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谱编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通谱编纂

《中华罗氏通谱》特刊 源流概况(四)

  发布时间:2003-05-19

 

源流概况(四)

川、渝罗氏源流概况
  重庆  罗章成
一  序诗
(一)七  绝
云台山下降祝融,    南仪遗脉贯长虹;
木本水源终有底,    寻根究底溯祖宗。

(二)七  律
历史长河浪滔天,    淘尽古今千万年;
炎凉晴雨从天愿,    盛衰成败趁机缘;
凤毛麟角有绢载,    微爵寒门少书传;
涓流派衍成江海,    江海回头难溯源。
二  引  言

川渝或四川(含重庆)罗氏,每问及其祖源时,十之有九都说是“麻城孝感入川”或“湖广填四川”的罗氏苗裔。四川地广,是全国罗姓的第一大省。如此说法,并不足以完全概括,但十之八、九是出入不大的。另据调查,川渝罗姓,好多支系的现代族人尚知自身是“豫章堂”子孙。由此可见,四川的现代罗姓,绝大多数都是汉初大司农令罗珠公的后裔。又据典籍记载,西汉晚期,成帝、哀帝时,成都就有一大富商罗裒。或许他便是四川最早的罗姓先民。
罗裒先祖是否还有后裔在四川派衍?他是否属“豫章堂”子孙?“麻城孝感入川”或“湖广填四川”之前,是否还有其他罗姓在四川生衍?四川的罗姓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堂号和派系?……这一系列问题的具体回答,恐怕就是专家、学者,也难于在有生的几十年内,考研透彻。笔者仅就几年来,在云、贵、川、渝各地热心族人的热情支持下,在编纂《豫章堂罗氏族谱》(现为待版稿)的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概括一下川渝罗氏的源流梗概。

三  古代考略

(一)始祖考略
“祝融”是罗氏可追溯的最早始祖,这是史料和各地罗姓谱牒所公认了的。然而,据典籍记载,“祝融”有三,一为“三皇”之一的祝融氏;二为“五帝”第三为帝喾时代的祝融官黎(重黎);三为“五帝”帝喾时代的另一名祝融官吴回(重黎之弟)。究竟哪个“祝融”才是罗氏的最早始祖?这是每个关心罗氏源流的热心人或学者十分审慎的问题。
《中华姓氏通书?罗姓》(罗文华  聂鑫森撰  1991年出版)(以下简称《罗姓》)在引自《零陵谱》的《罗氏源流本始世次录》条目下称“[第一世]祝融,名重黎,居火正之官……”。祝融(重黎)之前再无更高代次的可追溯者,祝融(重黎)理所当然应是罗氏的最早始祖。然而在《吴回与陆终》条目下又称“祝融氏黎(重黎)有罪被诛,其弟吴回继任兄职……”,说罗姓是吴回祝融的后裔而不是重黎祝融的后裔,可是并没有列举出充分的原始史料来印证这一说法。在《“罗”与荆楚同宗》条目下,更列出 “黄帝至罗”的“罗姓远古世系表”(此只列直系)为“黄帝—昌意—乾荒—颛顼—称—老童(卷章)—吴回(祝融)—(芈)季连—附沮—穴熊—鬻熊—罗……”。华夏五州四海皆普尊炎、黄二帝为祖先,罗姓自当不该例外。据此,按照逻辑推理,与其说罗姓的最早始祖是吴回(祝融),倒不如说罗姓的最早始祖就是黄帝。
据有北宋“皇祐”三年(1051)大文学、史学家,龙图大学士欧阳修题词,还有自(91世)凌甫公以来历次修谱撰序先祖及时代记载的《琳琅罗氏族谱》(以下简称《琳琅谱》)等罗姓谱牒传抄本载述,罗氏始祖祝融公,“曾为伏羲之诸侯……”,远可将吾族远古(最早)始祖追溯至“三皇”之中皇祝融氏。
据有强烈慎终追远意识、自幼一直置趣于罗氏渊源的吉先字云韧(1915—1996)公,在其《追源述生》和《罗氏考源纪绪》遗稿中,引经据典,有如此一段考论:“至今尚记忆犹新,年少时曾闻精通经史和诸子百家的祖父德文公讲过:‘吾罗氏远古始祖祝融公,曾为伏羲之诸侯,镇守离卦;后封中皇曰赤帝……’《辞海》(民国廿七年版)‘祝融’之释:‘……(二)古皇之一,融亦作诵。汉《武梁祠堂画像》,伏羲氏下为祝诵氏,……按:祝诵即祝融。《路史·禅通记》: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文末有注云:……宋衷论三皇亦数祝融而出黄帝;《武梁祠堂画像》先伏羲氏,次祝诵氏,次神农氏,乃及黄帝、颛帝,盖有所本。’ 故而考定:……祝融氏应为居于伏羲氏、神农氏之间的三皇之第二(中)皇;罗氏家族远古之始祖就是三皇之第二皇祝融氏。”继而引据“《辞海》(1979年版):‘炎帝,……相传少典娶于有蟜氏而生。曾与黄帝战于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被打败。一说炎帝即神农氏’;‘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辞源》(1979年版):‘少典,……古代帝王,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见《国语·晋四》……’由此可见,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是一代古人;远古三皇之祝融氏即少典氏也……。”
如此说来,“三皇”之中皇祝融氏或少典氏,不仅是罗姓可追溯的远古始祖,也是中华各族早于炎、黄二帝的远古始祖。
吉先字云韧公的上述推考,当系对始祖“曾为伏羲之诸侯……”谱传记载的认真考证。
(二)姓氏起源考略
罗姓人最早的始祖究竟姓啥?姓罗之前的先祖又究竟姓啥?究竟什么时候才开始姓罗?这几个问题,凡是关心罗姓渊源的人,都是十分关注的。
罗姓人的最早始祖,有的资料称姓“熊”,有的资料称姓“妘”。姓“熊”的理由是古罗国与荆楚同祖,“鬻熊”、“穴熊”皆姓熊,是楚、罗二国的共同先祖。姓“妘”的理由是“(最早)始祖祝融氏当初生于云台山下”;中国的古人常以出生或生长之地命为其姓或其氏,故(祝融氏)生来就以“妘”为姓。前者,“鬻熊”、“穴熊”是否是楚、罗二国的共同先祖,尚无定论;后者,类似的远古姓氏的出现是大有先例的,如传说中的黄帝曾居姬水,因之以姬为姓(详1979年版《辞海》“姬”之释);又如古帝颛顼初国于高阳,因之号高阳氏(详民国廿七年版《辞海》“颛顼”之释)。后者更合于情理,而且《琳琅谱》记载的祝融公下亦称,“其唐虞夏商之子孙俱以妘为姓”。况且罗国元任公侯61世祖匡正公仍姓妘名里,说明罗姓远古先祖姓“妘”的历史,至少也沿袭到了周初。
又据《通志·氏族略序》记载:“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女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故而吉先字云韧公在《罗氏考源纪绪》中称,“在周武王敕封罗国侯之后,在秦始皇统一中原天下之前,古罗姓先祖(在以‘妘’为姓的同时)曾以‘罗’为氏。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中原之后,重置郡县,合并姓氏,敕姓为罗,罗姓人方才正式姓罗。”
编者注:“罗”以国得姓,非秦始皇敕姓,《史记》有载,春秋时卫国便有“罗御”。
(三)远古(1—102代)世系考略
据重庆荣昌族尊守江公珍藏的《琳琅谱》民国初年传抄本记载,从远古祝融氏起至汉初罗珠公的“1—102”代远古祖宗直系连贯脉络,与湖南安化文华公主供资料的《罗姓》一书中二《世次录》的记载基本吻合。《琳琅谱》中,除欧阳修的题词外,尚有自秦代91世凌甫公以来的历次修谱先祖及时代记载,更印证了“1—102”代远古祖宗直系连贯脉络记载的真实性和珍贵性;只是其始祖祝融公的生存时代有“三皇”、“五帝”之别,前者为“伏羲之诸侯”,后者为“帝喾之火正”,具体时间差大约有600年。
为慎重起见,《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在《远古宗亲(1—102代)》中对历代先祖的生存年代或个别生年进行了推考。始祖祝融氏的生年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91世凌甫公的生年为公元前437年,由此而得1—91世之间的平均代差约为28.5年;102代祖珠公的生年为公元前232年,由此而得1—102代的平均代差约为27.4年。1—102代远古世系的具体世代记载,详于《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中的《远古宗亲(1—102代)》(该撰文已于2002年10月电邮南雄总部)。
(四)中近古(103—152代)世系考略
《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对中古、近古世系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其主要依据仍为荣昌《琳琅谱》民国初年传抄本。大体以篇幅均衡而分成《中古宗亲(103—130代)》和《近古宗亲(131—152代)》两个时段(两撰文已随《远古宗亲》同时电邮南雄总部)。前者时间跨度大约从西汉高后(吕雉)元(公元前187)年至唐“景龙”四(公元710)年;后者时间跨度大约从唐“垂拱”元(公元685)年至元“至大”三(公元1310)年。其间涉及罗姓历代系列显赫人物,如臣恭公,含字君章公,友谅字宗伯号企生公,安庆字子延号艺公,珦字公瑾公,景宣字让号天推公,其一又名横字昭谏号隐公,崇号虬公,崱字山斗公,邺公等。就川东(重庆)地区为主的豫章堂若干大宗支而言,其中多数属直系,少数属旁系。西汉珠公以来的直系脉络大体为102代珠公(西汉初)……107代臣恭公(西汉末)……117代含字君章公(东晋)……119代友谅字宗伯号企生公(东晋末)……126代安庆字子延号艺公(随末唐初)……132代珦字公瑾公(唐中)……133代景宣字让号天推公(唐中晚)……134代其一又名横字昭谏号隐公(晚唐)……
《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对中古、近古各代先祖皆进行了大约性的生年考定。中古时段末130代直系祖元友号昌公之生年约为公元659年,中古段(102—130代)的平均代差约为33年。近古时段末152代直系祖彦明字安道公之生年约为公元1280年,近古段(130—152代)的平均代差约为29.6年。其考定依据主要是《琳琅谱》等谱牒、《辞海》(民国27年版和1979年版)等典籍所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地名等相关资料。由于事远年湮,可能个别地方难免有传抄走样,甚或直旁互易,代序颠倒等错误,尚有待各方面的谱牒等史料综合印证。
(《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1—151代”远中近古历代直系祖宗详见附表《古代祖宗直系脉络表》)
编者注:有的罗氏名人名、字、号与正史、地方志、其他族谱记载有差别,敬请读者注意。

