。而是危乎其微的。
我们系幺房邦韩公之后,发展最大。邦韩以下“儒”字辈四人,即修儒、仁儒、仲儒、信儒。孙“泽”字辈十三人,曾孙“正”字辈四十八人,玄孙“履”字辈六十人,“履”字辈以下“坤”字辈六十四人,再下“元”字辈现在虽仅仅三十三人,但是坤字辈现在尚多未结婚,而且很多是几岁到十多岁的孩子,故“远”字辈的发展不可限量。除修儒公房目前较弱外,其他三房发展特快,且潜力尤大。
上述的邦翰、邦干两伯高祖的直系我已受其后人之托把谱续修告竣,致于我高祖邦韩公因发展快,人口多,写起来就不容易,我暂不越俎代包。且日前我尚疾病缠身,亦无及及。现仅将修儒、仁儒、仲儒三个伯曾祖房直系制表载在谱内。我曾祖信儒公系幺房,我已将其直系写好两部,一部替银坤写的,一部是给元坤写的。致于补修原我祖考泽熙公抄本,仍交嫡堂兄罗慎修保管(因这本谱是他在大风浪中保留下来的)。
我现在写的是我曾祖考“信儒公直系”谱的第四部了。作为我给亲子侄们的精神遗产,这本谱将较前更为完整。关于写我家这本谱,在八五年给银坤写谱时就起了念头。现在已刻不容缓了。因在农历五月发生脚水肿。前六月下旬,到建武染上痢疾,三十返家到后六月初五,头昏据检查系高血压。脚肿后头脸泡肿。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连续治疗连续写,也有好心者圈我停写,以便养病我谢绝了这种关心,因死是终不可免的。能完成这一遗愿,死后也好瞑目。
原谱年月多用皇帝年号,今加上公元使后读者容易计算。原谱多文言文,又无标点,新学者无法断句,今加上标点,致于繁体字,为了保存原貌,大都没有改变。
我曾祖考信儒公杂记也不收入本谱,因其中有地震、慧星出没和太平天国部队在这一地区活动情况的耳闻目睹记录。
本谱如新增个人简介,增添旁系表,对于我姓科举概况,对罗氏原谱及其纪略的谬误以及新增文苑等等,都有阐述,阅读全本便知,这就不一一举例。
当前正是修谱良好时机,但仍存在几种不利因素,(一)生计较为困难,无暇顾及者。(二)有钱者只想肥上添膘,哪管什么木本水源?(三)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当前有点地位的,好像写谱不符合他的身份,以不沾边为好。更有认为这是开时代的倒车。(四)口头赞成而不出力的。(五)后嗣犹虚者,但也有完全无嗣、愿意出力以尽其子孙责任的。(六)还有一种占比例较大,尚不知族谱为何物,间或语及似乎闻所未闻,故写谱仍非易事。
新修本谱,由于时紧伧促,每写一段阐述都未事先备稿,既未谋篇布局,更未斟此酌句,全属意到笔随,意义重复者有之,瑕疵再所难免,希读者谅之。
如前所述,当前人们对宗族观念已很淡漠,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人的思想意识或将由量变到质变,继承阐述,不堪设想,但是历史是终归不可磨灭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发源发展有赖乎国史的依存,而她的组成细胞、各族各姓氏的发展,则有赖乎族史的记载。且族史若涉及面广,时间远而叙述详实者,上可补正史之不足,国史和族史实相辅相成,中华各族各姓氏早有制谱传统,是我中华文化的另一形式的宝贵文献,既为中华民族子孙正宜抢救挖掘继承阐述犹恐不及,安可视为敝屣而弃之,希后之来者,不因时代风向而转移,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异,排除外来干扰,坚定个人信念,为保存此谱,继述族谱而矢志不谕。

