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罗炳辉将军传略

  发布时间:2005-05-08

 

罗炳辉(1897—1946),原名罗德富,男,汉族,角奎镇阿都办事处人,出身寒微,参军后身经百战,是一个由普通士兵成长为革命将军的典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位杰出的高级将领,被列为全国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在云南籍军人中,是唯一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军事家称号的将军。历任红军第6军2纵队司令员、12军军长、第9军团军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淮南军区司令员、安徽省主席、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4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等职。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二月二十二日,罗炳辉生于彝良县角奎镇西北侧的阿都偏坡寨(今角奎镇阿都办事处)。从小吃苦耐劳,秉性倔强。11岁时,因受地霸无理欺侮,与地霸争执,地霸骂他:“你有吃雷的胆子?想在太岁头上动土,看你要飞天!”他毫不畏惧地应道:“老子长大了就是要飞起来,把你们这些坏种杀掉!”义愤之下,到县城请亲戚帮助上书告状。县府官绅相护,判为平头官司。但11岁的孩子打官司告地霸,亦轰动一时,传为佳话。
清宣统三年(1911),罗炳辉14岁。一天到县城听说这样一件事:县城有1个寡妇,带着两个儿子,受尽豪强欺凌。儿子长大后参加陆军,两年后随所在部队进驻县城,将仇人痛打一顿,毁其家产。官府一筹莫展,不了了之。罗炳辉认为陆军威风大,意欲从军。随即约邻居刘顺祥出走,半路被家人追回。父母为了管束他,即给他娶了妻子。16岁时生子名代勋。但仍动摇不了他从军的决心。民国3年(1914)11月,再次离家出走,历经20日到达昆明,在滇军某炮兵大队长刘安华等人帮助下,当上候补炮兵。滇军训练严格,罗炳辉平素不怕吃苦,训练中表现出色。次年底,护国战争爆发,他隶属唐继尧第3军预备队。时训练更为紧张,每3月考核一次,他都名列前茅,因此由候补兵转为正式兵,并不断得到提升。
民国7年,罗炳辉得知彝良地霸逼妻子改嫁,母亲被毒打身亡,地霸又设计陷父下狱。罗炳辉愤疾填膺,欲拖枪报仇。但他深知,国仇不报,何以报家仇?天下恶势力不倒,穷人怎能抬头?即用理智控制感情,说服到昆报信的姐夫和二弟带着营部公文返家。
民国9年,罗炳辉经炮兵营长介绍,考取唐继虞随行军士,受到唐继虞器重。不久,顾品珍、叶荃倒唐,唐继尧、唐继虞出走香港,随行10多人。罗炳辉被任为副官,管理财物。行至中越边界,他目击了法帝国主义者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情景;到香港后,他随二唐出入于官场,目睹英、日帝国主义分子凌辱华人,以及唐继尧一类军阀“欺骗军民,宣扬自己如何艰苦牺牲为国为民,实际他们吃兵血民血,奢华到极点,银行存有几千万至万万”(《罗炳辉自传》)。严酷的现实激发了罗炳辉的民族自尊和爱国主义精神,他决心离港回大陆。多次向唐继虞请假不准,于是结清帐目,留下一信,毅然离港回滇。到云南境地,却被当作唐继尧的“奸细”押到省城军法处下狱。幸得老上级刘安华等人暗中搭救,得以出狱。在云南几个月中,他看到局势混乱,前途渺茫,决心投奔孙中山。
