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罗贯中与慈城

 贾默然 发布时间:2004-11-28

 

一、罗本的生平和口碑文学
元末明初作家罗本(字贯中)著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史学家罗尔纲教授60年考证认为《水浒传》的作者,实为罗贯中。诸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钱塘罗贯中本者,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今读罗《水浒传》……”又地《水浒传》的简本前明白地写上“东原罗贯中编辑”字样。另外还有“施罗舍著”及“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之说。)数百年来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这些书中塑造的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和有关他们的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遗憾的是对作家的生平事迹,世人一直不甚了了。
《辞源》、《辞海》虽有简单的记载,但各持一说,没有定论。《辞源》罗贯中条记:“元明间钱塘人。一说太原人。”《辞海》罗贯中条记:“《三国·水浒全传》(明崇祯末有三国、水浒合刻的“英雄谱”)、《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等书又记为“东原贯中罗本编辑。”这样,罗的籍贯就有四种说法。
元末明初的乐府大家贾仲名在《录鬼簿续编》中言:“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这里最早所言罗氏籍贯。该书作者又方,罗“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后又60余年,竟不知所终。”这便说明罗贯中在战乱之际,曾远走它乡,客居异地。《续编》又言:“罗于”“元至正时曾游江浙。”罗贯中居杭州时间较长,这大概是后人以他为钱塘籍的根据。明代朗瑛的《七修类稿》就称他为杭州人,而后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和《委巷丛谈》一书中也持此说。
近年,山西祁县文物爱好者杨立仁在该县西六支乡河湾村收集民间传说考查地名时,竟意外地在村民罗巨川家发现一部明代《罗氏家谱》(《中国市场经济报》1998年2月27日)。详载罗氏70多世22门谱系,由明代万历癸卯年(1603)新科举人罗应宿书,分序言和正本两部分,据序言记载,罗氏源头为夏朝祝融氏之后,因封邑在湖北宣城的罗国,以国为姓。汉时,晋中山王司马选罗氏女为妃,罗族一支随迁至祁县河湾村。罗氏11世罗云贵,其妻陈氏,生一子罗五训,其妻刘氏,生独子,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五子。序言有两处关于罗贯彻中的文字,如:“本朝初,吾祖讳本,字贯中,流他乡,有巨著”和“先祖贯中曾云。”
杨立仁还听老人们说,村北罗家大茔有罗贯中墓,墓前原有石碑,中间刻有“罗本之墓”几个大字,两边刻有“罗本之墓”几个大字,两边刻有“天历”、“永乐”等小字。此碑战时被日本炮弹击毁。有关学者认为,如果这些传说和情况属实,罗贯中可能生于元文宗天历年间(1328年),卒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年)享年75岁。
鉴于罗贯中大半生时间处于社会动乱中,温游过祖国南北各地,所以在一些地区的口碑文学当中,至今还流传着有关这位杰出小说家轶事、趣闻。如山西太原状,江苏兴化、苏州,浙江杭州、宁波等地:有着罗贯中出身于山西太原大票号家庭的传说;有罗贯中拜宁波慈溪(慈城)赵宝峰为师刻苦攻读的传说;有罗贯中入张士诚幕府匡世救民的传说;还有罗贯中拜施耐庵为师写书劝世的传说……
二、罗本在宁波拜师的史料