四  各支系入川源流考略

川渝罗氏,支系繁多。随着时代的迁衍,有的支系多次分支,有的支系交错杂居,个别支系相互融合。但是,绝大多数的支系仍维持着各自祖籍来源的流传,各自祖定字派的沿袭,甚至有的支系还保留着客家人的古老称呼、祭祀习俗和语言腔调。据初步调查,除西汉罗裒的后裔及少数明清前就在川渝派衍的本土罗姓难于核查之外,川渝各地大多数罗姓都是明清时代由湖广一带徙入四川(含重庆)的,而且大多数属客家体系。
据《琳琅谱》记载考证,其一号隐公之第17代子孙、宋末元初的吉州路太守谷贤字应龙公,发派彦信、彦明、彦邦、彦庄、彦元五子;次子彦明字安道、三子彦邦字安法二公有后裔移徙四川;而今其子孙几乎派衍川渝各地。下面是《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已考证、理顺各分支字派对应关系的四大支系(含十余大分支)。
(一)彦明—统宸—英豪公支系
明朝初年,以川东道重庆府为最早落脚点,而后派衍云贵川渝各地的,有一庞大的“彦明—统宸—英豪”罗氏家族体系。据《罗氏史志(儒林堂)》(贵州仁怀罗建群主编,1989年出版)等谱牒记载考证,祖籍江西吉水县、其一号隐公之第19代子孙、元末户簿尚书统宸公,配周氏生荫,娶王氏生英豪、英贤……共派八子。英豪公,讳祥茂,字胜一,元末翰林院大学士,仕朝廷监察御史;不久奉旨出任“红巾军”征剿史;明“洪武”二(1369)年己酉岁入蜀巴渝,平定“红巾军”残部;配李氏,生荣、华、显、茂、盛五子;于明“洪武”十二(1379)年己未岁,约四十七岁时统五子再度入蜀,出任重庆府知府。其后,荣、华、显、茂、盛五公之后裔几乎遍及云贵川渝各地。重庆的綦江、江津、璧山、垫江等,四川的南充、合川、中江、阆中、广元、乐山、合江、古蔺等均广泛分布着这一支系罗姓的现代公民。祖籍四川南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罗瑞卿就是罗英豪之次子罗华的后裔。本支系分派之后,各分支自立字派(辈序)。据罗建群等历时约七年(1982—1988)的走访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这支族系其云贵川渝各地的自立字派有上百种之多。
1  垫江英豪—荣—道明—唐……朝瑞公分支
《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据《“汉裔”罗氏族谱》、《罗氏史志(儒林堂)》记载考证:
(155代)荣公,字胤兰,落业永川西充坝西来寺(今双石镇);配江氏,生道明、道星二子。
(156代)道明公,字会轩,先徙居泸州,后迁回永川;配李氏,生宗、唐(、春、芳)二(四)子。
(157代)唐公,历八代至朝瑞号祥瑞公代,辗转徙至垫江县(今属重庆)裴兴乡罗家塆兴家创业;至今已在本县裴兴乡、永坪乡等发派十余代人;其唐公以下第六代起的字派是“家显朝登国,应卓仕学存,文光宗承仲,锦兴为盛明”。
2  綦江英豪—显……鉴—添镇、添富公分支
英豪公第三子显公,最初落业綦江县三溪镇罗黄村黑石台。继后,其子孙在綦江河水林修建罗氏宗祠。其当地“英豪—显……鉴—添镇、添富公”等分支的现行字派是“祥开昭玉德,义瑞起家良,念学锡培厚,秉承兆继昌”。其发派后裔见《河水林宗祠罗氏族谱》(1996年出版)。
3  铜梁英豪—显……鉴—添泰……世安公分支
据《豫章罗氏家谱》(罗永仪等编  1999年出版)所录“老谱谱序”结合《罗氏史志(儒林堂)》、《罗氏族谱(儒林堂)》等考证,这支族系当属“英豪—显……鉴—添泰—仟(大美)—世安—应龙、应虎……”分支。显公以下,应字辈之前的各代,均在綦江县东溪乡一带生衍。历至明朝晚期,四川战乱频繁,应庆、应友、应宸、应启、应发、应龙、应虎七弟兄,皆因躲避兵乱而流落贵州。清初世道平静之后,大约于“顺治”中期(1650年前后),应龙、应虎两兄弟又返回四川,辗转徙至铜梁县二坪镇一带地域兴家创业,直至而今。从仟(大美)辈起的字派是“大世应天元,崇仕自文建,至德永锡昌,中孝启廷献”。其发派后裔见《豫章罗氏家谱》。该谱称,其余五兄弟至今下落不明。
 
此外,《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尚收编了如下几大分支:
4  英豪—荣—道星……俊……(灿章—吉衡)公分支
主派江津龙门乡等地,字派为“豫章吉安泰,永江庆南阳,怀德知事国,万代显文昌”。
5  英豪—显……鉴—添贵(朝辅)公分支
主派重庆江北等地,字派为“文添长正科,茂世泽兴隆,才德显荣庆,国永享吉祥”。
6  英豪—显……鉴—添泰……伟烈公分支
主派重庆綦江、璧山等地,清“乾隆”二、三(1737—1738)年间,添泰公之第八代子孙伟烈公等曾系统修谱。从伟烈公之第七代子孙起开始启用的字派为“祥开昭玉德,义瑞起家良,念学锡培厚,秉承兆继昌”。
7  英豪—显……鉴—添泰……澍公分支
主派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西彭镇等地,字派为
“奉世登君水,其朝王鸣兆,学德光宗大,文明肇泽长,家声宏正道,万代显荣扬”。
8  英豪—显……鉴—添茂—胜福公分支
主派贵州遵义地区,字派为“统英显泮廷福鉴,添胜祖宗先亭开,仁义礼智章孝弟,忠信永远道长春”。
9  英豪—茂……天祥—朝远公分支
主派江津几江、白沙等地,字派为“朝仕天相洪,志锡世代昌,积善富贵荣,永庆保泰康”。
此外,贵州之遵义、仁怀、习水、桐梓、金沙、毕节、绥阳、正安等市县皆广泛分布着这一支系的其他分支。
(二)彦明—统宸—英贤公支系
英贤公,讳祥胜,字胜二,明“洪武”二(1369)年己酉岁随兄英豪公入蜀巴渝,平定“红巾军”残部,复回江西原籍访祖,不久再度入蜀,落业重庆府永川县松溉镇。入蜀第六世勋公起,于此地松子山修建本氏宗祠,冠名为“世德堂”。明“成化”丁未(1487)罗勋至清“乾隆”戊午(1738)罗君,曾陆续出六代贡生并三代状元;清“乾隆”时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文绶曾为此祠堂赠授“罗府祠堂”匾额。清“雍正”至民国间,曾修谱五轮;至今,曾修、续族谱六轮。其发派后裔详见《松溉罗氏族谱》(罗泰雄主编  1995年出版)。本支系的现行字派是“豫章吉安泰,永江庆南阳,怀荣滋士大,世代发源长”。
这一支系在云南、贵州还分布着一些其他字派的分支。

(三)彦明—统宸—荫公支系
在重庆、四川泸州等地散居着几大支“彦明—统宸—荫公”发派的罗姓支系。据《祝融豫章罗氏族谱》(初修于清“乾隆”初)记载考证:
“(154代)荫公,统宸公之长子,约元‘至治’三(1323)年癸亥岁生于江西行省吉州路吉水县;庠生,配欧氏,生元善、元良、元鉴三子;明‘洪武’元(1368)年戊申岁,约四十五岁时,徙居福建布政使司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葛藤垇。
“(155代)元善公,荫公之长子,约生于元‘至正’五(1345)年乙酉岁;庠生,配金氏,生洪进;明‘洪武’三(1370)年庚戌岁,约廿五岁时,徙居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口(又名濑坑山)乡下居住……
“(156代)洪进公,元善公之长子,约明‘洪武’元(1368)年戊申岁生于福建布政使司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葛藤垇;约两岁时随父母徙居广东惠州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口;庠生,配金氏,娶鲁氏,续霍氏,生铭通、铭响、铭亮三子……
“(157代)铭通公,洪进公之长子,约明‘永乐’元(1403)年癸未岁生于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口;约明‘永乐’廿二(1424)年甲辰岁,廿一岁时举进士,履任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家居大坪头巷;配包氏,生大一、小八、晨、法通四子……
(铭响公后裔下落不详)
“(157代)铭亮公,字魁,洪进公之第三子,约明‘永乐’五(1407)年丁亥岁生于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口;约明‘宣德’五(1430)年庚戌岁,廿三岁时举进士,点翰林院大学士;配陈氏,生德维、德絟、德络、德缘四子;娶黄氏,生德缄、德织、德浩三子;续邬氏,未育,共派七子。
 1  铭通公后裔
“(158代)大一字真公,铭通公长子,约明‘正统’六(1441)年辛酉岁生于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兴宁县大坪头巷;配郭氏后,约明‘成化’四(1468)年戊子岁,移徙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长乐县(今五华县)清化都横波约彭坑甲蝉宫塘‘创业垂统,光前裕后’;后娶胡氏,续林氏,生法文、封四二子。
“(159代)法文公,号焕谥,大一公长子,约明‘成化’十九(1483)年癸卯岁生于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长乐县清化都横波约彭坑甲蝉宫塘;约明‘正德’五(1510)年庚午岁,徙往长乐县琴江都周潭约黄桂潭安家落业,配李妙萱,娶陈妙茯,续赖妙贞、鲁氏,生封益一子。
……
“(162代)兆庆公,明‘万历’卅九(1611)年辛亥岁五月廿三日酉时,生于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长乐县琴江都周潭约黄桂潭;配魏氏,生翰吏一子;清‘康熙’十二、三年癸丑、甲寅二岁(1673—1674),六十二、三岁时,连年移徙于江右(今之江西);约清“康熙”十四(1675)年乙卯岁,再迁至湖南省浏阳县东乡荷塘。……
在浏阳东乡荷塘经历二代生衍至“164代仕斌、仕诚、仕鹏、仕珍,四兄弟于清‘康熙’五十六(1717)年丁酉岁,齐心响应清圣祖‘垦荒四川’(后来通称‘湖广填四川’)的圣谕,于湖南省浏阳县东乡荷塘就地卖掉简陋家产及田中青苗,扶老携幼,背负近代宗祖遗骸,不远千里而来蜀地创业;当年孟冬之月,来在是时之江津县思里九都五甲牛溪镇(今江津市油溪镇)中嘴万古桥清滩子坎上左边小地名狮子嘴处暂且落脚;待安顿好所负宗祖遗骸,兄弟协同议定,仅留老三仕鹏公在此兴家守护祖茔,其余三兄弟则各奔前程……
至今,除仕珍公下落不明之外,仕斌、仕诚、仕鹏三兄弟的后代大多分布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陶家镇、巴福镇等,江津市仁沱镇、双福镇等地域。牛溪分手之后,由于失去联系,从而各立字派,沿袭至今。
(1)仕斌公分支的沿袭字派是“仕宗有文廷,国朝春正明,开忠能敬德,世泰治清平,孝义家声振,辉光子嗣荣,诗书诚雅咏,福禄自天申”。民国廿六(1937)年,四川省江津县仁沱乡的明远公曾循入川前的老谱续修本支族谱。
(2)仕诚公分支的沿袭字派是“明统文有,天国洪昌,朝廷清泰,邦家之光,登堂辅相,福禄祯祥,祖宗德后,世泽永长”。本分支洪彬公曾于清“光绪”卅四(1908)年系统纂修本支族谱。
(3)仕鹏公分支的沿袭字派是“世德承先祖,文章启后昆,勤贤谐孝和,敏耿笃忠贞,恭谨礼义信,虔诚智勇仁,宽惠万代传,昌盛百业兴”。本分支曾于清“光绪”元(1875)年由承汉、承洹二公合作,系统纂修本支族谱。
1998年重兴“清明会”(今称宗族联谊会)、联合修谱以来,才在综合考理各分支谱牒资料的过程中,理明了各分支间的亲疏关系和字派间的对应关系。

2  铭亮公后裔
据《祝融豫章罗氏族谱》等记载,铭亮公之七子中,四子德缘、七子德浩二公的后代有入川派衍的两大分支。
(1)江津德缘……祖琼公分支
“(158代)德缘公,铭亮公之第四子,约明‘正统’六(1441)年辛酉岁生于明都北京(今北京市);约明‘天顺’四(1460)年庚辰岁(约十九岁)便中举人;后因厌恶明英宗一系列腐政而放弃仕途,崇尚孔孟中庸之道,平生以事教为业;配杨氏,生仲鉴、仲刚、仲理三子。
……
“(162代)必仙公,约生于明‘隆庆’四(1570)年庚午岁;庠生,配周氏,生思万一子;明‘崇祯’元(1628)年戊辰岁,约58岁时迁居湖广行省……
……
“(165代)祖琼公,宗源公之长子,约生于明‘崇祯’十三(1640)年庚辰岁;清‘康熙’元(1662)年壬寅岁,约22岁时,带领其弟祖璜、祖珺响应清圣祖‘垦荒四川’的圣谕,千里迢迢由湖广迁入四川,落脚于川东道重庆府江津县笋里一都十甲地名五举沱凤凰窝‘插栈为业’,开垦因战乱造成的荒废土地……晚年于五举沱凤凰窝居地修建宗祠,敬宗修谱,故而自统宸远祖以来之各代祖宗脉络有条不紊,并立下本宗支自荫祖以来的连续各代三十二字辈序,“荫元洪铭,德仲有成,必思宗祖,正大光明,朝廷俸彦,锦绣维银,忠厚俊锡,家泽长荣”,音韵铿锵,寓意深沉,绵延续派,流传至今。(祖璜、祖珺二公入蜀后落业泸州,其后下落不详)。
而今,祖琼公的后裔,大多数仍在江津几江、德感、峡滩等地派衍;也有个别分支于民国初徙居贵州省桐梓县高桥镇等地兴家创业。
(2)泸县德浩……源远公分支
据四川泸县海潮乡《麻子窝罗氏族谱》(罗道全主编  2002年初版)记载考证,(158代)德浩公,铭亮公之第七子,仍居广东省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口;其后数代移徙于湖广一带。……(167代)源远公,约于清“康熙”年间由“湖广”之地入川,落业于泸县长滩坝河对面之麻子窝附近;直至而今,这支族系已在此地发派十代有余。入川以前就沿袭下来的字派为“声鸣远大,百世其昌,登朝道德,治国文章,长城福禄,永定祯祥。”