民国11年5月,罗炳辉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在滇军朱培德部将校队交通组负责器材运输。正当北伐军进军江西节节胜利时,陈炯明于6月在广州叛变,北伐军即回师讨伐。滇军在韶关帽子峰迎敌,双方交战1月,讨逆部队援军未到,粮草已绝,粤军开始撤退,叛军乘机反扑。罗炳辉察觉叛军有迂回围歼滇军的企图,便奋不顾身,一昼夜急行70公里,3次只身闯敌区,将情况报告朱培德,话未说完就休克。滇军迅速向湖南转移,避免了全军覆没。之后,滇军重整旗鼓,占桂林、攻广州,平陈炯明之乱立下汗马功劳。罗炳辉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升任营长。民国15年,朱培德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军,罗炳辉任9师25团2营营长。他身先士卒,率部攻夺南昌牛行车站,为主车部队攻占南昌打开通道。在南昌,他多次聆听朱德讲话,受到很大的影响。次年,大革命失败。他通过大量事实,看清了蒋介石的面目,因流露出对国民党的不满,被编遣。他出广州、赴上海,四处奔走,重找出路。于民国18年2月回到南昌,怀着“有武装才有办法”的信念,打算组织一支队伍。恰巧吉安绅商派代表请他去任靖卫大队长。4月,他正式任吉安“八乡联防”靖卫大队长。在率民团“剿匪”中,到处看到中国工农红军书写的标语,也看到红军保护人民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他消极“围剿”,把从苏区抓来的战士放走,还给以1元大洋。罗炳辉的行动,引起官绅不满、国民党顽固派的怀疑,被控为“通共”。同时也引起中共的密切注意。中共中央派赵醒吾做罗炳辉工作。7月9日,经赵醒吾等3人介绍,中共江西省委批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内名字“罗南煌”。中共指示他:继续任靖卫大队长,掌握敌情,扩大队伍,联络附近各县靖卫大队,伺机联合起义。由于泄密,中共江西省委和赣西特委遭敌破坏,罗炳辉身份有暴露的危险。他根据中共赣西特委的指示,当机立断,于11月15日凌晨率领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吉安起义”。起义后所率部队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5团,罗炳辉任团长。
民国19年初,罗炳辉部发展到2000余人,相继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第2旅和第2纵队,他先后任旅长和纵队司令员。2月上旬和6月,罗炳辉参加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二七”会议和汀州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革命方向。7月,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12军副军长,不久升任军长。10月4日,率部参加九打吉安的战斗,击败邓英4个团,建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1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 罗炳辉接受毛泽东交给的“牵牛鼻子走”的艰巨任务,把国民政府军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牵”到龙冈,又截断其退路,在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配合下,一举歼灭国民政府军第18师9000多人,活捉张辉瓒。为此,毛泽东曾挥毫写下了著名诗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翌年1月1日,工农红军总部命“十二军任正面之攻击”歼击国民政府军谭道源部。罗炳辉率部与两倍之敌激战几小时后,与兄弟部队一道,围歼谭部二分之一,俘敌6000余,两战共歼敌1.5万多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4—9月,罗炳辉受命率部参与粉碎蒋介石第二、三次对苏区的“围剿”。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罗炳辉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并荣获“红星”勋章。民国21年2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福建军区指挥部成立,罗炳辉兼任军区指挥。