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序跋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谱序跋叙

大埔罗氏族谱序 罗鸿翔

  发布时间:2004-03-02

 

谱者记载系统事物之表册也,族谱是某一家族的起源发生发展的系统之记载。一个家族的起源发生发展应该是以生物学法则来显示表达,就是说应该以血统(遗传基因)为依据,按照生物跗学的方法逐一记载他们的亲子关系,这是一部家族(宗族)蕃衍史繁殖史。
族谱之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知道人类是高等的智能动物,其异于其他动物界之处,就是其他动物之繁殖,父母子女亲关系,仅仅维持一段时期(哺养期)它成年能独立在自然界中生存后即忘记(失脱)亲子关系,各不相认,成为群体中平等无区别之动物个体。为什么?就是动物之为动物乃系它们没有思想,不存在智慧,更不要说感情和文化精神。人类之能脱出动物界就在于能够劳动,能够思维活动产生思想,劳动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思维活动之思想产生文化创造精神财富、产生精神文明,所以人类是万物之灵乃在于此。人类的思想文化、精神文明的产生就摆脱了野蛮时期跨过原始社会,家庭的产生标志了人类步入了文明时代,父母了女兄弟观念的存在形成了农行。所谓养 育之恩、生养哺育之亲情,脑海中之生物活动记忆着舐犊情深,只有人类才能永远记忆不忘,并且身体力行,尊卑长幼,父母子女伦理的观念,体现了天性的礼义文明,孔子不过是以文字给以总结成哲学而已。所以家庭、家族的出现宗族伦理道德的形成,尊祖敬先、敦宗睦族的思想文化就必然给人类带来了团结友爱互僵共济来克服生活要世界上出现的困难。由此血统亲情的怀念、人类文明道德的产生随着文字的创造、社会的地进步,所以纪录亲情的家谱必然会延,生周朝春秋时期罗国始祖匡正公之三十一世孙凌甫公感于亡国之痛苦,宗人之流离颠沛,岡知所宗,于是誓志复国齐家,通过佐秦王定天下,受封郡县、收复故土,乃追溯先祖一脉世系,编辑为谱,称为家乘,罗氏之有谱乃自此开始,见《大周显王四年岁次丙寅冬月,受妓姓台祖源流序》。这就是罗氏最早的族谱,但这本家乘之文本早已不存在了,因为几千年的风化,霉菌的腐蚀早的破坏,就是任何谱史都会消失的,不过我们的祖先早已把这本家乘继承了下来,凌甫公所立的家乘创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罗氏先贤继承发扬下的修谱续谱邮之汉朝的柏林谱,唐代之颖公以序使这万殊归一本,宋代元杰公(暨立行公),明代斗山公之善继善述,则已经把它完成为罗氏宗族大成谱。已体现彝伦有序,昭穆已清世系明亲疏别的宗族文献巨著,奠下了罗氏之光辉,在此我们还要归功于文明进步这缔造之先贤---汉朝的蔡份造纸及毕升印刷术的发明,才能使中华文明传之于世,万代流芒。唐宋时期的精神文明的创造发展,诗词歌赋文化形成,已经把古时只载血统伦理亲子工系的家谱族谱,丰富成各方面文化的综合纪载,欧阳修之欧阳氏谱、苏东坡之苏氏谱为什么成 炙焙人口名传于世的东西,称之为首先出现的族谱,它的出现较这仅仅记载於谁是始祖,谁生谁,谁生我少儿女的家谱,当然胜了几筹,单纯纪载世系亲子关系的家乘,当然再早也不会名噪于世。可是不管怎样凌甫公之家乘的、确就是罗氏最早、最古的族谱,我们罗氏大成谱自鼻祖轩辕黄帝开台彝伦这序昭穆之明,世系之鉴匕可考其系凌甫公家乘之所辑也,我们不可妄自菲薄。古代的族谱比较简单仅系溯源追流,
纪载血统亲子关系面已,是所谓世系明亲疏别也。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之发展,族谱之纪载,当然也会载入政治(仕途)军事(将),文化(著作)科学技术(发明)等等之历史,以有名人传记,画像图谱,今日现代还会出现相片照以之纪念留存后世,今后还有可能出现录像族谱呢!
