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进佳话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仕进佳话

罗博文 进士 观察使

  发布时间:2005-04-08

罗博文 (1116~1168年) 字宗约、又字宗礼,沙县城关人。殿撰罗畸之孙,因罗畸的奏请补将仕郎,授右迪功郎福州司户参军。管理仓库时,严格出纳制度,尽除过去弊病。调任静江府观察支使。幕府以往办事无能,罗博文到任后,从容裁决,不见疾言厉色。而处事无不得体,因被推荐为右宣义郎,任赣州瑞金县知县,又转为宣教郎。到任时正逢收成不好,便事先储备粮食。当年果然发生饥荒,便将先前储备粮食用来赈济饥民。瑞金县向来多盗,又下令巡查,捕到几个头目,依法惩办。于是,境内安宁,百姓乐业。凡事不管大小,罗博文都亲自处理,不辞亲劳,张浚任江淮都督,征召罗博文当属僚。李侗得知此事很高兴,说:“张公宽洪大量,宗礼精明干练,以宗礼协助张公,大概政事没有过失了。”因孝宗继位,转为通直郎,赏赐五品官服,张浚当丞相,推荐罗博文任和州知州。但未上任,原吏部侍郎汪应辰调任蜀安抚司,上书征召罗博文任参议官。凡军府之事,必咨询罗博文,汪应辰既虚心好问,罗博文也竭诚尽力,反复商议,直到十分妥当为止。于是,成都的治理称全国之最。罗博文曾奉命到汉中慰劳将士,宣抚使送礼钱三百万,罗博文不愿接受,但又推却不了;返回时路过漾州,知道漾州修建贡院缺乏资金,便将五十万礼钱给漾州修建贡院,余下的都交到成都府库。不久,又转为承议郎。任满后被任命主管台州崇道观,但又被汪应辰召回。罗博文性情平和,听到人家的长处,就乐于称道,仿佛自己不可企及;听到人家的过错,则有所回避,不忍谈论;看到人家患难,犹如自己受苦,必尽全力帮助。任静江府观察支使时,正值秦桧当权,时有被排挤的官吏南下途经静江府,罗博文都厚待他们,以致用尽薪水,变卖衣物。在成都,外地的读书人西来游蜀,有的没有路费回去,有的死了无人埋葬,罗博文也用自己的薪水给予救济。罗博文早年曾随李侗游学。研讨理学终身不倦,只要听说世上学者有一言一行涉及理学,就不远千里去求教。所以四方的名山胜地大都到过,对佛老之学也能说个所以然。曾感叹说,佛儒的不同,无非在公与私之间罢了。罗博文一生服膺“敬说”一词,不到30岁即远离声色,乐善不倦。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在嘉州与同舍集会时,忽然说,我将要死了,庆幸的是大事都办完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说罢即死去。享年53岁,死时身边仅有十几套书而已。朱熹十分敬重罗博文,罗死后,朱熹为他撰写行状,文载《朱子全集》,行状中哀悼:“熹既痛公之不幸,不及大为时用,又伤吾道之不幸而失此人也!”
 注:旧《沙县志》载罗博文为嘉泰二年(1202年)进士,中式年份在卒年之后,应为误记。

博文,字守约,号宗礼,彦温公长子。生於宋政和丁酉(公元1117)年八月初三日午时。福建沙县人。从李侗学,尽得其真传。绍兴年间举进士,授福州司户参军,调知靖江府观察支使,而宗约精明□练佐之,殆无过中矣!“浚入相,荐知和州。汪应辰帅蜀,辟参议军府事,秩满请辞,卒於乾道戊子四月十三日子时。为人和气、纯实,人莫见其喜愠,年未三十屏远声色,大为朱熹所敬,信状其行曰:”熹既痛公之幸不及大为时用,又伤吾道之不幸,而失此人也。“盖其年五十有三矣!同合奴役而哭之,解其装,以理丧事,则囊中独有书数十帙。与咨嵯以不可及,遂以枢归。其年冬十有一月,□於县水南河边龙岗山祖茔之旁。公娶陈氏了斋先生之兄孙女,生子二:志亮、岩亮。
友人朱熹撰文赞曰:
江阁论心地,重来感慨多;故人今已矣,吾道竟如何?
但使穷新得,终当订旧讹;话言虽永隔,吾欲问沧波。
行义逼前辈,孤风凛一生;子平婚嫁了,元亮去留轻。
涪万无归棹,严杨有旧盟;空令同社客,生死痛交情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