下旬,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他率12军攻打盘踞武军、上杭的钟绍奎部,攻克之。时任工农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写了《红军十二军占领杭武的意义》的社论,指出:“十二军自去年开到闽西以后,所向无敌,……这次攻下武平上杭,更证明十二军有铁一般的坚固,火一般的声威,它已成为巩固闽西苏区积极向外发展的一支主力队伍。”随后,又率部参加著名的漳州战役、水口战役和第四次反“围剿”,均有战绩。翌年10月,红军第9军团成立,罗炳辉任军团长。接着,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民国2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罗炳辉率9军团在右侧担任掩护主力部队的任务。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锁线后,其部属22师几乎拼完,上万人的部队剩下不到一半,付出了重大代价。翌年1月,9军团驻贵州湄潭、绥阳、永兴一带担任警戒,保卫遵义会议的召开。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罗炳辉部成为“另动支队”,打狙击、啃“骨头”,掩护主力部队前进;主力部队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西进云南时,仍留9军团牵制敌人。4月3日,9军团行至老木孔寨,遭黔军103师、121师合围,在罗炳辉、何长工指挥下,于次日以3个团打垮黔军7个团,粉碎了敌军1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4月7日,军委电令9军团向贵州毕节、大定进军。罗炳辉用计巧取长岩圩,奇袭瓢儿井,绕毕节,越七星峡,渡六冲河、北盘江,甩开敌军,进入云南。他率部占板桥、克宣威、围会泽。会泽地主武装吹嘘此地“金汤城池”,想守城顽抗。罗炳辉率7团先行,以滇军的老关系,给民团头子写信晓以大义,要他们主动献城。县长杨茂章指望龙云派兵增援,与红军“谈判”拖延。红军积极作攻城准备,于5月2日下午6时52分,攻进会泽县城,释放受害者,慰问中共党员家属,枪毙县长杨茂章和大土豪刘善初,筹款10万元,扩军1500人。5月4日陆续离开会泽,于5月7日清晨渡过金沙江,打破了薛岳“在会(泽)巧(家)间地区歼灭罗匪”的迷梦。6月,重病在身的罗炳辉,收到中共中央“万万火急”电令,强占北上必经之地天全,粉碎了敌军要使工农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预谋。此后,张国焘强令已过草地的左路军南下。后几经周折,历尽艰辛,终于到达陕北。
民国27年1月,罗炳辉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下称“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工作,任统战工作组组长,负责当时开赴抗日前线、驻武昌纸坊一带的滇军60军的统战工作。对军长卢汉和几位师长做了深入的工作,184师师长张冲,十分赞同中共抗日主张,要求共产党派人帮助他。经请求中共中央,从延安派了一批云南籍中共党员到184师工作。因而滇军60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给侵略军以沉重打击。10月,罗炳辉赴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扩大)会议。随后,奉命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下称“新四军”)工作,任一支队副司令员,协助陈毅率部活动于南京、镇江一带。次年4月底,罗炳辉随叶挺、邓子恢等赴长江北岸,5月建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他任副指挥。7月,新四军第5支队成立,任司令员。9月初,率5支队挺进(天)津浦(口镇)路东,以半塔集为中心,一边宣传抗日救亡,一边开展军事斗争,很快打开了路东局面。