                          瑞公峤公系裔孙    罗履业  谨识
                                    公元1987年丁卯岁农历8月19日於罗二塆撰

六、罗履益修谱序

族谱,族之史也,我祖自瑞公迁居兴文县平蛮乡(今毓秀乡)顶宗坎,至今四百年间都有详细记载,但余抄之谱,实乃七世祖莲峰公始集其大成,其后再经邦儒泽三代阐述充实,使我氏族谱成为较完整的姓氏实禄,前人之功伟矣,解放前,很多户都藏有抄本,但到解放由于急风暴雨式大变革,维护宗族观念的族谱与新兴制度大相庭径,有的作为所谓四旧而焚毁,有的保管不当而遗失,而这本族谱算是幸存者,考此族谱,本实出于二伯高祖邦干公之孙泽湘公手抄,字体恭楷,内容详实,后经过辗转,由吾四伯祖之子宗正伯父、父子保存,大变革时期,宗正家屡遭清洗,并多次迁徒而卒,能将此谱保留至今,其功不可没,其志尤可嘉,然此谱抄于咸丰十年庚申岁(即公无一八六零年,距今一百三十四年),余以此为底本,照原重抄,再把吾祖父留下我房的记载加入其中,同时,把曾祖以下直系,几房续修完备,以作后辈子孙保存翻阅了解我罗氏宗孤之阅系。

瑞祖裔孙 履益 字有三  敬序
                                                    公元一九九六年丙子岁仲冬撰