(四)荣昌彦邦—洪德……汉槐公支系
《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据《琳琅谱》记载考证:
“(152代)彦邦公,字安法,谷贤公之第三子,约元‘至元’十八(公元1281)年辛巳岁生于江西行省吉州路治庐陵;后移居江浙行省福建道汀州府宁化县;配陈氏,生洪德一子……
“(153代)洪德公,彦邦(安法)公之独子,约元‘大德’三(1299)年己亥岁生于江浙行省福建道汀州府宁化县;配钱氏,娶古氏,续郑氏、饶氏、白氏、董氏、蒋氏、韩氏、钟氏(九妻),生念一郎、念二郎……念十郎、小一公、小二公……小八公,共十八子及一女。
“(154代)念二郎公,讳君璋,字国宾,号元城,洪德公之次子,约元‘泰定’二(1325)年乙丑岁生于江浙行省福建道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葛藤村;明朝己酉(1369)科文举,隐居不仕,教愚化贤;配黄氏,生世昌、世茂二子……
“同代伯祖念一郎公,约生于元‘延祐’三(1316)年丙辰岁……
“(155代)世昌公,字光裕,号蔚廷,又蔚材,念二郎(君璋)公之长子,约元‘至正’十二(1352)年壬辰岁生于江浙行省福建道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葛藤村;明‘洪武’九(1376)年丙辰科进士,翰林院学士,官至兵部尚书;配黄氏,娶周氏,生友聪;友明,友和三子;奉亲事君,能行孝子、忠臣之‘齐家治国、克尽教子泽民’之心;壮年[约明洪武卅一(1398)年,46岁]辞官还乡,乐守田园;因遭世乱(燕王朱棣反朝,1398—1402),不惜安土重迁,偕妣黄宜人、周宜人及三子举家徙至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兴宁县城南里兴家立业……
“(156代)友聪公,字贻谋,号明镜,世昌公之长子,约明‘洪武’廿四(1391)年辛未岁生于南京,后随父母折徙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兴宁县城南里;再后移居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长乐县(今五华县)龙岗约鸭子桥垭下落业;拔贡;平生善书大小正草,凡家人之衣帛,必先书而后染色,酷爱书法竟至“临池勤学,池水尽墨,寸纸不遗”的地步;配黄氏,娶朱氏,生荣、纪、绅、钦四子……”
……继后一直在此派衍数代。
“(165代)汉槐公,字良村,号云轩,谥文惠,赓先公之季子,清‘雍正’四(1726)年丙午岁三月初一日辰时,生于广东省惠州府长乐县水塞约太平甲沙葛村;自清‘乾隆’八(1743)年癸亥岁,远适台番,航海跋涉,共往外邦贸易三载;迨‘乾隆’十(1745)年乙丑岁元宵之日始获顺风归家;配陈氏,生廷华一子;继后于‘乾隆’三十七(1772)年壬辰岁腊月间,偕妣氏陈孺人与其年方九龄之长子廷华公,由粤入蜀,迁徙四川省重庆府荣昌县,始居吴家铺,旋移城内大南街立业诸处;先后再生廷芳、廷饶二子……”
入川至今,廷芳公分支已在荣昌及其邻近地域发派十来代后人。
本支系自汉槐公代起的字派为“汉廷高士志能成,守道行仁大本明,永振家声绍祖德,观光上国纪昇平”。
本支系族人重视家族源流,珍惜祖宗功德。至今仍珍藏着于百来年前转抄的、有秦代凌甫公、宋代元杰公等历次修谱撰序记载,有从始祖祝融公直至入蜀鼻祖汉槐公连续各代直旁系祖宗世系记载,并有宋代大文学、史学家欧阳修题词《题罗氏世谱》的稀世谱牒《琳琅罗氏族谱》。
(上述四大支系及其分支详见附图“《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各宗支干系图”)

除上述已理明各分支亲疏关系和各字派对应关系的四大支系含十余大分支之外,川渝地区还有如下几大尚未理清各分支字派对应关系的罗姓支系:
(五)江北洪先—衍—万宰公支系
这支罗姓,据《琳琅谱》等记载考证,当系彦明公之后裔。据这支罗姓一无名残谱记载,“始祖罗衍(约生于1540年),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后来迁往湖广行省麻城县孝感乡月儿塆落业;配陈氏,生万宰一子。
“始祖罗衍之父罗洪先(1504—1564)乃大明‘嘉靖’己丑(1529)科状元,身居翰林学士,早期曾读过《王守仁(1472—1528)传习录》,崇拜阳明(‘致良知’)学说,深知天文、地理、水利事宜,出任过湖广巡抚,著有《广舆图》一册、《念庵文集》一部,有史可查,后卒于湖广。
 “二世祖万宰公,字一贯,(约生于1578年);配吴氏夫人,生腾元一子……明‘天启’间,万宰公曾与熊廷弼(1569—1625)同守边关,时廷弼为辽东经略使,万宰公乃大明总兵。因二将齐心戎边,斯时满人不敢南犯。……交战之中,曾大破满兵,致使满人与之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后因王化贞在关键时刻提兵西渡辽河,陷于孤军作战之境,最后被满兵围困,壮烈殉国……后廷弼奏明皇上,乃降旨将其遗孀吴氏夫人及其子腾元收留在京,持俸供养。不久熹宗驾崩,怀宗(思宗)即位(1627.八.),吴夫人循礼率子腾元上殿朝贺新主。这时,腾元公年方一十八岁(生于1609年),仪表堂堂,智勇双全,又是将门虎子,崇祯帝见之大喜,赐‘子顶父爵’,又将内阁大臣王应雄之女赐配之,并即传旨金殿成婚;后王氏夫人生敬贤、招贤、德贤三子。
“三世祖腾元公,字岱,好结天下豪杰,拜师卢象昇(1600—1639)学习武艺战略方策。万宰公在世时,腾元公就与左良玉(1599—1645)、贺人隆、陈洪范、马千乘结为五虎弟兄。马千乘病故后,腾元公之妻王氏夫人与女总兵秦良玉(1574或1584—1648,马千乘之妻;)结为姐妹。腾元公曾同老师兵部侍郎卢象昇、洪承畴(1593—1665)等总督河北、河南、山东、湖南、四川军务……在迎战高迎祥、李自成的渭南临潼关大战、滁州大战之中曾立大功,被崇祯帝嘉封为四川提督,行总督事宜,镇守湖北、荆州、长沙一带;并随即派参将李谦送吴太夫人并家小良贱于荆州同享荣华,并赐白银三万两以奖前功。……后在追剿张献忠、罗汝才二贼的罗猴山之战中遇贼伏兵,明军伤亡万余人,总督腾元公前线阵亡……
“四世祖招贤公,受崇祯帝降旨接替父爵。兄弟三人同秦良玉、陈洪范带兵十余万,入川平伏张献忠。左良玉镇守重庆,陈洪范镇守夔州,秦良玉镇守石砫、酉阳。先张献忠破重庆时,已尸横街头,百姓逃散,大江南北断无人烟。招贤公派人四面侦察,张贼已兵分两路,一路经邻水到川北,一路沿小河到成都,所过州县如水洗一般。敬贤公领兵三万,进伐渠县、岳池、广安,组织兵将‘插栈为业’;德贤公领兵三万进驻邻水、江州(今重庆嘉陵江北岸地域)、铜梁,也组织兵将‘插栈为业’;招贤公自己带兵数万同左良玉仍驻重庆,以三千兵驻重庆上面鸡冠坪石牛山凤鸣垭;又以三千兵驻石笋沟,皆组织‘插栈为业’。
……
“最后崇祯帝又降旨下来,令左良玉镇守川东,陈洪范镇守川西,罗招贤带兵到成都平贼。后来招贤公兄弟三人同驻渠县及川北各地。崇祯十七(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明朝灭亡;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朝确立……”
敬贤公,夫人朱氏,生有三子,长子世贞,落业广安;次子世发,落业岳池;三子世哲,落业三汇。
招贤公,夫人鲜氏(系明川西总兵鲜永桥之女,渠县鲜渡河人)也生三子。长子维世,夫人林氏,后迁川东,落业重庆江北厅(现渝北区)四甲柿子坪;次子、三子,不知流落何地。
德贤公流落何处,至今杳无音信。
这支罗姓就这样在为明朝晚期江山浴血奋战、尽忠报国的血雨腥风中流入四川,又在垦殖四川战乱荒地的“插栈为业”中兴家立业,派衍至今。衍公以来的沿袭字派是“衍万腾贤世,应国木兆光,秀俊卜久永,英喆毓远长,金玉超大众,学士赓平康”。

(六)永川廷凤……元捷公支系
本支徙居绵阳多年的朝学族尊摘录原谱记载:“元捷公为永川水碾罗氏的入川始祖。本支罗姓属江西豫章珠公之裔,君章(含)、仲素公之后。仲素公历数代传至廷凤公。廷凤公,配黄氏,生载故。载故公,配赵氏,生颛仁。颛仁公,因避乱之故,于明‘正统’十四(1449)年己巳岁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今吉安市泰和县)迁湖广行省宝庆府新宁县(今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新寨村大井头罗家坪落业;再传六世至元捷公。
“元捷公,清‘康熙’二(1663)年癸卯岁冬月初八日巳时生于湖南省新宁县新寨村大井头罗家坪;配赵氏,生绍茂、绍时等七子;殁于清‘康熙’五十(1711)年辛卯岁五月廿三日酉时,享年48岁,葬于新宁县新寨村大井头罗家坪井塘坎。清‘康熙’五十四(1715)年乙未岁,赵氏婆响应清圣祖‘垦荒四川’的圣谕,将年幼之第五子绍禹和第七子寄养于其叔婶杨氏处,携长绍茂、次绍时、三绍辉、四绍伊、六绍康五子遥迁四川省重庆府永川县(今永川市)水碾乡冲口屋基佃居。同年,杨氏叔婶不幸辞世,第七子夭亡,第五子绍禹孤苦无依,于次年由其堂兄(杨氏叔婶之子)罗亨陪同入川访母,寻来永川,再得一家团聚。元捷公之六子入川之后,第三子绍辉出家更僧名为本辉,次子绍时、四子绍伊两房后裔远徙他乡、下落不明之外,尚有第五子绍禹、第六子绍康两房子孙派衍至今已近十世。”
本支系入川首代至今的沿袭字派是“绍大仕儒家,必登於朝华,文明昭世泽,丰伟耀天涯”。续议字派则为“孝友重敦仁,诗书裕后新,英才成俊杰,勋烈业经纶”。
本宗支自入川以来,靠勤劳创业,节俭兴家,经数代积攒,曾于民国初年于水碾乡之长沙岗(今属水碾乡八村)修建宗祠,系土木结构两重堂庭院;建国后,“土改”时分给当地村民作民宅使用;至今,当年原貌已不复存在。

(七)三台其畴—起龙公支系
据徙居梓潼多年的崇乐号乐子族尊回顾:明末清初,四川境内战乱频繁,巴山蜀水千里成墟。清“康熙”年间,清圣祖下诏“垦荒四川”,其畴公(  氏)夫妇率其身为太学生的起龙、起凤二子,自湖南新化县起程移徙四川。因长途跋涉,万苦千辛,其畴公途中病逝于重庆。其余  氏母子三人辗转来至川北三台县李荆沟定居下来。起凤公,无后嗣。起龙公,自入川以来,世代靠勤耕苦读兴家,至建国前,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富绅,家有藏书二万余册,“土改”时全被烧毁。至今已繁衍约十来代人。该支系自入川第二代起的辈序是
“起楚永世承,教崇忠孝,志尚宽平”。

(八)渠县天福等公支系
据四川省图书馆志才族尊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本支罗氏族系,系约于明末清初自湖北麻城孝感迁入四川渠县的罗天福、罗天海、罗天寿兄弟三人所发派的后裔。入川三始祖所发派的三支族人之中,一支居于渠县清溪镇、青龙镇;一支居于渠县三汇镇;一支居于渠县岩丰镇。这支族系入川以来的沿袭字派是
“天金向宇海,廷洪翠大友,英明升富贵,永远长发祥”。
至今已在渠县发派十六、七代后人。

(九)蓬溪开甲公支系(非湖广入川支系)
当地常慧族尊函寄资料称:本支罗姓系豫章珠公之后裔。据民国七(1918)年所修族谱记载,清“顺治”三(1646)年,入川始祖开甲公由陕西凤翔县罗家祠辗转迁来蓬溪县蓬南镇翔鹤村兴家创业,繁衍至今,已历19代。民国七年所修族谱拟定字派是“万年国泰,守经安常,克绳祖武,永振家邦,鸿图肇启,世代吉昌”。
此外,川渝地区尚有一些有如下独立字派而来龙不明的支系:
(十)“永廷治兴和,世德福寿昌,日进千金宝,万事享吉祥”字派支系: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铜罐驿镇等地。少数本支年长族人曾听长辈说是从江津油溪迁下来的,但不敢肯定;入川前的祖籍、祖辈,更是概不知晓。然而,一些年长族人却知道“豫章堂”辉号。

