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纪念罗从彦

 罗会嘉 发布时间:2003-01-26

       春秋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典籍《论语》所起的作用,就超过了时空和国界。在1994年的世界宗教大会,以显赫的位置将《论语》中的一句:"己所不欲,莫施于人。"作为人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写入宣言中,孔子的为人及其学说受到中国以及世界亿万人民的敬仰,被誉为万世师表。
    孔子之后,中国古代另一个最博学的理学家,教育家是宋代的朱熹(1130-1200),他为文100卷,生徒问答80卷,别录10卷,仅《朱子语类》一书就有250万字,他编著的《四书集注》,在宋、明、清科举时代,被朝廷指定为知识分子必读的教科书,他的注解被认为是正统观点的标准答案,作为官方哲学统治中国达700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孔子的影响。朱熹的著作在德川幕府时代已传到日本,在日本掀起朱熹热。在迎接21世纪,回眸1000年世界发生的十件大事,《宋明理学》被大陆报刊列为第五件,与欧洲文艺复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并列。
    为什么朱熹能获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他本人天赋,努力勤奋等因素,另一原因是与其教师的教导分不开。在老师中有罗从彦、李侗,而罗从彦又是李侗的老师。这是我们纪念罗从彦的一个原因。
    宋史载:"朱熹19岁中进士,主泉州同安薄","主"即"任",(主)簿,(相当现县委、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又载:"始,熹少时","尝学于罗从彦,熹归自同安,不远数百里,徒步往从之。"李侗二十四岁随罗从彦学习春秋、中庸、语、孟之说。朱熹三十一岁拜李侗为师。以上内容载《宋史》第36册,及《中国古代思想家》。如果没有相当水准,朱熹、李侗会拜罗从彦为师吗?
    罗从彦字仲素,宋南剑人,学者称他为豫章先生。"建炎四年(1130)特科,授惠州博罗县主薄。受业于杨时,问学程颐。著作有《豫章文集》。"(以上内容引自《中华人物传序》宋,第820页注)。据香港出版《豫章罗氏源流考》一书记载,《豫章文集》一共16卷,古代已传到日本。收藏于九州大学,有日译本,译者为日本文学冈田武彦博士。
    罗从彦一生好学,史书上说,为理解《易经》上的一个问题即:乾九四爻,他"鬻(卖)田走洛",向当时在洛阳讲学的理学家程颐(1033-1107)学习。朱熹是程颐的四传弟子,他能集理学大成,得两程(程颐、程颢)之正,成为一代圣贤,罗从彦、李侗所起的师承作用不小,而罗从彦对李侗和朱熹的教诲,《宋史》有清楚的记载。
    罗从彦一生无意功名,绝意仕进。但是,他对国事十分关心,北宋后期,金兵南侵,罗从彦把他的著述《遵尧录》拟献阙下(给皇帝看)。可惜,金陷汴京,执二帝北去,没有结果。他常与学者论治,他的论述,论点明确,语言凝炼,道理透彻。例如:"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譬如人之伤气(元气),则寒暑易侵,木之伤心,则风雨易折。"又说:"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一于正直,而不忠厚,渐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入于懦。"其议论醇正类此。所以,朱熹称赞他:"龟山(杨时)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引自《宋史》第12745页)。
    罗从彦于《明》万历42年(1614)从祀孔庙,和朱熹、李侗一样,得到了历史的肯定。
    宋代理学,又称道学,国外有学者称它是"新儒学"。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由于时代的局限,作为一门学说,它不可能完美无缺。但是,作为一个学者,能以社稷的兴衰、安危,社会的文明、进步为出发点,对当时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认真、深入地探讨,著书立说,在著作中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种垂范后世的精神,以及他们一生勤学不辍,不计功利,热情扶掖后人进步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