七、豫章罗氏珙县罗通坝瑞公宗总叙
   
    罗通坝罗氏,系汉代珠公第六十世孙瑞(祖号)公后裔。明朝“万历”元(1573)年,劫掠四川叙南之“都掌蛮”被剿灭。经此一役,战地建武营(今属兴文县)一片荒凉,人烟稀少。我祖瑞公携苏氏太君徙平蛮(今毓秀)乡顶宗坎安居,垦荒为业。所生三子,长应举,次应琦,三应蛟(琦、蛟二房后裔不详)。二世祖应举公,生于明“万历” 卌三(1615)年乙卯岁,娶张氏太君,生三子,长伸,次明,三朝。清“顺治”年间,又遭张献忠剿四川,张部属宋尧(建武人)兴兵扰民。瑞公苏太君二祖故后,应举公为保全子孙、避夫役充军之灾,携全家离开顶宗坎,另寻安居之地。清“康熙”十九(1680)年庚申岁落籍于四川省珙县水路乡(后改知乐乡)一甲芦稿坝(后改罗通坝)定居,时应举公已六十五岁。
芦稿坝原本一通三坝,上天堂坝、中芦稿坝、下泥塘坝。后来,此上中下三坝,统称罗通坝。一条山溪河,弯弯曲曲,穿坝而出,汇入洛浦大河。先祖居地罗家村黄桷坡近地中台,现名大坟坝中台。相邻即是我系家族祖茔专用地。我祖应举公一家徙居芦稿坝时,随来帮运二人,也在此安居,以垦耕种植为业,同居一坝近四百年。几百年来,三姓联姻并蒂,患难相助。以罗通坝为中心,周边德袜、张永、半河、德贝(石洪)、水竹诸村均有后裔散居。邻族高、周、齐、胡、张姓,晚我祖族而来,在罗通一带相邻,仍有山田上万石之多。
瑞公之子应举后裔,支分三房,长房伸公,二房明公,三房朝公。朝公娶向氏太君,生一子一女。其子早殁无嗣;其女成人,招赘张琏升为婿,上门受业顶敬。琏升公后裔聚族居于珙县底洞镇半河村、罗通村、石洪村、德会村、顶古村等邻近乡村,有些后裔则迁徙异地而居。
长房伸公,因失家,后赘娶德埂坝李登鸾遗孀王氏太君,上门珙县水路乡(后改知乐乡)德埂坝定居,抚养李姓春、凤二子;后亲生成元、复元二子,起初仍以“李”为姓,后还姓于“罗”,至“山”字辈派衍十大房系。二房明公,娶李氏太君,名下二子,悦礼、仲礼。至“山”字辈派衍十四大房系。伸、明二祖“山”字辈后裔总共廿四大房系。伸祖居德胜坝,明祖居罗通坝,两坝为我族众聚居之地。历经数朝数百年,迄今繁衍十七代,子孙数千,成为一个大家族。
瑞公六世孙峤祖,徒周家沟烂窖子定居。胞兄罗峋早故,孀嫂领家随徙。时伸祖后裔罗峄房亦徒大堰沟。从此,我族两房相隔数代的后裔不期而遇,并邻居至今。即上有罗会村,下有罗家村,一家两村,彼此相依;东有德胜坝,西有罗通坝,一姓两坝,和睦相助。
瑞公以下五代,均以“忠孝勤谨”四字居家,乡间绅士较多,文化学士较少。据老谱记载,清朝“嘉庆”时代,天锦公武学盖乡,群英会武功第一,乡试武学举人,曾职授武林郎;天纬公以地理、命理为职,信众颇广,声名远扬。公门政界为职者很少,民间五匠操业者居多。清朝“乾隆”年间,珙令兴学筹资,卖地私家开垦插耕。族祖罗峤,时为当朝社会民间职事,为执令兴学筹资,首当置业地于周家沟烂窖子一带,将居地更名罗会村;往昔曾游江南,广交名士;归乡后倡导族人子弟勤耕苦读,教化族人苦学成才,并在居家辟室,首办族中私学,更首聘族内九华字莲峰公执教。族人纷纷送子女入学,罗九霄最先学成,荣入廪生。其子孙也于此学有所成,竟出二代拨贡。罗通坝岩脚下,有“大贡爷”、“二贡爷”之说。当时,族门子弟,秀才,拨贡,举人,多数是九华公的成才门生。
清朝“道光”年间,圣上赠匾,荣耀于居家大门顶上。民宅居家,圣礼族门极少,然我族竟有朝庭所赐龙凤旗伞。当时族中,婚姻嫁娶,鸣锣开道,旗迎旗送,珙县南半县,仅罗通罗氏有此殊荣。时罗氏贡爷家居凉岩子,岩上峭壁刻有御赐“马驻凉岩”四个大字。不论几品官职马轿行过,必下马轿步行,否则礼犯圣上,罪当受罚。
我族众生,在清朝后期至共和国期间,学仕名人辈出,为国为民,在不同时代社会皆颇有作为,贡献卓著,不断为我罗通罗氏家族增辉添彩,荣祖耀宗。
敬宗孝祖,兴祠竖碑,历代先辈给族人树就了光辉榜样。清朝“嘉庆”年间,九华字莲峰公组织修谱时,自出银两为先祖修墓竖碑。次代巏公自出银两,几经周折,矢志修建罗通罗氏宗祠“清凉寺”。原祠寺位于现珙县珙泉镇张永村五社境内老蛮山坳口。宗祠存在时期,供奉我族历代先祖牌位和塑像,激励子孙报本追远。一九五七年“大办钢铁”,竟取其木材作“炼钢炼铁”之燃料而拆毁。而今,原寺庙祠堂内之所有先祖牌位及塑像皆荡然无存,仅存一祠碑。特别遗憾的是,重要的历代祖上名讳资料从此大失完整。祖上房产,在国初设罗通乡人民政府时被改为罗通小学校舍,保留至一九八九年底因年久失修、有碍安全而拆除,遗址即当今罗通学校公用校地。
罗通罗氏,以伸、明二祖分两大支系。伸祖后裔至“山”字辈派衍十大房系,明祖后裔至“山”字辈派衍十四大房系。明祖后裔,更有上五房、下五房之说。悦礼公次子天绣公名下五子,峋、嵋、崇、峤、嵃,因居黄桷坡家宅在下,称为“下五房”;仲礼公次子天纬公名下五子:巘、豳、岓、巏、峣,家居黄桷坡老宅在上,称“上五房”。廿四大房子孙,除几房失考之外,几百年来,历经几个朝代,而今广泛分居于珙县、兴文县、长宁县、江安县、高县各地。天绪公后裔屺公房,远徙贵州盘县两百多年再回故里寻根,恰遇我族系统修谱,正好归宗。另有远徙云南盐津县岓公房后裔,也是百年有余,回归故里,寻根认祖,心愿畅遂。
同根宗亲,聚居珙县、兴文、两坝、两村者甚多。几百年来,相依相助,克勤克俭,各精其业,埋头苦干,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展露才华,为敬宗睦族,促进文明团结,推动社会和谐,宏扬罗氏文化和传统美德,付出了各自辛勤劳动,可歌可颂。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群星灿烂拱北斗,谱牒增辉寄后贤。
                                       2010年岁次庚寅瑞公第十三世孙 洋坤 谨叙