(十一)“文国明显,大启其祥,洪恩尚锡,玉志光章”字派支系:主要分布在江津市双福镇、九龙坡区陶家镇、白市驿镇等地。字派起首之前一代一武公(配武氏)系入川首代,据说是由湖北麻城孝感迁来。年长族人尚知道“豫章堂”辉号。

(十二) “声明远大,百世其昌,元贞道泰,忠厚德扬,贤俊彰天,诗书锡光,耀祖仁存,义行家邦,嗣发长荣,千秋传芳”字派支系:此字派之前,曾先沿袭“永恩发成朝开光,宗祖德崇万年长”字派;至“光”字辈起才改接前述字派。这一支系主要分布在江津市龙门镇沙溪一带。一些年长族人承认是“豫章堂”子孙。

(十三)“芳音正毓绍,长远昌达兴,清华大富贵,永世定乾坤”字派支系:主要分布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等地域。称呼、祭祀有典型的客家习俗。年长者多流传先辈“由广东入川”,但不明具体的祖籍地点。
……

五  结语

重庆直辖前的四川省是全国罗姓的第一大省。而今四川盆地区域即川渝地区仍是罗姓广布的旺地。限于时间和精力,除上述各支系及分支之外,肯定还有许多支系未能访及,更未能述及,谨此深表遗憾。望川渝广大族中贤能,在谋福谋利、奋奔小康之余,都来热情关注家族的来龙去脉,把祖宗的功德和自身心血的结晶耀然纸上,传给后人,为家族的永远兴旺昌盛,贯注一把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2003年4月6日于重庆·西彭
   

编者注:电子邮件稿,题目、排版本刊略改,学术讨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其他学术文章同此,敬请读者注意。
                                                                                        

福州市地方志《姓氏志·罗 姓》
罗 训 森


第一节  源  流
一、溯  源
罗姓的原古先祖,可追溯至黄帝。其世系如下:
黄帝——昌意一一乾荒一一颛顼一一称一一老童(卷章)一一吴回(祝融)一一陆终
一一季连(芈)
一一附沮一一穴熊一一鬻熊一一罗。
熊姓及妘姓是现在罗姓的主要来源;另一大支是北魏时少数民族的改姓。
祝融氏吴回之孙季连,是以“羊”为图腾的芈(音:米)部落的首领,芈姓之祖,也是春秋时楚人的先祖。
夏朝时,季连的后裔芈部落穴熊氏族已经活动于有熊氏之墟和熊山之间,约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郑和郾陵一带。罗氏族分自穴熊氏族,以熊为姓,因善于制造罗网,并勤于罗捕鸟类,而称罗氏族。主要活动区域:大别山南北的河南罗山和湖北的罗田之间,北靠穴熊氏族。这一地区森林茂密,鸟类群集,是大批候鸟南北迁移的重要地带。直至近代,这一地区的农民仍保留着围网捕鸟的谋生职业和技术。
在夏朝,穴熊部落进入河南北部的楚丘,今滑县东,改称楚部落。商朝初期,楚和罗部落逐渐发展为国。到了两朝后期,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在位)征伐夏朝的残余势力楚、罗、卢等国。迫使楚、罗、卢等向西迁移,楚迁到今陕西渭河流域的荆山,部落改称荆楚,罗人迁移到荆楚北面的甘肃正宁县东的罗山。商朝末,荆楚、罗人追随周武王讨伐商。周武王灭商后分别封楚、罗等国于丹阳、房州。楚氏族越秦岭,沿淅水南下,到达今河南西南的淅川(古丹阳地),罗氏族跟随荆楚向东南跋涉,沿汉水到达湖北西北的房县。此时的罗(子爵)国是依附于楚国的小国。后来,罗国又东迁到湖北宜城西的罗川城(罗子国遗址在今之南漳县内)。公元前699年,罗子国曾有过“弱罗胜强楚”的战例,《左传》予以记载。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并罗国,罗国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罗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罗姓正式使用也有2700多年的历史。
最早见著典籍的罗子国大臣是伯嘉,《史记》中有卫国罗御与孔子学生子路参与宫廷斗争的记载。历史上罗氏先后形成五个郡望,即豫章、襄阳、河东(太原)、齐郡(济南)长沙、。
豫章罗
先秦时期,罗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甘肃、山西地区。到楚文王时,罗姓族人向南进入湖南的汨罗县。并产生以“罗”命名的县一一罗县。秦汉时,罗姓向东发展,沿长江而下,已播迁至江西南昌地区,秦·武陵令罗君用之子、灌婴部将罗珠(族谱载任大司农),出守九江,继续完成颍阴侯灌婴在南昌筑城任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逐步繁衍生息。东汉末,豫章罗氏世家子弟罗邵任侍中,封列侯;晋·罗企生、罗遵生兄弟以“—门忠孝”名著,一直发展到宋朝,成为江西的大姓。尤其理学家朱熹的祖师、福建沙县人罗从彦,祖籍豫章,士人学者以“豫章先生”见称。宋·宰相罗点(江西抚州崇仁人),豫章罗文通后裔,《宋史》有传。明朝时,人才辈出,“吉安三罗” ——明·哲学家、礼、吏部尚书罗钦顺;明·状元、学者罗伦、罗洪先等为代表,形成豫章郡望。
现在海内外—千多万罗氏,大多数源出或奉“豫章”为郡望。
襄阳罗
在湖北襄阳,以晋·持节西鄂侯罗宪、持节夷陵侯罗尚、广、益州刺史罗友、唐·燕王罗艺、襄阳男爵、京兆尹罗珦、礼部尚书、福建、江西观察使罗让等为代表,形成襄阳郡望。
长沙罗
在湖南长沙,以汉·梁国相罗怀、交州刺史罗宏、晋·长沙相罗含、唐·长沙王罗弘信、邺王罗绍威父子、“唐三罗”诗人、浙江罗隐、罗邺、罗虬等为代表,形成长沙郡望。
济南罗
在山东济南,古称齐郡、历城。有一支罗姓族人从河南沿黄河而下,魏晋南北朝时,逐步发展成大姓,隋末与湖北襄阳等罗姓族人共同参与十六姓兴唐的战争,其代表人物有的封王如燕王罗艺,有的封国公,如郯国公罗仕信,有的封侯,如秦王李世民大将、安山县侯罗君副等。而历城所在地一一齐郡,在唐·林宝编的《元和姓纂》中列为罗氏首郡,发展成罗姓的郡望。
太原罗
在山西太原,北魏时,以代州人(今山西)屈蛇侯罗结(《魏书》有传)家族为代表,罗拨封济南王、罗斤封带方国公等,形成罗姓河东郡望。
二、入  闽
福建与江西紧邻,福建罗姓绝大部分源自江西,尤其汀州地区,更早出现罗姓族人的活动。另外,由于宁化石壁乡在中原百姓迁移史上,具有“中转站”的特殊作用,成为海内外著名的客家祖地,亦是罗姓入闽较早、较集中的地域,并有文字记载。
唐朝
宁化县志有罗令纪(生唐垂拱四年(688年),其父罗念生由沙县迁宁化)唐中期开创黄莲县之记载。唐兴元元年(784),黄巢攻入江西,为避兵乱,罗珠三十世孙罗邵节、罗邵筠兄弟,迁福建。罗邵筠长子罗周文任邵武、沙县尉,成为豫章罗氏沙县开基始祖。著名理学家宋·罗从彦出于该支。罗邵节的子孙罗太郎由南剑州迁宁化,再徙连城,成为连城豫章罗氏开基祖。
唐朝进入福州地区的罗姓,较早的是长乐县,有罗、林合建村庄的文献记载。名讳失考。
宋朝
福州罗姓第一名进士,是南宋开禧元年(1205)乙丑科毛自知榜的罗谊,在他成为进士之前,已经有罗姓族人在福州定居、发展。但罗谊的父、祖、曾祖是谁,却未见记载,不知从何地迁入福州。
南宋期间,有两个同名不同科的特科进士——罗从直,与 “闽学四贤”的罗从彦为同一辈份,其中一名是宋·进士罗寅的儿子,从长溪(福安)迁移到福州定居。另外一名进士罗镇,其源流情况未见记载。
元朝
元朝,整个汉族出仕入相的人很少,福建全省有记载的罗姓进士只有三名(《福建通志》二名;沙县族谱一名):罗仁叟、罗仁受、罗万二。因此,此一时期的罗姓迁移情况,不太清晰。但从明洪武十八年(1385)就有长乐罗知考中进士可知:在元代,在长乐县,有罗姓族人在在福州地区繁衍生息。
元末,有一支罗氏族人,跟随明·大将汤和的军队,从海路入闽,在福州登陆,从元将陈友定的手中收复福州、南平(时称延平)。其中江西吉安吉水人、弘文馆学士罗复仁的族人罗应祥,因战功等原因,于永乐二年(1404)封地闽清县,今之下祝乡洋头村。罗应祥江西吉水祖籍的始祖是唐末五代初的罗崱。罗崱的先世,据宋·杨万里在《罗氏万卷楼记》等文章中断为:晋之罗含,唐之罗隐。
闽清县还居住着另一支罗姓族人——金沙澳峰罗氏,系从沙县迁移而来。其沙县始祖是唐代的沙县尉——罗周文。还有迁闽清始祖罗天金,字赐金;罗松保支系;罗敬峰支系等。
明朝
明朝,是罗姓较活跃的朝代,除了长乐的罗知—支罗姓外,明初又有罗氏族人在福州闽县定居。罗泽,府志记载,永乐十二年(1414)考中举人,永乐二十二年(1424)考中进士,并出现了以罗泰为代表的家族。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罗一鸑考中进士,知广东雷州、升广西副使(《广东通志》有传),形成名门世家。
清朝
迁移到福州的罗姓主要有两支,并且均发展成福州的世家。一支以清荣禄大夫、太仆寺卿、外务部侍郎罗丰禄为代表的官宦世家;一支以福州商会会长罗勉侯为代表的工商世家。两支的后裔散居于全国及世界各地。
罗丰禄一支的始祖——罗新梅,原籍汀州府,据族谱记载,大约于清·康熙年间迁入福州,住水部门外大码头。生有三子:长德雄;次德胜;三德华。
罗勉侯一支的始祖——罗清韩,原籍汀州府连城县。是文亨罗报锦之次子,大约于清乾隆年间,以一手“销熔”银锭的手艺,到福州谋求发展。
该支系福州始祖罗清韩从连城亨子堡迁入福州。连城始祖是罗太郎。系从豫章罗氏、晋之罗遵生派下分出。可追溯至汉之灌婴部属,著名将领罗珠(《江西通志》有罗珠的传记。族谱载,其官职为汉大司农令)。其族谱一直追溯至黄帝。
清朝迁入闽侯十八重溪一带定居的一支罗氏族人,是从漳浦迁移而来的。
福清镜洋镇波兰村和音西镇文搂村罗氏,系清朝时自汀州迁来。下里镇苏溪村罗氏系从江阴镇沙塘迁来,但江阴现已无罗氏聚居,县志中载江阴钱塘村(注:唐·罗隐祖父,钱塘人,曾任福清县令,现钱塘村名已失考)罗氏源自沙县。
长乐松下镇山前村罗氏,从长乐江田迁来,江田始祖罗文彩,从何处迁来已失考。
永泰清凉镇北斗村罗厝,始迁祖罗魁子,约明未清初自泉州府惠安县溪仔埚坑源里迁入原地名十六都台田境坑源里(地名延用祖籍地名)。
三、繁  衍
闽清洋头支系
元末明初迁入福州地区的罗应祥族人,即封地在闽清县怀德乡后十九都奉政乡安仁里达仕境白渡洋头
学堂,(今为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封地的时间为:明永乐二年(1404)。
罗应祥定居在闽清洋头村,生有三个儿子:长德富,次德贵,三德荣。至第六代罗清泉生有四个儿子:
长如泉,次继泉,三拱麓,四学泉。自此分为四房繁衍至今,已25世,大约800多户2500多人。主要散布闽清、闽侯、福州等地,亦有迁往马来西亚、新加波、台湾等国、地区。其长房德富的孙子迁到闽侯,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罗崇鼎出于该支。
由于洋头罗氏是封地,所以,整个明朝沒有设里,直至明朝灭亡,清·顺治时,用始祖罗应祥的名义建立民户。在族谱中,直至第七代,均自认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自第八代罗绮起,方认可“福州府闽清县”的籍贯。
该村由于是明·开国元勋罗复仁的族人罗应祥始创,受封土地后,世守祖业,至清· 顺治五年(1648),罗绮,字首章,考中举人。罗绮在候选期间,参与闽清县的筑城活动,并大量捐款。传到罗绮的四代孙罗宪灿时,洋头村的经济活动区域已达闽清、闽侯、古田等县,主要经营农业、木材、牛皮、药材、土产等,成为周围数县具有影响的家族。在修族谱时,将周边地区的罗氏,收入宗谱。至民国,洋头罗氏的经济活动扩展到省城,在下杭街拥有商行。
该村罗氏历来重视教育,将自已的村名,命名为“学堂”,命名为“达仕”,排除其读书当官的负面意义,其“重教兴学”的正面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其第四房,立有“优生田”制度,本房的任何一个人,考中“生员”(俗称“秀才”),即有八十担谷子的奖学。从而,在制度上保障该房人才辈出。
福州罗新梅支系
罗新梅从汀州府某地迁入福州,何原因、何时已不详,但住所却十分明确:水部门外大码头。至第三
代即罗新梅的孙子罗志刚从军,家境渐宽,清嘉庆八年(1803),自水部太傅境迁居彩头桥边。以后人多分房,有的迁南营,有的光禄坊,有的仓山等。
罗志刚的两个儿子罗必达、罗必魁亦从军,。罗必达十九岁入伍,从当材官、外委、把总、千总、守备,直至都司;罗必魁十七岁入伍,亦从军队基层升至游击(从三品)。军旅生涯中,两兄弟曾并肩在台湾作战。罗必达病逝于台湾凤山县军营;罗必魁在镇江燕海山与英军作战中阵亡。其后代世职“云骑尉”(正四品)。
该支罗氏发展至第六代“禄”字辈,已多达十五房,其长幼顺序如下:天禄;雍禄;谦禄;锡禄;臻禄;康禄;丰禄;绥禄;熙禄;崇禄;君禄;诸禄;添禄;义禄;恭禄。其各房居住情况如下:
住南营有:天禄房;雍禄房;谦禄房;锡禄房;臻禄房;康禄房;丰禄房;熙禄房;君禄房。
住文儒坊有:绥禄房;崇禄房;诸禄房;添禄房;义禄房;恭禄房;
该支罗氏以“尙武”起家,至第四代必达、必魁兄弟,官职已升至游击、都司的高位,并有世职“云骑尉”,但从第五代“禄”字辈起,重新转向文职,以该支系代表人物罗丰禄为首,向外交界发展,逐渐成为福州的“外交官宦世家”。
据不完全统计,该支罗氏中具有高级职称、职务者一百二十多人,中级职称、职务者有一百三十多人。
福州罗清韩支系
罗清韩,字希魏,号中山,生于清雍正七年(1729),连城文亨罗报锦次子,约在1752年,以其掌握“销熔” 银锭技术,到福州谋求发展。在福州南台后浦铺(今台江区延平路)定居。生有三子:长士显;次士模;三士钟。三房中主要是士显房发展较快,人才较多。其他二房,族谱中未见记载。
传至第五代罗端波,子孙多已从商。端波有三子:长筱坡,次莱吟,三蕴庄。分为三堂,各有堂号:长八元堂;次鼎荫堂;三诗礼堂。当时罗家已属福州巨商,三房分居后,长房筱坡住下杭街;二房莱吟住南禅寺前街;三房蕴庄住海防前(今延平路)。分别称为:下杭罗家;海防前罗家;南禅寺罗家。
罗筱坡有子八,三毂侯、六梓侯、八勉侯三房从商,其他各房多读书求仕,不问商务。筱坡去世后,大部份企业由罗勉侯主持,仅罗坤记进出口行由罗梓侯主持,罗恒和汇兑庄由罗毂侯主持。
罗家经营的工商企业主要有:金融行业(钱庄、汇兑)、进出口业、质贷业、木材业、木材加工业、茶叶业、百货业等。
根据不完全统计,该支系现健在798人,其中:博士12人,教授11人;其他高级职称者45人;高级干部十余人。
闽侯县十八重溪支系
    该支系从漳浦迁徒而来,族谱文革中消毁,现有罗姓一百多户,人口数百人。
闽清金沙澳头支系
该支系始祖罗天金,字赐金。于明·万历元年(1573)迁居闽清澳峰。据《澳峰续谱》记载,该支系奉沙县唐·罗周文为开闽始祖。经1995年3月,修谱时统计,大、中专文化者149人;各界公职人员180人;享年80岁以上者60人,其中男26人,女34人,最高龄、在世者93岁。
闽清后罗支系
后罗始祖松保,明·嘉靖间约1542年由沙县迁闽清十五都坑口。
松保长子仕道,孙文峰,迁闽侯大模村。其字辈与闽清十五都坑口的有点差别:
现已发17世,82户,458人。
松保次子仕选,孙文耀迁钟石院坪。(据云,该支系已迁往东南亚)
闽清南泉支系
始祖元恺的长子允扬(六世)迁南泉。1995年时发15世58户,293人。
元恺次子允新,迁现坑口,1995年时已发15世,8户,47人。
闽清云中支系
始祖敬峰世居豫章,先人避难剑浦,后迁沙县,明朝时,从沙县分支入闽清。卜择二都云中(先居际下,后迁前坪)。
该支系1995年时已发展十一世,在乡12户,39人。
闽清利洋支系
始祖国民,原居江西南昌,后迁福建兴化府,又迁永泰梧桐赤坪,大约清代时迁入闽清四都虎啸留,而后再迁利洋。1995年时,已发十世,散居各地。在乡23户86人。
字辈序:国嘉圣元亨利贞   仁义礼智信……
闽清塔庄支系:始祖朝太,后裔居塔庄斜洋、下庄等地,在乡3户,21人。迁永泰鱼坑,尚有300多人。
长乐松下山前支系
始祖罗文彩,原居住长乐江田,迁山前始祖罗仕臣,至今在乡270户,986人。清代建有罗氏宗祠。
连江潘渡支系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罗乃琳出于该支罗氏,聚居在潘渡乡过溪里(现乡政府所在地),290多人。
连江丹阳东平支系
丹阳东平村280多人,建有祠堂。
连江芦溪罗氏支系
连江芦溪罗氏系豫章先生、宋·理学家罗从彦的后裔,明未时,始迁祖罗贵伍、罗佛祐、罗永隆自漳州宁洋县三角埕迁居罗源县西隅里尖山地方,至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罗观养之弟罗碧溪复迁连江县中鹄里芦溪(下)。碧溪生益溪,益溪生有庆、有盛、有秀、有登。已历十八世。
罗源松山小获支系
松山镇小获村罗厝里   56户  317人
福清支系
镜洋镇波兰村、音西文楼罗氏系清代兄弟俩迁居当地。波兰有20几户,100多人,文楼亦有几十户,百多人。下里镇苏溪村罗氏自江阴迁入。繁衍约90户,100多人。当地称“草罗顶”。苏田镇亦有几户。
永泰支系
永泰罗氏主要分布在清凉镇北斗村罗厝始迁祖罗魁子,生四子,国添、国章、国灿、国贤。现有罗姓112户,人口425人。
清凉镇渔溪村罗姓54户、277人。
清凉镇村尾村十几户、50多人。
清凉镇旗山村18户,50余人。始迁祖罗进生。何地迁入不详。
第二节  分  布
据2001年福州市公安局户籍统计,全市有罗姓人口2.2万人。其中闽清县罗姓人口最多,达3607人;闽侯县次之,达2559;古楼区罗姓人口2137人,散居各处,无聚居点。