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一行到达江北指挥部,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敌后发展的指示,号召“向东发展,直发展到黄海边,不到黄海国一分钟也不停止”。 罗炳辉以北伐时的老关系写信敦促李明杨抗日,做开明士绅及进步官吏工作,惩办汉奸恶霸,群众拍手称快。民国29年3月,蒋介石策划李品仙(安徽省主席)、韩德勤(江西省主席)对皖东实行东西夹击,以上万兵力分3路袭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企图杀害***、张云逸等。罗炳辉率5支队急赴津浦路西解围。紧接着按中共中原局电令救援津浦路东,击溃韩德勤部常备10旅,取得了半塔自卫战的胜利。津浦路东、路西迅速建立了人民政权,淮南根据地成为华中地区第一块稳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毛泽东高度评价说:“四、五支队反对韩德勤、李宗仁向皖东进攻的自卫战争,……不但是绝对必要的和绝对正确的,而且是使顾祝同不敢轻易地在皖南、苏南向你们进攻的必要步骤。”(《毛泽东选集》[合订本]714页)6月,罗炳辉与张劲夫率部北渡三河,开辟联系淮南、淮北、苏北、苏中地区的枢纽——淮(阴)宝(应),接应八路军黄克诚部南下和陈毅部北上。通过细致工作,争取了被韩德勤挑拨利用的“刀会”,成立了淮宝县人民政府,使这里成了5支队的后方基地,时有“小乌克兰”之称。***充分肯定开辟淮宝的成功经验,陈毅说开辟淮宝是“代价小,成绩大”。
皖南事变后,罗炳辉任新四军第2师副师长。日军叫嚣要“完成皖南事变未竟之功”,加紧向中共抗日根据地“扫荡”。民国30年3月,罗炳辉率2师主力一部在(津浦)路西开展反“扫荡”斗争,保全了路西10余县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此后1年多时间,罗炳辉与张云逸师长率2师坚持淮南,支援淮北,反击日军及满洲国军的多次“扫荡”,完全控制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次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决定罗炳辉任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民国34年1月,抱病未愈的罗炳辉被中共华中局指定为淮南军区党委代理书记,党政军事务集于一身,他紧张地工作和战斗。日本华中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和汪精卫乘李品仙部1万多兵力向(津浦)路西大举进攻之机,派出日军一部和满洲国警卫第3师再次向津浦路东大“扫荡”, 罗炳辉强支病体,亲自指挥,采用“梅花点式纠缠战术”与敌周旋1个多月,大量歼敌,冈村宁茨的“扫荡”计划失败。
日本投降后,罗炳辉任安徽省主席。抗日战争一结束,蒋介石就急于发动内战。中共中央针对蒋介石内战阴谋,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和“发展东北,巩固华北,坚持华中”的战略方针。民国34年9月,罗炳辉奉中共中央军委令,率2师4、5旅到苏北与4师9旅合编为华中野战第2纵队,任司令员。国民政府军约40万人,以改编的原满洲国第3集团军吴化文部作战。11月3日,罗炳辉在金山庄指挥战斗。当日上午大雾弥漫,吴化文部进入2纵队伏击圈后,战士们奋勇拼杀,歼敌总部及4个师,俘敌副军长余怀安以下4000多人,敌军败退界河镇。当夜,罗炳辉又指挥5旅、9旅合攻,歼灭守敌,占领界河,入鲁首战告捷。
民国35年1月5日,朱德写信慰问罗炳辉,肯定他8年抗战的功绩。8日,徐州地区之敌,再度兵分3路,向鲁南进犯。陈毅、罗炳辉指挥2纵队在运河沿线歼敌2000多人,迫使右路郝鹏举在台儿庄地区起义。4月,中共中央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多年征战,他积劳成疾。中共中央关心着他的健康。毛泽东于5月20日给他的信中说:“你身体有病,望多休养。留得青山,是很要紧的。”6月上旬,罗炳辉带病指挥攻打盘踞在山东峄县枣庄的汉奸王继美部,于10日歼敌2300人,击毙王继美,俘国民政府军19集团军临枣地区指挥官王纲以下1400人。这是他生前指挥的最后一次战斗。6月中旬,陈毅、罗炳辉在峄县前线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进行两天后,罗炳辉头、腰部剧痛,经陈毅反复说服,21日才勉强同意回临沂治疗。在卡车上,他几次休克。下午5时车到兰陵时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时年49岁。