八、豫章罗氏珙县罗通坝瑞公宗谱前序

窃闻国有记史之规,族有修谱之范。从古至今,国史、方志、族谱,早被喻为三大人文景观。峰回路转,势随境迁。谱牒,曾一度被荒唐踏践;而今又悄然随改革浪潮生气昂然。川南罗氏联族修谱,近些年正热火朝天。兴文连珙县,瑞祖子孙成百上千;向来重修谱,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愚才识浅陋,忝为族先,面对修谱巨任,深感汗颜。受命以来,遍查牒卷,恐负重托,夙夜难安。幸先辈椽笔,醒目耀眼,广借春风,遂成谱篇。丁旺神州,位列前廿,泱泱罗氏,流长源远。分居赣闽冀豫,流连晋鲁苏皖;广派湘鄂粤桂、辗转川渝滇黔;播迁港澳台澎,星衍蒙印缅柬;支分泰越新马,创业日俄朝韩;乔居欧美澳,根归华夏园;四海皆一家,罗族天地宽。
德垂青史,望煜故乡,罗氏渊源犹灿烂,贤达新俊世代昌。黄帝苗裔,颛顼派帮。佐帝喾受爵火正,匡周室封国襄阳。班公布阵鄢水,屈遐谷崖命丧;宜城罗子国,抗楚绩辉煌。势从天命,楚逼罗亡;氏从国起,国灭志刚。助强秦灭楚,理直气壮;赖凌甫有功,枝江重光。怀汉忠汉室,洪州肇豫章;北林植翠柏,瑭公尊“九天道源”;池山兴道学,子孙循尧舜心肠;硕德君章,官舍白雀栖梁;卸任还乡,庭院兰菊争芳。一门忠孝惊四海,企生遵生共贤良。昭谏咏集逾十卷,绍威封王镇梁湘。仲素入龟山门下,道尊贤圣;公远谙老庄之术,巧露仙芒。顺水推舟,艺公归唐封燕王;作图“鬼趣”,聘公讽世泛梅香。念庵公理学惊世,地图学声名远扬。祖德巍巍,宗功浩荡,不胜枚举,纵贯沧桑。
瑞公远祖,苏氏太君,动荡岁月,飘若流云。天撮合巧结连理,数百年万千子孙。源发何处,宗归何根?千思万虑难得其解,家传老谱正统难寻。力求生存,老祖宗疲于奔命;传宗接代,为生衍茹苦含辛。顶宗坎居非安稳,派三丁垦荒惟勤。二世祖应举公逾花甲发奋,携子孙水路乡避夫役充军。罗通坝数百年睦邻多姓,同甘苦共患难并蒂联姻。“月”字辈仅三房昆仲齐整,“山”字辈廿余房五彩缤纷。居乡境恒深思耕读为本,旺人伦重忠孝勤勉后昆。“天”字辈文武才初露锋刃,峤太祖兴私学克尽热忱。“乾隆”末展雄才轻装上阵,九华祖育桃李首创奇勋。门生多秀才举子,仕途源高师洪恩;罗门出二代拔贡,“道光”享圣礼族门。涓流派衍成江海,江海滔滔自有根。巏祖立祠清凉寺,莲峰修谱传至今。世远年湮情难尽,寻根问底煞费神。“道光”“咸丰”“光绪”谱,皆未明瑞祖上源;九华仁儒泽琅序,却涉及永川脉纹。祥胜公明初入蜀,自黄州麻城县远徙永川松溉镇;其子孙“雍正”修谱,竟广派川南叙永江安长宁兴文。川南罗宗祥胜不乏谱本,支派清世代明尽致漓淋。鉴古谱载继显往上贯引,溯八代至祥胜并非附夤。数百年考代差再核分寸,廿九岁合常规顺理服人。广揆谱细揣度上源理顺,青谱篇出于蓝穿金戴银。
今亏邦国富强,民享幸福安康;四海百花齐放,五湖和谐兴邦。族委不负众望,齐心克诚共襄;《瑞系宗谱》面广,万派朝宗逞祥;祖德跃然纸上,族众踊跃收藏;文明硕果畅飨,子孙万代荣昌。
2010年庚寅岁盛夏 瑞祖十三世孙 必坤 草拟      
                               (2011年辛卯岁酷暑豫章罗68代孙 章成 适当润色)