2001年福州罗姓人口分布情况表
                                                          单位:人
 


闽清下祝洋头罗应祥系主要分布:
闽清、闽候、福州、厦门、山酉、台湾、马来西亚等。
福州罗新梅系主要分布:
福州、漳州、厦门、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甘肃、山东、吉林、新彊、台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
福州罗清韩系主要分布:
福州、厦门、上海、北京、天津、湖北、美国、香港、广东、江苏、安徽、辽宁、河北、陝西、新疆、澳大利亚、英国、秘鲁、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第三节  谱  牒
1、《豫章罗氏族谱·洋头应祥公系》       
—修:清·顺治年间(1644-1661)  罗绮 主修
二修:清·乾隆年间(1736-1796)罗实威   主修
三修:民国二年(1913) 罗华绥、罗立根   主修       注:1996年  罗训冬  根据老族谱整理
四修:1998年      修谱理事会罗立流、罗训官、罗训森等主修
五修:2001年 罗训森  主修
2、《豫章罗氏族谱·福州新梅公系》       
—修:清·咸丰二年(1852)罗绍宗、罗天禄   主修
二修:光绪八年(1882)罗剑孙   主修
三修:1998年10月   罗孝逵   总编
3、《豫章罗氏族谱·福州清韩公系》         
—修:清  罗文基   主编
二修:1999年3月  罗郁尧等主编
4、《豫章罗氏族谱·闽清澳峰赐金公系》
—修:民国19年(1930)   罗树桢、罗贤等主编
二修:1995年6月      罗宝才  等主编
5、《豫章罗氏族谱——长乐文彩公系》         
长乐山前老人会主编    1998年编
6、《罗氏族谱——连江芦下碧溪公系》
连江芦溪修谱理事会  罗学墨  清稿:凤岩、     1972年编
第四节  文  物
一、祠  庙
罗氏试馆
罗氏试馆位于福州中山路19号,原左营司(池亭里)9号。与林氏祠堂一墙之隔。清代作为福建省罗氏子弟来省城参加选拨“举人”考试的驻营地。宅地面积6分1厘5毫,于1935年(民国24年)9月申请产权登记,收件第41号,地号:250号。1936年8月20日完成登记法定手续。所有权代理人罗子英(时年53岁,连城人)。因罗子英逝世,产权手续未交接,至今罗氏试馆产权仍由政府代管。房地产证尚保存在市房地产局,据福建省档案馆助理巡视员罗炳行研究馆员云,省档案馆亦有相关资料。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曾任罗氏试馆教员,林则徐幼年就读于罗氏试馆。
洋头罗氏宗祠
洋头罗氏宗祠坐落于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约清康熙年间建,主建筑两进,五级台阶(按清建筑等级规定,该支系出过三品以上高官),左右厢房,角门通“聚仪厅”,可容数百人聚会、观看演出。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曾作为大队部,现村委会仍使用其中一座小楼,基本原样保存至今。
宗祠前为广场,树立有两对旗杆石(古代考中贡生者,有资格在宗祠前树旗杆,旗杆石用以固定旗杆),另八对旗杆石,文革后移树罗氏祖屋前广场。
该宗祠奉豫章为郡望,堂号:时思堂。
楹联:
念我祖一派长流,振起太湖辉达仕;
羡吾宗千支永盛,发扬安徽显闽山。