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卷一载:元仁宗延祜年间,罗本出生在山西矿原城东一个丝绸商人家里,其父为了他长大后继承自己的事业,就取名叫本(罗家之本——独生子;一本万利,财源兴隆),字贯中。据《罗氏谱序》中说:“水贯中而流畅,地毓秀而灵气。”从前,昌源河从村里贯中而过,唐代改道村东,村里还有一条街,现在仍叫“贯中街”。有学者推测,;罗贯中之名可能由此而来)。罗本十四、五岁时,父亲带他到苏州做生意。然而他对经商毫无兴趣,只是一路上看风景,听说书,了解风俗民情。又过了几年,罗本随父经商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杭州,他越发对经商不感兴趣。一会儿窜到街上去听“魏蜀吴三分天下”、“梁山伯宋江起义”说唱,一会儿又在家里绘声绘色地说唱起来。后来听说宁波慈溪(今江北慈城)有个著名的学者赵偕(宝峰)先生,设帐授徒,讲习理学,罗本便要求父亲让他拜赵宝峰为师入塾继续读书。
有关罗本(贯中)到宁波慈溪拜师之事,史料上也有记载,现举证如下:
关于宝峰先生和宝峰书院:
《四明丛书·赵宝峰集》载“宝峰先生名偕,字子永,入元不仕,学宗杨简(杨慈湖先生),隐居慈溪县(慈城)西二里大宝山之东麓《宝峰书院》”。
明·天启《慈溪县志》卷四祀典坛庙祠堂书院附:“宝峰书院县西二里大宝山之巅,祀赵偕,今祀基存。”
清·雍正《慈溪县志》卷五六七:“宝峰书院,县西二里大宝山之巅,元赵宝峰先生读书处。”宝峰书院院址现已泯没,只留下当地书法家钱罕(太希)书的“宝峰璅翠”的石碑,以示其迹。
关于宝峰先生与罗本等门人:
《四明丛书·赵宝峰集》附有《门人祭宝峰先生文》记述罗本(贯中)于至正丙午年(1366年)在宁波慈溪,以“门人”身份参加祭遵赵偕(宝峰)的活动。祭文列名门人为三十一人:乌本良、郑原殷、冯文荣、罗拱、方原、向寿、李善、乌斯道、王真、顾宁、罗本、翁旭、王桓、洪璋、徐君道、方观、裘善缉、李恒、翁日方、岑仁、王慎、童惠、王权、高克柔、顾勋、王直、叶心、裘重、周士枢、郑慎、茅甫生。
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
至正二十六年岁次丙年(1366年)十二月,戊申朔越,十二日已末,门人乌本良(等31人)至文祭于故宝峰先生赵公之柩曰:“人生天地之中,在明此道而已。夫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朋友,有尊卑等级;忠考信义恭敬慈爱,互万古不变者,此道也!始先生与二三亲朋讲明此道,上师杨文元(即杨简慈湖先生)公有得于反观,灼然信夫!古圣之学不外乎此,以为三代之政,可行百家之言,可一挺然而立,毅然而行。时人争笑窍议,全詈且抑,先生不惑,纷呶自宗不渝,生等耳闻面命获与斯学,刻骨铭心,曷为可报常斯!先生道行于时,匡济斯民,奈何一疾竞殂,莫伸已志,于乎痛哉,是天丧先生之道已于世耶,于乎心无死生,此先生平生之言,先生精神何往何来,何生何死,一奠告哀惟神鉴之。”《四明丛书》约园刊本)
新编的《宁波教育志·书院篇》已将罗本(贯中)等人在宁波慈溪(今慈城)拜师之事写入其中:“宝峰书院在县西二里大宝山,为元赵宝峰先生读书处。赵宝峰先生名偕,字子永,入元不仕,学宗杨简。隐居于大宝山之东麓,乡弟子多从之游,弟子有桂彦良、乌本良、乌斯道、向寿等名士。县令陈麟,字文昭,曾诣门请业,行弟子礼,赵偕为其设治县权宜。《四明丛书·赵宝峰集》附载了门人祭宝峰文的名单,《三国演义》《水浒》作者罗本(字贯中)之名亦在其中,足见小说家罗贯中亦为其门人。
三、宁波对罗本的创作影响
大名鼎鼎小说家罗本(贯中)曾在现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大宝山麓拜师之事,还可从他写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的创作素材中得到反映。
慈城有座山叫“阚峰”,有个湖叫“慈湖”,可原名为“阚湖”或“德润湖”(后又因纪念杨简“慈湖先生”而改名“慈湖”)。这山这湖都是为了纪念吴相阚泽(字德润)而命名的。