至于继承发扬之问题,今天就是依靠我们当代的修谱裔孙了,我们知道从古到修谱续谱之人,只能够参加一次性的纺篡,史无前例有二次参加修谱工作之人,就三十五世元杰公享寿120岁也仅见其主修罗氏大成谱一次而已。修谱续谱一定要做到追追流溯源,才能获得成果,古时修谱之先贤限于当时的条件,如政治不稳定,战争人祸,交通蔽塞,关山远隔,经济穷困,所以修谱大多纸上谈兵,我觉得元杰一产行两公所主修之豫章罗氏大成谱,其成就乃在于经过一翻调查,实地了解情况者也,做到了溯源追流的工夫,请观元杰公偕侄立行修大成谱时其序文之一段:“裔孙元杰直龙图阁学士兼秘书院事,尝在永平长沙豫昌西山浙江河南山东街道上访宗问族,合受封厥初之宗祖立世谱甚明,乃请僚友欧阳修刘敞二先生同作谱序二篇,以徵已作方知罗姓尊卑有序名分有彰其来有自其生由也”合者包涵也,结合也,印证也,可见此序文说明明他们已将受封厥初之宗祖所产之世谱考证甚明,足以证明已将前代之族继承过来以传后世。值得指出之处元杰公在序言中云“迨仪真自昭宗庚申科擢进士第,历翰林这士,官至监铁中冰心赤面不徇利欲。僖宗时黄巢作乱,长子景新公析徙虔州府虔化县,即今赣州府宁都州大布鸦鹊林之所立业成家,书香继世,代有贤豪,时值五代之末,犹不改家风,主人膺州牧伯,八座九卿,荣何如之。”元杰公这大成谱已载子其曾父仪真公及其长子景新公避黄巢乱徙居虔州府化县之史实,无可置疑焉者,此为溯源追流之典范也。另一位溯源追流之典范为先贤六十七世明高公,他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岁次丙午组织了一套修谱续班子,参加地工包括赣县、万宝县、兴国县、万县、南康县、泰和县、吉永县、安远县、定南县、龙泉县发及源南茶陵州,共江西湖南二省十一个州县,编纂人员共达135人之众,班子之大,地域之广古之少有。可见续谱之盛举,在他领众主修之《豫章罗氏大成谱》,原版复印共24大本,现在已是成为我人当代修谱者作为继承发扬之主要依据。明高公先贤坚苦细致之溯源追流亦已经理顺了当时的万殊成为一本,盖僖宗之末,黄巢作乱,我祖仪贞公致仕隐吉,因家吉丰,长子景新公随父因乱世系另修。就是这个世系另修,出现了各支派衍之谱,呈现拉帮结伙万殊。明高公指出“展阅其谱,一说惟受生思衍;一说彦邦生洪德,一说尚古之孙志兴为本世瑞,崇古之三自大一生世瑞,此数说皆非也。”明高公突出之贡献为本理顺了不得黄巢之乱及其后数百年其间散徒于各地宗之派衍之世系。请观“细查宁化元杰公于宋皇间所修家谱及延标公续修之谱,始之荣庆生思衍,崇古生洪德,尚立生念五郎炜洪湖,洪湖生世瑞,瑞生文素,历翰林学士皆有祖坟惧在,文献足微,并非吾之杜撰也。按广福之谱,自汉始祖 珠公以上,宜遵同昌柏林老谱,不可改移;仪真公而下,更遵宁化石壁 旧藏本,无错简。。总之或尚古,或尚立之后,或洪源,洪德、洪敬这后,循其派以上接安庆、乐庆、荣庆之后者,皆仪贞公之裔也。“倘若无此明高公之理顺世序那我洪德 公一派所伟世系则不能找到由仪贞公以下一十三代祖 先,《大埔湖寮罗氏族谱》经六百馀年后所辑之宗谱,就是在”黄巢之乱”后世系错简了一十三代世系,湖寮谱修普先贤本着历史叭物论的朴素信念 ,未有如其他闽西粤东这宗支派衍,陷先世一脉系传也,江西各谱记载均同,惟自或公入闽至德垂公迁湖寮中间数世因文献失微尚会阙如,殊为憾事,后此有人查明补人,卑吾族一肪得以上下联络臻完备,实为至幸岐余望之以侠附志。余录这以作证实。为了溯源追流完成宗族事来明高公秉承其先君之遗愿,偕宗人光熊名万陷入一片万殊的混乱,宁可阙如。期望后世有裔孙续谱者完成之。请观附志:此吾豫章罗大农公派下先世一脉系传也,江西各谱记载均同,惟自或公入闽至德垂公迁湖寮中间数世因文献失微尚付阙如,殊为憾事,后此有人查明补了,卑吾族一脉得以上下联络臻完备,实为至幸歧余望之“以侠附志。余录之以作证实。为了溯源追流守成宗族事业明高公秉承其先君之遗愿,偕宗人光熊名万羡及自己次子君起商谋修谱事,谱牒应建大成,欲得详而实,莫若遍访,于是万羡君起得三人遍于东粤闽地,随地谘访再越衡山,过宜城,游枝江,走长沙近允延,转洪都豫章老祠,办悉乃还,于是立刊知单遍告吉南,赣闽、广三楚间,擎众举办,族贤君子、仁孝顿起、风闻吴楚、纷纷接踵负谱,除实地遍访外沿有一创举乃为广泛发动宗族仁人君子共勷盛举,其功劳国乃不亚一塌胡涂宋这元杰立行二贤,是所断承发扬之典范也。
