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罗姓”我国最早的捕鸟者和驯鸟族

  发布时间:2005-10-06

 

  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虽然已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但在罗山(今河南信阳、湖北北部及淮河上游的部分地区)——带仍生活着一个以织网捕鸟为生的部落——罗部落。“罗”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巾就有记载:形状像网罟捕鸟(见(续币骨久录编)。另外《尔雅释器)在解释网的种类与名称时说:“鸟罟,谓之罗。”由此也可想到。这个以捕鸟为长的部落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  
  相传罗部落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文,与荆楚同祖。在商代中叶的部族战争中,殷高宗等历代君王大肄征伐且夏的残余势入.这个人少势博的小部落,更是没有力量抗拒外族的侵迫,只好随着荆楚部落避而西迁。经过艰难跋涉。终于由罗山一带来到了谓水流域的荆山以北地区(今甘肃正宁县附近),与周部落的祖居地邠北邻。因为他们同居夏族体系。关系处得比较融洽。从而结成抵抗殷人的联合体。甚至有的罗人还在周王朝内做官。据(周礼·夏官罗氏)记载:“罗氏掌罗乌鸟。”在(周礼·夏官司马)中。对罗氏在周做官的具体活功有更详细的记述。“夏官司马”是西周时期所设的一种官职,权力很大.除掌管军队大权外。还兼管国家赋税及军队训练等.是军队的最高长官。由于掌管事务太多.在其下还没有70种“小司马”的官职来辅助分管各类事务。其中第20种就是大罗氏这个掌管鸟兽的武官。他的具体职责是掌管用罗网捕捉在低空飞翔的鸟雀之类的事;二是收掌各诸候向周天子进贡的鸟兽;三是驯养大型猛禽以捕鸟兽。大罗氏个不仅有一套捕鸟、驯鸟的技术,同时还懂得禽鸟的营养,甚至还懂得生态平衡,每年腊月天子大祭之际,他使用细密的罗网铺在树下,然后在树上用火熏烧,这样,被烧伤或烟熏的鸟雀使纷纷掉落网上或为总于逃命而撞在网上。大罗氏便将这些大量捕得的鸟雀献给天子做祭品。到了第二年初春季节,则用网捕捉惊鸷刚刚复苏的黄雀、鹌鹑之类的小鸟。因为这时的鸟雀体内充满生机、有滋补营养作用。大罗氏就把它们献给天产及“国老”,希望食用后能长生不老,到了季春三月以后,正是许多鸟兽哺乳繁殖的季节,此时就不再大量捕捉丁。以免伤一只而害数只。由此看来,大罗氏不仅是一个掌罗鸟兽的小官,也可称得上是一个懂得生态乎衡的禽鸟专家了。
    另一个在用于朝内做官的“罗人”是—个叫匡正的。周武王十二年正月甲子日、武王会向各路诸侯要讨伐昏庸暴虐的商封王,在盟津(今河南孟津县)与商打了一仗。消灭商军70万,纣王也自焚身亡。在这场灭商的战争中,这位叫匡正的人因征战有功。被封为“安南罗国公”。后来其子亦芳“始为都司,后袭父爵于罗”。至此,这个善捕鸟雀的部落,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小小的国家——罗子国。以国为氏,这个继承父业的罗亦芳可算是罗姓的第一人了。
   但时间不长。罗子国因忍受不了周王朝的欺凌。被迫脱离周而随楚向南返迁,越过秦岭来到湖北荆山西北而的房县,由周的附属国改为楚的附属国、房县地处鄂北西山区。位于大巴山神衣架的原始林区附近。是罗姓子孙们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以后,罗人又走出山林向东发展,迁到地域平坦、土地肥沃的汉水之滨,在罗川城附近一带,逐渐地由山林经济形式转向了农业经济形式。这个时期,也是罗子国较为强大的时期。
    随着时光的流逝,罗子国不断大发展,同时与楚国的矛盾日益加深,约在公元前690年,罗子国终于被楚武王所灭。从此,罗氏子孙便四散而去。以江西、湖南两地为中心,向全国各地繁衍发展。但亡国之耻毕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泯灭的阴影。有的为了生存和家族的繁衍。甚至迁徙到荒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当地人融合而发展成为他们的一部分。据一些史料记载,在我国傣族、土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和瑶族中部有罗姓的后代。
    综观罗氏家族的发展历史,虽仅在周王朝时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罗子国.并受尽欺凌和磨难。但罗姓子孙凭着忠厚敦实的品格。老老实实地做人,扎扎实实地做事,忍辱负玉,能伸能届。仍发展为全国20大姓之一,给神州大地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民族博览》 作者:羽佳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