九、豫章罗氏珙县罗通坝瑞公宗谱后序

皇明开济,都掌蛮平。昔天府之国,人稀地广;故湘湖之地,土沃丁多。奉君王之诏谕,徙黄麻以填川。我祖瑞公,先世籍发黄麻;孺人苏氏,恪崇贤淑之仪。因何由前来叙南,冒风雨落籍蛮荒?顶宗坎上,烟霞冉冉;毓秀乡中,竹柏苍苍。历三迁而止步,享耆寿而归天。双冢峨峨,西望九丝之岭;一脉飘飘,南下浦水之滨。
二世应辈,兄弟三分。或走云岭,或向长宁。年深月久,杳杳无音。举公历六朝始皇明朝“崇祯”,寿高八旬;裕后携三子而罗通坝立业,枝叶万千。家居芦稿坝,依山傍水;墓葬犀牛沱,卧虎藏龙。人丁发达,事业兴隆。
弟兄伯仲伸明朝,一辈派两脉;罗通德埂东西坝,三村共一家。甜苦林中,成元与复元置产;芦稿坝上,仲礼同悦礼兴家。锦绣纬绫绪,五人受罗通之业;维伦成俊等,一代还本姓之根。
武推天锦,文让济川。授珙县之督学,开罗会之鸿基。天纬习堪舆而济世;震川举秀才然早凋。筑清凉之寺为敬宗,功归巏祖;走盘县之地盼兴旺,溯起屺公。二十四房,羽翼渐丰。九华举廪生训家族子弟,秀贡难数;峤祖施仁德济远近亲邻,恩义无双。圣诏悬门上,口碑播乡中。下五房有“悦安”之匾,上五房有习武之风。依五行而立世次,凭八德而定家规。莲峰遗训,百载巍巍!
星移斗转,日月变迁。皇清飘败,民国兴衰。或入公门而忠于君国,或居乡野而劳碌尘埃。人丁济济,否极泰来。今四海平静,国运昌隆,改革开放,如沐春风;念宗功浩荡,祖德无穷,聚族修谱,不胜殊荣;况宗彦贤达,灿若芳丛,仆本无能,敢效微躬?唯世事交更,老谱失踪,幸得机遇,重振家风。皇皇列祖,鉴此微忱。则吾罗氏十七代子孙,数千家烟火幸甚!愚才学浅,语焉不详;冀望来者,再续辉煌。豫章一脉,川南家帮,祖德宗功,世代发扬!
谨此数语,聊以为序。
庚寅(2010)仲夏瑞公十四世孙 元彬 受命敬作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