世事总不会十全十美,尽管明高明等主修之《豫章罗氏大成谱》续修后,成绩卓著,功彪族史,然由于古时闽西,粤东是崇山岭,否则吾人之先祖避“五胡之乱、金人,元鞑之侵,以及黄巢之乱”就不会选择这个世我外桃源,其地也重也遍叠,羊肠小道,山路崎岖,交能蔽塞,到处可见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险阻,遍访为这不易。因之明高公重修之大成谱,尚存有错漏多处,如洪德公九妻十八子之世系则缺失过半,就若勉强入了谱籍,也是简漏错断。其长子大一公君崇(大埔湖寮载基老祖)记载简短,其各地二迁、三迁、之祖世系均存在错漏、简断。次一郎、次二郎、次三郎过于简单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为第三世代,不是空白就是居址混乱 ,世系内容多项缺失,后人不以明其所载。我湖寮之肇基祖,高宗为次二郎公,大宗为念三郎公(谥德垂),这是我根据《豫章罗氏源流考》所记载,而经我一年多时间,12篇文章论证,二万馀字之考据,从血统、谱系、时间、地点、人文历史、墓地物证等各方面--论证,证实大一公、次二郎公、念三郎公为大埔湖寮之老祖,高祖,大宗,他们均居河头并卒葬河头高桥坑,社背两处。隋后我复从《豫章罗氏大成变》中进一步再证明论其谱料确凿。上面虽言《大民谱》对我大埔先祖 之记载过于简单,存在错漏。然亦足以帮助我湖寮罗氏后代调用孙明世系辨疏,敦宗睦族,其亦系有成为,唯不足而已。
详阅 洪德 公其他裔较为详细入谱者,多数系徙居在兴宁和长乐(五华)之地之房派。如大二、大三、大六、大七、大八、小九、伯七等。[均村版大五这记载三子吉世则三子属企生公一系(其根据如何,则未见说明其故。)见兴国崇同修裔孙庚吉民国丁已六年重修大成谱。独具惠爱之大一公三户之长子克贤(子明)则纪录甚全,究其原因则发现其支派为居于兴宁县而已。至此可见大成谱中潮州府大埔倒大一公这后裔则处匕空白,甚至错误续有,据我考查无蜚 是由于山区蔽塞,明高公之遍访未到留迹所致。因大埔县古称万川,明嘉靖后始下名为大埔。其县这外围被海拔1200至1500公尽高之大山12座团团围 住,境内又有第二层海拔500至900公尽高山18座绵起伏遍布境内一共30座高山峻岭,堪为隐逸这地作为世外桃源也,当为陶渊明君子型人士所选作为避兵乱之所矣。(大一公挈家入万川之地,即今开拓之,既难知一本而散为万殊,唐无清微学士颖公以统序之,尤难知万殊而归于一本。代远年烟世系星散,使宋无元杰公、从、地明而无斗册公之善继善述,则昭穆伦理,尊卑戚疏仍然混淆,自地明以至国朝(按指清)斗册这后无其人矣,虽有各个修,不过房谱而已。于是胆高公擎起宗族事业,继承前代之传统,户负光苛艰钜之历时付予之使命,重修罗氏大成谱牒,理顺世系,溯源追流,其或成焉。
综观《豫章罗氏大成谱》之成就全靠其能溯源 追流及遍访徙迁各地之宗亲,和立刊知单,发动宗人共勷盛举,而其之出现错漏之误 亦未能完成真正遍访缺乏史实村料和人文证据而已。我们现在编纂《中华罗氏通谱》,就是处自清朝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丙知(合公元1846年)之后,152年来之重修续修罗氏宗谱它超越情了,《豫章罗氏大成谱》之范围,一要溯其上罗氏始祖 之其他裔系,亦包括在追流这属通说者贯通上下之宗族谱也。因此我们不但要继承《大成谱。而且还枯开创及发扬这是一光浑而以难钜这工作。古之《大成谱》之不足是由于每次先贤修理工谱之后,均有一个政治之变动,如春秋战国,匈奴侵扰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黄巢之乱,五代十国,异族部鼎(契丹、西夏、辽金、鞑靼)入侵、元人统治,后金入主专政,凡此种种,均造成民不聊生迁居流徙,宗人离散,时代混乱,少则几十年,多则数百年,文献失微若此,谱之错间若何,均能想像。当今盛世,国运昌隆,交通发达,关山阴隔已成过支陈迹,只在族贤大力支持,宗人同心协力,何翻宗族盛事不成哉。
我人修谱同寅,应该认识到;修谱续谱并非一了百了之事,非一劳可永逸,修谱续谱系千秋万世永无止境之在业。在当代宗人应负当代之过盛事,吾人之先贤宗哲,彼等已在困难之环境中作了丰功伟绩,吾现代宗人只要端正一些糊涂观念,抛掉“族谱无用论”回到性理性,良知的认识中为,就能尽为人子孙之责,绵延种族,光我中华,光我罗氏。彰前代之微猷,启后祀之继述,愿我同仁鞠躬尽痒,完成大业。
公元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五日        珠系七十一世裔孙敬广于广州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