有学者根据阚泽释褐出仕的经历和史上对他居宅的记载,认为他是地道句章人。据史料记载,阚泽少年时代曾在阚峰(后命名)下勤耕苦读,“追师论讲,究览群籍……由是显名。”据《三国志·阚泽传》所载,阚泽字德润,世代务农,清贫好学,年轻时“究览群籍,兼通历教”,有口才,更有胆略”。建安五年地方官察举他为“孝廉”。孙权任他为钱塘长。孙权称帝时,任阚泽为尚书令,加待中,进拜太子太傅。阚泽晚年信佛,在建康(南京)首建“建初寺”,赤乌二年(239)舍献自己在慈溪(慈城)的住宅建造“普济寺”,故后人在寺门两侧的楹联写道:“昔为吴相宅,今作法王城”,横额为“超然物外”。“普济寺”是宁波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浙江最早建立的寺院之一。后来阚泽又利用寺院兴学,招收弟子。(延至唐大中二年(848年)县令李楚臣复立时,才把它称作“德润书院”)传说阚泽列死后,孙权有几天不进食。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他居舍背后的山取名“阚峰”。
那他居舍前面的“阚湖”(德润湖)是怎么来的?那是唐代慈溪第一任县令房琯为兴修水利开凿的人造湖而命名的。意义和“阚峰”同出一辙。后人留下一诗云;
阚公山绕阚公湖,
舍宅年犹记赤乌;
寂寂山寺霜叶里,
水禽飞上石浮屠。
对居住在宁波慈溪(慈溪)这位吴相阚泽,罗本在《三国演义》中将他演化为小说人物:第四十六、四十七回写有“献密计”、“诈降书”等故事,说阚泽与黄盖相善,孙权召为参谋。赤壁鏖战前,周瑜行苦肉计,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诸将前来劝慰时,黄盖只是长吁,一听参谋阚泽来访,他就屏退左右相与密谈。阚泽一言通破这条苦肉计,并慨允前去曹营投诈降书。奸刁的曹操岂是容易蒙蔽的,他细玩来书,判定诈降就擒下阚泽要斩:阚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接下去便是一场斗智之战,终于使曹操深信不疑,改容下席对阚泽说:“某见事不明,误犯尊威,幸勿挂怀。”阚泽为周瑜火烧赤壁立下一功,他还善识英才,以全家性命保荐陆逊,说明孙权重用并拜为大将,赢得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胜利。
这些故事在陈寿的《三国志》里并无记载,为什么会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呢?那是因为罗本在元末明初之时,曾生活在宁波慈城,根据与宝峰书院有师承关系的德润书院创办者——阚泽的许多传说而进行创作的。
说及《水浒传》,就依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所说,是“施、罗二公”合为创作的,那么,罗贯中在小说中不仅融进江南宁波的风俗画,甚至将自己“宝峰书院”的同学——知县陈麟,作为模特儿,写入书中。
宁波府慈溪县知县陈麟原型:
知县陈麟,字文昭,从小刻苦攻读,乐于慷慨助人。至正十四年金殿对策中了进士,任承事郎庆元路慈溪县令。在赵偕的指导下,喜闻过,开言路,任忠直,均赋税,治贪官,颇有政绩,并共作“论治县规条”一卷,史称其以文儒施政海隅,有古循史清官之遗风。
再看《水浒传》中描述的那个同情武松遭遇的东平府尹——文昭形象:
他生平正直,禀性贤明,幼年伏案攻书,侗傥仗义疏财……长成向金銮对策。怀忠心,旋仁政,黎民称德,百姓赞歌: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方正胜龚黄。
这一艺术形象,不仅与原型何其相似,甚至真名实姓,只变换了朝代,调了个地名。《水浒传》对官吏是贬斥的,唯独对东平府尹文昭,如此褒扬,这正好表明他对同学陈麟的一片深情和“以宋喻明”的写作动机。
综上,既有罗本(贯中)生平考略,杭州、宁波许多口碑文学流传,又有《慈溪县志》和《四明丛书·赵宝峰集》的史料记载,以及宁波地理风情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创作影响,均说明罗本(贯中)曾一段生活在宁波慈溪(慈城)是可以成立的。
饶有趣味的是罗本不仅与慈溪县令陈麟(文昭)是同学,将其写入书中与青史相映留名;还与《琵琶记》的作者高明(则诚)是同窗好友:北传《水浒》,南记《琵琶》记,高罗两杰,同出一师,两作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国演义》、《水浒传》、《琵琶记》三书,均被誉为“十大才子弟”之一。

上一篇:罗聘传记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