罗炳辉逝世以后,中共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等纷纷发来唁电。于6月23日下午5时在山东临沂举行葬礼,临沂城下半旗志哀,10万军民送葬,行列长达数里。陈毅军长在墓前发表演说,肯定他一生的功绩。***、周恩来、朱德分别为罗炳辉墓碑题:“志在革命,功在人民”、“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陈毅于6月24日写下激情滚滚的《罗炳辉将军追忆词》,盛赞他“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中华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他,于6月29日将淮南津浦路东的天长县改名为炳辉县(1959年恢复原名)。1987年8月1日,在安徽合肥市落成罗炳辉纪念铜像。

 

 

 


罗炳辉将军文物

文物管理所现藏有罗炳辉文物28件,以及部分复制品和文字、图片资料。这些文物,分别为罗炳辉夫人张明秀及亲属邱万银、罗镇涛、罗新安,战友宫乃全、刘球、杨丹平、栗亚、缪文渭、谷奇、沈文英、陈辛仁、米纳、艾煊、张翼翔、陈毅、黄火青、何长工、方毅、张劲夫、周俊鸣等提供和赠送。其中,有罗炳辉生前生活、学习、战斗用品,有中共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信札和题词(字),有罗炳辉形象的31帧照片,记录了他从军北伐到逝世的足迹。
油卮子1个。邻居翁正朝收存,1970年3月赠。竹编,纸裱糊油渍,坛形盛物器具。口沿部分残损,高40厘米,腹径38厘米。系罗炳辉在家时生活用具。
木碗1个,侈口圈足。口沿直径8厘米。罗炳辉在家时生活用具。来源同“油卮子”。
玉牌1块,1979年10月张明秀赠。玉石磨制,长13.1厘米,宽4.4厘米,厚0.35厘米。上有右起横书阴刻隶体“无量佛寿”4字。罗炳辉生前使用物。
调羹共2件。Ⅰ式:1979年7月,宫乃全夫人赠。原系民国31年(1942)罗炳辉在淮南抗日根据地送宫乃全使用之物。银质,长17.1厘米,宽4.4厘米。Ⅱ式:1977年9月,张明秀赠。银质,长19厘米,柄背刻有“罗”字。
罗炳辉祭父挽联1件,计上、下联。1977年6月,邱万银赠。宣纸毛笔书写,装裱上轴,高150厘米,宽40厘米。为右起竖书颜体字。上联有3行41字;下联有3行42字。系罗炳辉民国28年寄回家乡吊唁其父物。
附《罗炳辉祭父挽联》原文
痛吾父幼小困穷厄尝备炎凉劬劳七十又六龄到老来只剩一身孤苦易篑呼儿难瞑目
父亲大人冥鉴
感不孝早岁事戎机历尽艰危转战二万五千里看今日挥戈大江南北誓歼倭寇奠先灵
不孝男炳辉泣血
《掌中支那全图》1册。1979年10月,杨丹平赠。日本国东京伊林书店昭和18年发行的中国分省地图册。罗炳辉生前使用物,于民国31年秋赠送当时《淮南日报》记者杨丹平。长15厘米,宽8.5厘米。共12页,其中目录2页。地图各页均系折叠式。
板指1个,1977年9月,张明秀赠。玉石指环,直径3厘米,宽2.6厘米。罗炳辉生前用品。
筷1双,1977年9月,张明秀赠。银质,长22厘米。罗炳辉生前用品。
皮带共2条。Ⅰ式:1977年9月,潘其云赠。长125厘米,宽4厘米。原为民国32年罗炳辉在淮南时送警卫员潘其云。Ⅱ式:1980年4月13日,缪文渭赠。长121厘米,宽3.5厘米。民国32年罗炳辉在淮南时,送给当时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二师文艺工作者缪文渭。
云南白药半瓶,1979年8月,栗亚赠。原玻璃瓶包装。抗日战争期间,罗炳辉送战友栗亚。
皮包1个。1979年10月23日,张明秀赠。黄色皮革缝制,有提把、金属拉链,可折叠。高25厘米,宽22厘米,长45厘米。罗炳辉生前使用物。