政绩著太湖,德教开先,若载清忠光史业;
人文踵梅邑,典棋垂后,行看锤鼎勤勋猷。
现 存 牌 匾
进士匾:清头品顶戴、兵部尚书、闽浙总督部堂兼福建巡撫杨昌浚为光绪十二年进士会试第二百九十一名、殿试三甲第八十二名、朝考二等第六十九名罗崇鼎立(罗崇鼎闽侯县志载,任输林院散馆、知县)。
武魁匾:清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汪志伊为嘉庆戊午科武举人罗承章,字裕庆立(以武略骑尉致仕)。
劲节声闻匾:清康熙间,为亷吏罗绮长子罗国伟,字君瞻之妻姚美官立。
失 传 牌 匾
祠堂中众多牌匾已失传,尚有以下知名牌匾、来由者。
文魁匾、学道高思,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0)贡生罗兖,名国标,字君建立。
烈标彤菅,为清武生罗大纲名嘉材,字作梓妻林氏恵挺旌表。《福建通志》有载。
闽清澳峰罗氏宗祠
闽清澳峰豫章罗氏宗祠,坐落在闽清县金沙乡澳头村。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宗祠后门山产权界址:上至后门山顶,下至宗祠后门沟,左至德发柑桔山,右至国防电缆沟。
闽清澳峰赐金公祠记
始祖赐金公祠原为祖厝。惟此祖厝是清初时建立,虽有正座及书院,横厝而非常矮窄,所用梁柱椽桁全是杂木,兼以年代久湮,殆为破损。后以子孙蕃衍,无以为蒸尝跄跻地也。
福房十一世孙森,始议就于祖厝旧地坪改建祠堂。其规模较见宏敞,一时合族踊跃,遂同族长圣观公、明廷公及族之有才干者相与度工量材,创建于金垅祖厝旧地,以清光绪庚寅年(1890)十一月  日  时,终始间经两次重整,方获告峻。又为议,置祀田,以供祭祠。
福州南营罗氏宗祠
该支罗氏在福州城中沒有正式的祠堂,但据传,南营的祖房,在清朝时,曾作为祠堂使用过一段时期。
楹联:
先君挂冤南山,为听纺织机声,岂敢忘遗训在;
弱弟典军北海,莫问旗剑影归,舟自有寄诗来。
福州后浦铺罗氏宗祠
清光绪十七年(1891),罗清韩支系三堂合资买下后浦铺吴良珍房业四进,修建家祠,又买下右边接连霞浦铺郑才源物业四进,修成祠堂客厅。
楹联:
伟绩溯鳌江鼻祖威高开吴越;   
丕基锺龙井耳孙详发绍琳琅。
吾道幸南来,溯豫章教泽,
未湮宗牒,遙承百季诗书绵旧绪;
大江瞰东去,缅闽越英风,
犹在钓台,近接一堂俎豆占名区。
长乐松下山前罗氏宗祠
山前罗氏宗祠座落在长乐松下山前村中。约建于清代,主建筑约200多平方米,三级台阶。明·进士罗知出于该支系。
门前广场立有两对旗杆石。几面“监生”牌匾文革中毁坏。
永泰清凉北斗罗氏宗祠
在入村处。建于民国19年(1930),圆形堡垒式结构,枪眼至今犹存。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供奉有神主牌,具有世系图功能。
二、墓  葬
明·进士、御史——罗  知 墓
罗知墓原在长乐江田,现在长乐松下山前村,原墓碑尚存。
洋头罗氏明、清古墓群
建阳县右堂一一罗 学 泉 墓
罗学泉墓在闽清县下祝乡后垅尾。墓为大型石彻墓。面宽十余米,纵深三十几米。三层拜台,墓内葬有罗学泉及妻妾计四人。墓前石雕有些已倒塌,为典型明代墓。生前任建宁府建阳县右堂。是洋头罗氏第七世祖,四房房祖。墓碑阴刻:皇明学泉罗公。
乡进士、罗菩萨一一罗 绮 墓
罗绮墓在闽清县下祝乡前洋过洋尾,土石结构,面宽十余米,纵深二十余米。墓内葬有罗绮及妻妾计三人。现全墓保存良好。福建省志、安庆府志、太湖县志有传。墓碑阴刻。
清雍进士一一罗 思 范 墓
罗思范墓在闽清下祝乡前洋与吉州之间,土石结构,面宽二十余米,纵深四十余米。现全墓保存良好。墓碑阴刻:清雍进士。
清·修职郎一一罗 宪 灿 墓
罗宪灿墓在闽清下祝乡。为下祝乡罕见全石结构,面宽十余米,纵深三十余米。墓联有个别字损坏,全墓保存良好。墓碑宽:2米,高:0.8米,为当地最大墓碑之一。从墓联可看出该墓系其二个儿子:实严(贡生)、实威(清雍进士)所建。墓碑阴刻:修职郎罗公宪灿。
清雍进士、候选州司马一一罗实威墓
罗实威墓在闽清下祝乡洋头村,土石结构,面宽约十米,纵深二十余米。现全墓保存良好,墓碑阴刻:清雍进士、候选州司马。
荣禄大夫——罗丰禄神道碑
清·外务部侍郎、驻英、意、比钦差大臣罗丰禄的神道碑高3.3米,宽0.87米,厚0.19米。守碑石虎:连座高1.26米,长1.7米,宽0.45米。罗丰禄建于1903年,位于福门北门崎上村。北门兜竖立神道碑。罗丰禄官至一品,墓前原有武将石人、石虎、石马、石羊各一对,除石虎外,其他文物已失。碑文阴刻:
诰授荣禄大夫钦差出使英义比国大臣太仆寺卿稷臣罗公墓
底坐神龟,墓联为著名《天演论》作者严复撰写:
能事闻重译   传经固绝伦
                                               癸卯年(1903)仲秋严复撰
注:上联意为:名闻天下、最杰出的才能是翻译。下联意为:传授经典、传统中国优秀文化,传授知识的才能,同样精彩绝伦无比。对罗丰禄一生从事翻译与弘扬民族文化外交工作予以很高的评价。
由时任太师、太傅陈宝琛书墓碑文:
清罗太仆墓
清资政大夫——罗端坡墓
罗端坡系福州清韩公系五世祖,其墓碑阴刻:
清资政大夫端坡罗公墓

罗文基墓志铭首碑文:
清诰封荣禄大夫花翎三品衔候选道户部郎中罗公墓志铭
三、文献文物
清·捷报
在闽清县下祝洋头清·罗宪灿房子大厅的两壁上,留有十几副清代“捷报”古迹。纸已烂掉,但字迹渗透在木质壁板上。原板涂有红色油膝。其中内容较齐全者如下:
捷  报
贵贵府老爷罗名谅一(实威),奉旨特恩例应充乾隆肆拾伍年庚子科,乡荐中式岁贡元。咨回本籍知照仍赴。悬挂正堂。
京报

捷  报
贵府老爷罗名乃由,蒙钦命户部左侍郎兼菅三库事务、福建督学、部院昆(冈)批准
四字匾音:齿重枌榆。悬挂高堂   注册   名扬千古
                                                                   省 报
捷  报
贵府贤姻翁老爷陈名璋,奉旨准授正九品,遇缺即补巡政厅仍赴。   吏部候选直隶
恭贺高升
                                                                   省 报
罗崇鼎珠卷履历
                 
罗崇鼎,号尔颜,行三,道光丙午年(1846)十二月初三日吉时生,福建福州府,候官县,附生民民籍。(注:原籍闽清县洋头,出生在闽侯,故有“附生民民籍”)
高祖:洪皇,国学生,候选州同。
高祖母:氏王,敕封安人,(六品)。
曾  祖:崧,国学生,敕封儒林郎。
曾祖母:氏施,敕封儒人。
祖:    庆麟,国学生,敕封文林郎。
祖  母:氏陈,敕封太儒人。
父:    树涛,国学生,敕封文林郎。
母氏王:敕封太儒人。已丑翰林,原任工部尚书,谥文勤长女,丙午科优贡,讳书云公侄女;郡增生讳传瑚公胞妹;原任刑部奉天司主事,讳传璨公胞姐,丁丑科修撰仁堪、丙子举人内阁中书仁东胞姑。
胞伯祖:瑞麟,廪贡生,选授将乐县学训导,调補仙游县学训导。
胞伯:  树滋
            树沄
嫡堂叔:拱辰
胞  兄:铭鼎、邑庠生
            章鼎,国学生,嗣先叔后
胞妹一:适光绪乙亥科(1875)觧元、江西候補知县何名咸德。
胞  侄:培荣,幼读。
娶陈氏
子:    培鎏
            培鏊      出嗣先仲兄后
            培鍌
女一:  未字
族繁不及备载
住:省城内山兜尾三营巷。
永感下受业师
袁子芲夫子       吴薇尹夫子   薛秋航夫子       林润生夫子 贾香亭夫子 林锡三夫子       陆广甫夫子     林可舟夫子    林勿邨夫子
受知师
冯展云夫子    朱稼轩夫子      许筠庵夫子      慕子和夫子    恽次远夫子
光绪乙亥(1875)恩科,本省乡试中式第七十二名
丙戌科(1886)会试中式,第二百九十一名。
保和殿  复试三等:
殿试              三甲:第八十二名(据进士匾)
                  朝考二等:第六十九名(据进士匾)
           会 试 硃 卷   光绪丙戌科
中式第二百九十一名贡士,罗崇鼎,福建福州府候官县,附生民籍。
同考试官:户科给事中,张,阅,荐批;
气 息 清 稳, 経 策 名 通
大总裁  :经筵讲官工部左侍郎,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孙,批取,又批;
沈  厚  坚  凝
大总载  :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正白旗满洲副都统总管内务府。
卓  鍊  名  贵
大总裁  :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祁批取,又批
清  新  隽  上
大总裁  :史部尚书,镶白旗满洲都统,锡批取,又批
肃  穆  闳  清
本房原荐批:(本房:孝试时考生分房)
虑周藻密,气足神完,次三皆惬,心贵当之,作诗工雅。
聚奎堂原批;
华美雍容,允为雅制;
経富赡策,详洽论治;
河闢徙民,复故道有识。
编者注:“硃卷”,皇帝御览、批过的进士考卷。罗崇鼎之所以有“硃卷”留传,盖因其为工部尚书王文勤的外甥。
罗端坡墓誌铭
箕维哲人,  沐有烈光, 
德音不瑕,  金玉其相。
遵彼汝坟,  有纪有堂, 
緜緜瓜瓞,  如圭如璋。
春秋匪懈,  氶筐是将, 
以洽百礼,  吹竹鼓簧。
克昌厥后,  日笃不忘, 
子子孙孙,  长发其祥。
——姻家春姪  陈自新  拜题
清诰封荣禄大夫花翎三品衔候选道筱坡罗公墓誌铭
侯官吴曾祺  撰文
闽县郑孝胥  书丹
长乐林开誉  篆额
公姓罗氏,讳金城,字文基,号筱坡。宋大儒豫章先生之后。先世由汀州连城县徙居福州府城,遂为福州人。曾祖玉章,祖佳森,父端坡,皆不仕。
公幼读书,理解莹澈,常驚其长。年十三应童子试。会父赠公患目疾不能亲劳事,苦无以赡其家,乃去而学贾。以慤诚端谨,为众所推服,由是业大起。所致不赀,公乃慨然叹曰:所贵乎富人者,以其能、以力及人,若积而不散,虽藏镪如山,与宝弃物者何异?故常斥所有,以赴人之急,必淂当乃巳。受者往往溢其所望。台江百贷所集商旅,辐辏子弟入城读书稍不便,公乃与同志醵资共设一学校,立出巨金为倡,及落成,名之曰:商立,实公一人经始其事。
公又以谓仁道,自亲始乃建支祠於金鼎峰下。土木营造,皆手自规画,完固可永久。岁时率子孙行礼其中。
罗氏族谱相传久散失无存,乃亲自搜辑,阅数年,始就编为巨册。公,既公行谊,传播远近,官斯土者,亦无不念其贤。凡有所施设,必举以相属。先后剏立福建商务总会、南洋劝业会,皆以公理其事。又为度支部(注:相当今之财政部)币制局顾问官。
公性谦抑,未尝以词色忤人。每有事集议,众口泉涌,公端坐拱听,徐以一言窆之,不以异专巳,不以同徇人,闻者皆叹服。自中年以后,诸子多出仕,公每驰书,戒之谆谆,以勤政爱人为务。诸子间,有以省亲请者,多不允,曰:吾年未老,汝辈无淂以私废公。盖公虽跧伏里巷,而其心固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公卒於乙卯(1915)五月初九日,距生道光癸卯岁(1843),年七十三。公初入赀为户部郎中,后改官候选道,加三品衔,以子贵,受封为荣禄大夫。配曹夫人,少公二岁。尚存子八人,长香豫,优禀生,四川叙永厅同知,保升知府;次焕垣,光绪甲午科(1894)举人,江西崇仁县知县;三星衡;四尚豫;优附生,举孝廉方正;五德邻,附生,浙江候补知县;六履谦;七明硕;八嵚翘,俱以善贾,世公业。尚豫、明硕先卒。女一人,适同里癸卯科(1903)副贡生,署江苏宜兴县知县梁濬年。孙十四人,曾孙二人。香豫兄弟将以丙辰(1916)三月十五日,葬公西关外桐溪。
先期来请铭,曾祺与公居同里,閈舍弟秉荃与公子焕垣同岁举於乡,尝以通家后进谒公於私第,盖心重公之风义久矣。诚欲暴其事以为世劝也。故直为之不辞,乃为铭曰:
王道之易,   吾观於乡,  
古者其语,   厥义孔彰。
系惟罗公,   行为世坊,  
匹士之责,   泽在一方。
屡总商政,   规画周详,  
不迷一是,   乃集众长。
天祐善人,   委祉储祥,  
英英后起,   各效其良。
郁郁城崇,   崇山之阳,  
缅思令德,   式此幽藏。
民国四年(1915)乙卯孟冬
                                       顾秋林  镌
罗君勉侯行述
君姓罗氏,名嵚荛,字勉侯,近岁以字行。先世自连城迁福州,数传至筱坡先生,雄於赀。子八人,长香豫,由教谕改任西藏靖西四川叙永松潘各厅荐升道员;次焕垣,举人,知江西崇仁、沪溪、丰城等县,三星衡商滬上;四尚豫,附生,举孝廉方正;五德邻,附生,以知县分发浙江;六履谦,佐父理商业;七明硕蚤卒。
君最少,家世盛显,人以元恺方之,门以内雍雍然也。君笃於天性,卒业北平五城学堂,从父命亦习商。筱坡先生古稀捐馆舍,母曹太夫人,年老善病,君偕诸兄侍养左右十余年如一日,太夫人享大耋焉。
罗氏族大齿繁。君於家庙外特建补庙,岁时率子姓展拜尽礼。舅家不戒於火,连栋俱烬,出钜赀新之,俾数十口复获聚居。从母卓居旧都  君过津滬,必枉道省视馈遗乡物,恒加丰。君昆季极相友爱,数十载无一间言,即期功以外亦无歧视,训诸至必以礼法。去岁,履谦殁,哀痛尤至。市嫁梁氏故宦族,遗两甥,时最之学,俱成材,其善推孝友之心有如是者。 
筱坡先生创办商立小学垂三址。馀年君悯一新优异者,加奖贫寒者免费,由是就学人数岁有增加。其他善举,如敬节度岁、施助衣药、棺衾事举尽力为之。岁串旧,知困乏者称量而与,各餍其意。营业既广,出纳恒宽大,所用经纪即负托或不胜任,亦未尝伤惠家中臧获,即有所忤,未加以疾言厉色,其善推仁恕之心又有如是者。 
筱坡先生尝任福州商会会长,众誉翕然越十三载。  君继之,会务益繁,商难所在,辄向当局请命,会中设公断处,商家纠纷事,得君一言立解。前数载,当局怂恿再邮,复当选主席,旋被选国民大会福建商会代表,方拟具国家先务,数大端贡献。政府适芦沟事起,大会暂寝,时局亦益亟。凡抗敌后援之进行、航空建设之补充、战区难民之救济、省际贸易之维持、公债劝募之需要,壹是委员会先后林立,长官倚异方殷市,众尤睽睽属目。  君上下因应,悉合机宜,奔走劻襄,迄无宁晷。卒以积劳致疾,殁於申江。易箦前数日,尚以爱家须先爱国,爱国即以爱家,最其子。至则,其公正勤奋、见义勇为、尤有如是者。平居寡言笑、与人接,恂恂有儒者气度,及区处大事恒不动声色,井井有条,理殁之日,知与不知,俱叹惋不置。
娶吴氏,有子三,长郁平,劬学早世;次郁坦,能文章,继父志;三郁正,肄业英华中学,已露头角。余交君久,知君。念徇其子之请,为摭生平概略,俾世之能表彰君者采择焉
闽闽侯陈培锟谨述