战刀1把。1979年10月,周俊鸣赠。系抗战胜利品,罗炳辉佩带到逝世。民国35年底,张明秀将此刀赠送罗炳辉生前好友周俊鸣。日本制造,系日军指挥刀,上有原主人日文印记,有鞘。通长104.2厘米,宽5.5厘米。
皮褥1件。1979年11月,周俊鸣赠。民国32年冬,周俊鸣到延安时赠罗炳辉;民国34年冬,周俊鸣离开延安时,罗炳辉又将此褥回赠周俊鸣。皮制,外罩布套。长220厘米,宽147厘米。
钢笔1支。1980年4月13日,缪文渭赠。抗日战争时期,罗炳辉在淮南送新四军二师文艺工作者缪文渭。金星牌,胶木外壳,长13厘米。
背包带1条。棉布缝制,长290厘米,宽2.9厘米,来源同“钢笔”。
笔记本共4个,罗炳辉生前学习用品及赠友人用品。Ⅰ式:1977年9月,张明秀赠。长6.5厘米,宽9.5厘米。现存51页,其中38页有字迹。上有罗炳辉亲笔书写的购买时间、地点,以及他对民国30年革命形势的认识和对时局发展趋势的估计。Ⅱ式:1979年11月6日,谷奇赠。长13.5厘米,宽9.5厘米,布面。上海利达文具制品厂出品,封三附有铅印民国32年日历,扉页上有罗炳辉钢笔书写:“谷奇同志:向无产阶级高深学识专门化,热心负责的为党教授大批干部。罗炳辉1943年3月26日”。谷奇当时为“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教员,罗炳辉到校视察时题赠他。全本记有谷奇生活、学习心得和有关文件摘抄。
罗炳辉手迹1页。1977年8月,张明秀赠。两面书写。长19.2厘米,宽13.5厘米。一面为钢笔左起横书12行;另一面为13行,计218字。书写时间民国35年1月12日。内容 为罗炳辉在山东临沂养病时,看到《西行漫记》一书上有他和五个“红小鬼”的照片,便回忆此照片拍摄时间、地点。另记有罗炳辉思考问题时指定的“要点”。
罗炳辉至张明秀信1件。1979年10月23日,张明秀赠。信封为牛皮纸制,长17.5厘米,宽8.2厘米。右下角有铅印“山东军区司令部”字样,上有钢笔书写:“临沂城东北园张明秀同志亲启”,以及“寄信人地址:县城”。信共1页,信笺为普通纸制,长19厘米,宽13厘米,双面书写。一面有右起 钢笔竖书15行,另一面为14行,每行11—18字不等,计565字。写信时间民国35年6月13日。此信是罗炳辉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信。
陈毅致罗镇涛信,国家三级文物。1件4页,有信封。1979年8月,罗镇涛赠。信封为牛皮纸制,长22厘米,宽10.3厘米,左下角为铅印竖排“新四军司令部缄”字样。上有毛笔竖书收信人姓名:“烦交罗堂真同志”(即罗炳辉长女罗镇涛)。信为竖8线7格式,上有右起横排铅印“新四军山东军区司令部用”字样。长40厘米,宽20.3厘米,共有毛笔竖书字30行,计283字。是民国35年6月21日罗炳辉逝世后,陈毅为安慰罗镇涛而写
附《陈毅致罗镇涛信》原文
堂真贤侄:你爸爸不幸去世,同志中无不悲痛,你悲痛更甚。我很了解你,你应该爱惜自己,努力工作学习,继承遗志,以纪念你父亲。不可过于哀伤,毁坏身体反对不起你父亲。要记住,你父亲是一个硬汉,从不向反革命低头,对人民则十分尽忠爱护。你不用学别人,就学你父亲,那你一生事业就最光荣而无穷尽!你多年远离父母,此次东来即遭此不幸,当然是惨痛的。但以革命为家,我党我军定能照看你如你父亲在时一样。你不要再哭泣了。振作精神,向你父亲发誓,你定能以工作和学习回答你父亲!你父亲与我共事多年,相识最久最深。我有责任给你以帮助,请你听我的话,好好休养一时期,继续学习为要。
敬礼!

                         陈毅书  六月二十四日
(注:原件无标点)
陈毅致张明秀信1件2页。1977年8月张明秀赠。信封为牛皮纸制,长20.7厘米,宽9.7厘米。左下角竖排铅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右为毛笔竖书“交通联处通讯学校转交(罗炳辉将军夫人)”;中为“张明秀同志收”;左为“陈毅缄”。信笺为普通纸,计2页,长27.5厘米,宽20.7厘米。上有右起毛笔竖书21行,263字。写信时间10月15日(原件无年代)。此信为陈毅得知罗炳辉遗属的消息后,写信了解具体情况,予以关心;并对张明秀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上一篇:罗聘传记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