时海军部长萨镇冰题:
罗勉侯先生赴告
罗文庄墓志铭
罗君廷壁,字韫苍,诰封中宪大夫,性纯谨,乐善承先志,筑室宝榕城南霞浦铺。德配黄孺人,先宅焉。
木本之孝思也。夫水从源而发,本附木而生。生物性且然,况生人乎。君奠域兹土,厥承祖武,异日衍派分支当百倍于水与木者。
恭君树德,因以誌云。
姻家愚弟  卓孝复  谨题
罗  绮  年 表
1617年  明万历四十五年出生在福建建阳县衙。
1629年  时年13岁,父卒,其父罗学泉时任建宁府建阳县“右堂”(狱司),因子罗绮贵赠文林郎(正七品)。
1648年   32岁,清顺治五年,戊子举人。其时建阳属延平郡,由明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管辖,郑成功因扶明抗清有功,封“延平郡王”,罗绮突破封锁,到福州参加清朝的考试。候选知县期间,在家乡重修祠堂,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订立闽清洋头罗氏名字辈份序,作为家训传世。
1660年  清顺治十七年,响应闽清知县姜良性倡议,捐修县城城墙。以候选知县
的身份,协助姜良性规划、设计、施工,姜在《建城纪略》中有载。捐资名列第三。
1662年   清康熙元年,闽清县城城墙工程峻工,上报有功人员名单,名列第四。
1663年    清康熙二年,因建城有功,调任安徽(注:时称江南省)安庆府太湖县
知县。撰写著名《告城隍父》,五年任期内,廉俭自守,以一副贴在家门口的对联,“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常建谯楼”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1667年   康熙六年,任期将满,擢升知府已经二报,即正式公文已下达,但因积劳成疾,未到新任即卒于官舍。民罢市哀恸,扶柩归。享年五十一岁
罗丰禄年表
罗丰禄(1850—1903),字稷臣,福州市人,新梅公支系第六世孙。兄弟九人,丰禄排行笫七。

1850年:(道光三十年)罗丰禄道光三十年庚戎九月十七日(1850年10月21日)出生于闽县(今福州市东半部)。排行笫七。
1867年:(同治六年)丰禄与其五兄臻禄一起考入福建船政“求是堂艺局”,经甄别遴选,罗丰禄入船政后学堂学英文、驾驶专业。
1874年:3月,罗丰禄勤奋聪颖,以大考第一充后学堂教习。
1877年:(光绪三年)清廷选派首届赴欧留学生,罗丰禄以候选主事、翻译身份与严复、萨镇冰、魏
瀚等同赴欧洲深造,罗丰禄选往英国学习。经驻英公使郭嵩焘安排入英伦琴士官学(皇家理论学院)学习,寻求“以格致哲学为体,政治交涉为用”。在学期间兼任驻英、德等国使馆翻译,襄助郭嵩焘办理洋务。
1880年:(光绪六年)学习期满回国,罗丰禄入幕于北洋大臣李鸿章充当外交顾问兼翻译,“折冲樽俎,仪态安祥,口操五国语言,应对如流,碧眼虬髯者,自惭不及”。同年4月任天津大沽船坞总办,筹建船坞, 建成北洋海军修造舰船基地雏形。
1881年:2月,由侯选主事升同知,赏加四品衔。之后,历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 会办,水师营务处道员.
1888年:5月,罗丰禄奉命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林泰曾、刘步蟾等起草《北洋海军章程》,为中国近代海军法制化、正规化建设奠定基础。
1895年:4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廷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民族灾难,日益深重。清廷为寻求“弱国外交”,谋求“以夷制夷”,开始重视外交人才的选拔任用。
1896年:4月,罗丰禄以翻译身份随李鸿章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并参加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的谈判。随后罗丰禄又随代表团出访德、荷、比、法、英、美等国。在英伦白金汉宫谒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女王陛下亲自赐赠“罗稷臣丰禄爵士”的爵位。
11月23日:罗丰禄以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赏四品京卿出任驻英公使兼驻义(意大利)、比(比利时)公使,在任内罗积极寻求改变中国外交形象,协助安排留学生事宜及为各省引进技术、购买设备。
1897年:授三品京堂衔。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英、法、俄、德、美、日、意、奥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英人据旅大、威海,意大利索三门湾,沙俄侵占中国东三省,并诱逼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各国妄图割索中国领土。在全国人民强烈反对声浪中,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官员亦表示反对,日本、英国为维护其在华利益也向清廷施加压力。清廷左右为难,既想与沙俄维持共同制日同盟关系,又想利用西方列强力量迫使沙俄从我东北撤军。朝廷急电丰禄驰赴罗马辩论,经罗等人“旬日事以寝,  未几,复有庚子之难。往还无虚日,英人终就范,皆其关说之力。在此期间,罗丰禄以其学识与胆略,维护我主权与尊严,他的外交才干深受倾赖。
1901年:8月29日,清廷调罗丰禄任驻俄公使,授一品顶戴太仆寺卿,委其向沙俄交涉归还东三省事宜。当时俄人“思展远东权利,侦知丰禄欲假英抑俄,心憾之。辛丑改使俄,而俄廷未诺,以鼻痈请假”。
1902年:“朝命犹敦促病痊来京,悬外务部待郎之缺以待之。”
1903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环境,罗丰禄积极做好准备,而病日剧,于病故,终年54岁。清廷诰授荣禄大夫,葬于福州北门崎山。因建设需要几经搬迁,于2001年冬在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重建罗丰禄墓,重树神道碑。罗丰禄系近代中国职业外交家,一生以外交、翻译见长,译有《海外名贤事略》、《贝斯福游华笔记》等。
主要参考资料:1、《福建名人》——罗丰禄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刘传标2、《闽县乡土志》使才罗丰禄                               1906年  铅本。3、《豫章福州罗氏族谱》 罗孝逵主编
清乾隆期间神主牌
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罗宪灿祖屋保留有清代乾隆期间制作的神主牌,祭奉六代祖宗,具有世系名位表功能。
清·神主牌
罗丰禄诰授荣禄大夫后,封赠六代,留下的神主牌(福州罗孝逵保管):
迁闽始祖貤赠荣禄大夫始祖新梅公;貤赠一品夫人始祖妣郑夫人
        貤赠荣禄大夫二世祖德胜公;貤赠一品夫人二世祖妣周夫人
敕授武略骑尉、叠赠昭武都尉、累赠荣禄大夫高祖志刚公
敕封安人、叠封太恭人、累赠一品夫人高祖妣胡夫人
诰授昭武都尉、叠赠荣禄大夫曾祖剑门公;诰封恭人、叠赠一品夫人曾祖妣毛夫人
诰授昭武都尉、叠赠荣禄大夫显祖思齐公
诰封恭人、叠赠一品夫人嫡祖妣蒋夫人;诰封恭人、叠赠一品夫人继祖妣陈太夫人
诰封荣禄大夫本生考荷臣公;诰封一品夫人、本生妣周太夫人
注:荣禄大夫从一品;武略骑尉正六品;昭武都尉正四品;一、二品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以下称孺人。
清代古雕屏风
保存在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罗立盛祖屋。
罗丰禄纪念币
正面刻罗丰禄肖像,人像下方英文为“中国的大臣”,背面英文有“罗丰禄先生”字样。中间刻有:“中国大臣阁下至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的访问”。时间是1900年(光绪26年)1月。直径3。9厘米,厚0。25厘米。纪念币有铅、铜、银三种,见报刊报道。
英制锅炉座钟
罗丰禄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访问英国某锅炉厂时,英方曾赠送锅炉状座钟,钟上附设有温度计等。现由其裔孙罗孝逵保管。
第五节  人  物(略)
附  录
重大事件一
清光绪十二年(1886),该村明初迁徙到闽侯一个分支的后裔罗崇鼎,考中进士,回乡祭祖。由于罗崇鼎是时任工部尙书王文勤的外甥(省图存有罗崇鼎朱卷),社会影响大,此次活动,规模很大,单长房就出资4万7千余元,加上其他三房出资,可见其盛况。
1997年11月1日,由福州罗训森发起、筹备、出资,在闽清下祝洋头小学召开“福建省罗氏文化研讨会”。时任省政协副主席林逸教授等与会或发来贺电,省、市、县领导、专家学者数百人与会。
重大事件二
1998年10月24日,《豫章福州罗氏族谱》(新梅公宗系)首发式庆典,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梅公后裔,聚会福州领取族谱,其中来自台湾的罗超前(台湾退役陆军少将)等。
主要参考资料
1、豫章福州罗氏族谱
主编:罗孝逵     1998年10月出版
2、豫章福州罗氏族谱续篇(新梅公宗系)
主编:罗孝逵     2000年  5月出版
3、豫章罗氏族谱·澳峰续谱
主编:罗宝才     1995年  8月出版
4、豫章罗氏族谱(洋头罗氏)
主编:罗华绥   罗立根 1913年(1996年罗训冬整理)
5、豫章罗氏族谱(洋头罗氏)两版本
主编:未注明
6、豫章罗氏族谱·福建闽清洋头应祥公支系篇
主编: 罗训森     2001年 5月 (稿)
7、豫章罗氏·福州清韩公系八元堂资料
供稿:罗毓琼     2002年  3月
8、豫章罗氏族谱(清韩公系)
主编:罗文基     (民国版)
9、中国豫章·罗氏家族渊源谱
主编:罗郁尧     1999年 3月出版
10、《福建通志》、《福建省志》
11、宋·《三山志》
12、《福州府志》
13、《闽清县志》、《长乐县志》、《连江县志》、
《福清县志》、《罗源县志》、《闽侯县志》
《闽县乡土志》等

注:撰稿人罗 训 森,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秘书长、罗氏委员会主任  高级工程师。
传记、简介主要供稿人:罗孝逵、罗永前、罗肇前、罗毓琼、罗郁琨、罗嘉运等。
二OO三年元月二十三日

贵州凯里冠英开基祖应富公系

一、基本情况
   
凯里地处贵州东南部,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由凯里往西北方向行走50公里即为冠英,原为乡的所在地,拆区并镇后为大风洞乡所辖。
    明末世乱,开基祖应富公由江西抚州金溪县迁至遵义老圃场,又迁至福泉羊垴牛角田,明·祟桢十三年(1640年)再迁至凯里冠英插家坡乐业,至今360余年,传人十四代,人口约1000余人。大部聚居于冠英,故居于凯里,黄平、施秉,三穗、黎平、麻江、都匀、贵定、贵阳、乌当、花溪、清镇、六枝,以至川、滇、两广等地.冠荚是苗汉杂居之地。罗氏大部分为汉族,少部分已涵化为苗族和革家。
    据开基祖应富公口传;明末家族遭难,留育诗八句:“平地干戈闹如蛙/黄风吹散各天涯/麻阳太守麒麟遍/坐镇江南折桂花/一房分为百家户/百户分为万万家/临行记得诗八句/是吾儿孙永不差。”至今这八句遗堵仍在族众之中流传,三世祖包氏太墓碑对联“一江赣水流源远/八旬遗诗训嗣长”,就是对这段历史的追缅。
    冠英罗氏繁衍不息,人文蔚起,清朝民国阶段,文隽武勇不断,据《贵州通志》(清平县志)载:文焜公(定雍)“咸丰戊午岁贡土,委独山、麻哈、荔波岁科主考”-云章公“同泊癸酉拨贡。朝考注册,委直州训导”,荣华公“封云骑尉,庚子引见,辛丑铜仁守备(五品),癸卯永宁守备,后迁安南都司(四品)。”镛公“光绪戊申签封四川巡政厅、历任政府官膏局总办。”国勋公“宣统辛女邑人共举孝廉,仟团守”,向礼公抗战时期,任国防部直属炮兵十四、十五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能工巧匠,教授专家人才辈出。罗氏族人发展到今天亦与女性先祖分不开。他们敬宗怀族、忍辱负重,相夫教子、懿范长存。在这些女性中,沈荣光是代表。沈荣光义方之妻,黄平中学高中毕业,1945年与义方结婚。因义方忙于军务,新婚八天即回部队。1946年义方所在部队调防,途经重安,夫妻相聚一月零三天,后义方至洛阳,1947年8月至今杳无音讯,同年9月30日承志儿出生,当时荣光21岁,弱妻幼子相依为命。解故府荣光到金沙县岩孔小学任教,靠微薄工资矢志抚孤,承志儿大学毕业,现为高级工程师。节妇良母,懿行可嘉!
    冠英罗氏有修谱的好传统。共修过三次。第一次为民国23年(1934年)由国富(乡长)、国勋(族长)、国胜(副族长)、守礼首修,民国25年(1936年)定稿,未付梓。第二次是民国37年(1948年)由族长诚札、副族长守礼纂修,亦未付梓。第三次是1994年,由族长国光、副族长炯礼,庆礼主持,由义群、义富、义勇、承举编写,铅印500册。《冠英罗氏族谱》的刊行是历代宗亲努力的结果,1948年混成旅旅长罗启疆欲为贵州罗氏修谱,在镇远罗启疆公馆成立了“罗氏族谱办事处”,冠荚文脉把编写好的族谱手稿交到办事处讨论,后因历史原因末付梓,但冠英支系的手稿得以保留在守礼处:1972年手稿被没收,经守礼公之三子罗伦巧妙将谱索回,交与义彬、罗维,经周密布署决定存放在单身汉罗毅的茅屋屋脊上。《族潜》手稿虽几经周折,终于幸免于难。
    族人命名一般按字辈。字辈诗曾两次更易,原江西金溪派语共四十字:“胜应实君用,成颜伯公叔。以芝茂宪光,秉新克永福,幸运惠时来,贤嗣序昭穆。大有本源兴,德业世长禄。”开基祖应富公入黔,改用实用派语十字:“应斗玉其言,家定德钟远。”实用派十字的“应”,相当于江西派语四十字中的哪一辈,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从查考了。到了清咸丰年间,由文煜(定雍)公拟制新派语十六字:“文章华国,礼义承先。钟灵毓秀,端本在前。”新派语十六字的“文”与实用派语十字中的“定”属于同一班辈。
    族间实行族长负责制。族长的职责是主持家族的祭典、扫墓、筹资,对违背家规者予以批评教育,协调族间的矛盾纠纷等。族长推选的原则:设族长一名,副族长一至二名。族长五年一届,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族长补选,遵循“德高望重,长次为序,本人自愿”,可以连选连任.新族长就职,须在祭祖大会上宣布经族众认可。族长有重大失职行为,可由族中长辈或副族长召开族众大会,进行讨论,然后免职重选,副族长若有重大失职行为,可由族长召开族众大会,进行商议,然后免职重选.
    清末以来历代族长名录:清末至民国:族长十世国勋,副族长十世国胜。1948—1949年族长十一世诚礼。副族长十一世守礼。1979一1990年族长十世国光,副族长十一世献礼、十二世义燮。1990—1995年族长十一世拥礼,副族长十一世炯札、庆礼。1995—2003年族长十一世拥礼,副族长十二世义富、义勇。
    敬宗怀祖、祠墓祭扫有典有则。一般为清明日为合祭祀扫墓期.祭扫费用按人口酌收香烛纸钱。聚歺者加收伙食费,量入为出,宜从简。祭扫者务必在祭扫日午时前到祠,且要衣冠整肃。致敬致诚,不许戏谑喧哗。族人有事非口角不许祭祀、扫墓时言及。办祭者所经营的钱物,须在开席前宣布帐目。
    冠英罗氏有严格的家规,其家训主要包括下列一些内容:奉祖先,孝父母,睦兄弟,和夫妇,严闺阃,亲宗族,敬师长,倌朋友,力耕贸,勤攻读,尚勤俭,司礼仪,戒淫恶,戒赌博,戒酗酒,戒溺女等。
    祭祀有严格的程序。祭祀仪式有祠祭仪式、家祭仪式和客祭仪式三类.祭祀风格保持了明显的东鲁遗规.在家祭仪式上还要唱赞美诗。赞诗的第一章为迎神诗,点明家祭的目的:“神既降驾/孝子跪迎/来时降福/去望留恩。”第二章颂《诗经》中的蓼莪诗,缅怀父母养儿育女的辛劳。第三章颂《南陔诗》。第四章颂《侑食诸》。第五章唱送神诗:再一次点明家祭的主题:“借尔旨酒/灌尔旨浆/子子孙孙/长发其祥。”

二、祖墓祠堂

冠英罗氏敬宗怀祖,入黔一世祖至四世祖的墓碑,1982年后都重新换过.墓碑皆为五合碑,刻有对联。应富公墓的对联是:“鼻祖饮赣水,耳孙居黔山。”表明罗氏一脉永不忘江西祖地。一世祖田氏大墓门对联,“豫章金溪根源远,黔地炉邑贤嗣长。”田氏太葬在福泉羊垴,表明我们的发祥地在汀西金溉,且炉山冠英子孙编长。三世祖秦五包氏太墓碑对联是:“一江赣水流源远,八句遗诗训嗣长。”为先祖垒坟立碑,不仅仅是表明一种孝道,而是后人做着回乡的梦。罗氏子孙对于明末那一场悲剧是刻骨铭心的,每垒完一个坟、立好一通碑便是完成了一次辉煌壮丽的精神回乡。
冠英罗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年间,在冠英书房晃塘坡百挑大田前建木房三室三间,道光年间续建侧厢房一楼一底三间作为宗祠。正室坐南朝北,东厢房与正室成直角,西面有两人含抱高十余米的香樟树:前后数十株红杉,松柏,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昭示罗氏儿孙瓜瓞唪唪,绵延不断。沿香樟树侧小径入院,登七级石阶入祠,祠高7米,青瓦铺盖。祠前檐为2米8高箭形木栅栏。间2米为通道,两端分悬钢钟木鼓。前壁两冀为雕花窗壁,中设大门,上悬“本支百世”巨幅红漆匾额。室内两拱两山相对,宽4米,长12米,两山中柱挂红木对联,“谱系衍豫章,源远流长,原是江西嫡派:家学承仲素,敦馋说礼,烙遵东鲁遗规。”后壁设神龛通两山,宽2米,粉红色罩壁,中供罗氏历代高曾远祖昭穆考妣神主牌,两侧按入黔各世齿序祀神主牌,牌皆黑底金宇。神龛抱柱联为:“聪听祖考之遗训,溯我先人为有典有则;恩贻父母以令名,冀尔后裔尚其克勤克俭,”堂中央置三米长香案,晨昏敬香,灯光闪烁,香烟缭绕,鼓乐阵阵,颇盛惠风和畅,心旷神怡,祠外高山峻岭,视野开阔。后有五老峰,水牛坡,啸天狮子山为天然屏障。前为梯田万顷,碧波荡漾,山峦起伏,森林茂密,风咋起,松涛阵阵,犹如万马奔腾,人们称誉祠堂为“万马归槽”,实为不虚。往前望,山拱水潮有情有义。九曲重安江如玉带缠绕,余凤、玉麟、马鞍、轿顶、笔架,罗裙诸山形象逼真,群峰环绕,俨然洞天福地。宗祠建在这明山秀水之中,十分庄严肃穆,既慰列祖列宗之英灵,又能陶冶后世儿孙的情操。
民国二十一年宗祠无偿提供开办“炉山县第一区冠英乡乡立初级小学男校”,次年更名为“炉山县第一区区立冠英初级小学校”。
祠堂在“动乱”年代被夷为平地,惜乎!
  1989年,族人集资选址重建。由族长国光,副族长献礼、义燮以孚众意,召集各宗亲会晤,谋以复祠。新祠建在字藏湾公路边,砖木结构,118平方米,门口有一院坝可容300余人。
新祠无法与旧祠相比,但族人总算有了一个怀祖敬宗的地方,列祖列宗总算有了一个接受香火的场所,先灵以安,族人心安,幸甚!幸甚!

三、历史及现代人物
 
注:应富公第十二世裔孙义群供稿2003-5-5
四、贵州凯里冠英开基祖应富公世系图
应 富 一 世    二  世    三  世    四  世    五  世
维斗(失考)

怀玉 —— 其辉 —— 绂
                             应富
                    泳
                    谦
星斗                  其焕
                    询
                    诩
                    献
秦玉      其灼
                    恺
                    谨
          其灿
                    誊

应富公五世誉公世系图
应 富 五 世    六  世    七  世    八  世    九  世    十  世
老三○
德溥    钟应○
钟寿○
定荣             
老七        国才
清华
家任                德浩                国泰
蔚华○      国贤
英华
定邦 —— 德沛○              国勋
                    国富
家信 —— 定声 —— 德厚——银华
国珍
国荃
家修 —— 定爵 —— 德馨——尉华
国梁
誉                                                  国荣
                                琼华
国霖
国渊
                        德重    廷华
国兴
国琛
国钰
祖华        国基
家金 —— 定卿                          国顺
国治
国胜
国祥
      国能
德著——忠华        国均
国安
国明
国显

应富公五世谨公恺公诩公绂公世系图
应富五世   六 世   七 世   八 世   九 世    十 世
                                                        绮章
定洲      汉章
         绣章
定雍 —— 奎章                 国柱
                桂华
                               国秀
定起 —— 凤章
                          国泽
                     荣华
谨 —— 家仪                                     国仕
                          国权
                光华
                               国恩
     云章       经华 —— 国彬
                          国熙
                               国玺
                     玉华
定升                           国榛
                               国祯
                          国彦
                               国栋
          锦章 —— 体华
                               国炳
                               国镛

家达                                    国庆
家发 ——定朝                金华
                                        国明
         定贵 —— 德全                 国光
恺       家旺                         汝华       国翠
         定国 —— 洪章 —— 超华
                                        国信
         赖山 —— 宪章 —— 钟寿       国元
家兴     梁保                           国殷
         定朝 —— 德超 —— 增华
                                        国运


家崇 ——定纪 —— 天章○

家宪
家志                                    国栋
         定才 —— 奉章 —— 祥华
诩                定安                           国财
家悉
         定亨                           国开
         定策      现章 —— 开华
                                        国祚
家相 ——定纲                           国藩
                                        国相
                   用章 —— 朝华
                                        国猷
                                        国钦


家勋     定璧 —— 祖灵
询       家儒     定锦 —— 麻仁 —— 重华  —— 国辅
家齐     定翰 —— 成章 —— 正华  —— 国佐


家祯     定义
家程           (迁居南龙)
         定仁                           国钧
绂       家彬 ——定唐 —— 德进 —— 源华
                                        国宾
         定国
家秩
         定祥 —— 玉堂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