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寻根问祖

探寻罗氏源地“豫章”

 罗建平 发布时间:2006-02-13

 

   应南昌豫章罗珠究会罗贤访之邀,我于五月十日起程,赶赴罗氏源地豫章参访。

   罗姓家族的共同标帜“豫章”,天下皆知。豫章,本来是树名:豫,就是枕木;章,就是樟树,都是高大而坚实的巨树。或许正由于豫、章二树的高大坚实,我国的古人,是很早就已经拿它来作为地名的,「左传」的「定四年」 一段上有「蔡侯吴子、唐侯伐越,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之语,所谓的“豫章”,应该就在现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一带地方。不过,“豫章”的地名虽然早在春秋时代便已出现,但是到了汉朝初年,也就是大约两千一二百年以前;这个地名却被搬移到江南去了,当时,汉朝在现在的江西省地区设置了一个“豫章郡”,郡治设在南昌,一直到隋代才被废治。为什么会拿“豫章”两个字作为郡名?这就跟罗姓大有关连了!原来,当时豫章郡的郡治所在地南昌城,是在大将罗珠的手里兴建完成的,竣工之日,罗珠曾经在城内亲植豫、章之树,并且举家搬到南昌城定居落籍。后来,朝廷决定在此设郡,就由于罗珠曾为南昌城手植豫章,为了纪念罗珠的筑城之功,也为了豫、章两种树木已经成为南昌城的特有景观之一,便将该地命名为“豫章郡”,豫章的郡名,系由罗氏而来;而豫章一地,又很早就是罗氏的主要繁衍中心;罗氏之以“豫章”为郡望,当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晚上直十点多上火车,一觉醒来,八点多到就了到了离南昌二十多公里的中转站向塘。一下火车,南昌县博物馆馆长罗荣卿已是等候多时了,远远见了打招呼。我们曾在福建沙县有过一面之缘,相见甚是热情。他调了一辆专车来接,他告诉我铁道科学院副院长罗迎难已来多天了,现在正在珠公墓恭候我的到来,因在北京有一个重要会议,必需今天赶回去,只能到珠公墓上去会合了。我们稍作休息,一路直奔西山。西山在南昌城的西北方向。西汉时期,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冈陵起伏,林木葱茏,风景秀美,但人迹罕至。一路上的确是山峦起伏,公路是九转十八弯,很是惊险。我也为我们罗氏始祖找这么好一个去处安息分外自豪。

[[center]][[image1]][[/center]

从右至左:罗建平 罗贤访 罗迎难 罗来忻和夫人 罗荣卿

   [[center]][[image2]][[/center]]

西山远眺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山顶,罗珠究会会长罗贤访和罗迎难院长已等侯多时了,相见如同见到亲人一样。于是一同上山,拜祭新修之珠公墓。山名为九节蜈蚣山,左有象山,右有狮山,且两旁峰对峙,状如钟鼓。望之俨然如生,诚千古不磨之壮丽,万载不灭之奇形,一见而知为我始祖之墓矣!山在新建太平乡梦山之旁,地名南岭,土人但知俗呼许祖塟,殆以许阳之母卜塟於其上耳,不知其山周园十数里田园、树木交附皆我罗氏之业。仅许氏借遗一冢而巳。当时以戚谊攸关疑难不允。罗氏墓自杨姓代为看管,后各支醮祭者,均于杨姓歇宿。

   据资料载,珠公墓落成后,其六子曾环墓而居。嗣后多次修葺。首由八世孙叶,字立成,号季茂,永元元年(89),官河南太尉,东汉永初二年(108)重修。十三世孙柏林瑭公,与郭璞,字景纯,重友盟,再修。三十世孙绍慎,唐时任长安府尹,又修。四十三世孙盛得公,字经臣,南宋吏部侍郎、天章阁直学士,对墓再作修葺;卒后亦葬于南岭珠公墓之右,内分二穴,外合-冢。明嘉靖年间,五十三世孙文会公又修,所立墓碑“文革”中失落,1994年始发现,运回柏林村“豫章罗氏忠孝陵园,,建珠公副墓祀之。1993年,柏林村重修罗氏大成族谱,谱会偕同上巷、曹坊、沥口、石里、大洲等支再次立碑。因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珠公墓前劈山开路,形成陡壁,并被雨水冲蚀,为防坍塌,2003年冬,在昌珠公嗣孙发起,罗氏聚居地柏林、小兰、润溪、下罗、罗家集、观田罗家等地集体、南昌地域和省内裔外孙捐资,遂再次重修珠公陵墓。珠公墓碑高2.25米,2005年是珠公诞辰2250周年,寓意为此。护坡顶端矗立6个水泥石墩,表示珠公立墓后其6个儿子曾环墓而居。从休息平台到祭拜平台,拾级而上是9个台阶,一个台阶表示10岁。珠公寿91岁,另砌一寸台阶表示一岁。我们一起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拜祭仪式,然后合影留念。贤访会长给我们介绍了修墓的过程。经历了精心筹划、四处募捐、测量设计、公开招标、监督施工等多个阶段。这期间,在“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克服困难,一定要把墓修好”的思想指导下,或开会集思广益,或奔走城乡之间,或穿梭于墓地,或挑灯伏案,克服了天寒地冻、夏日炎炎、暴风骤雨、闪电雷击等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也克服了其它不利因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我们可以敬告广大的同宗族人,也可告慰于九泉之下的老祖宗,重修珠公墓的美好愿望终于变成现实了!在高大挺拔的珠公墓面前,兴奋之余,我对他们付出的努力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center]][[image3]][[/center]]

珠公墓碑

   下山回来,一起吃饭,谈起了南昌罗珠究会发起纪念罗珠公诞辰2250周年活动的计划,我和罗院长都对他们的工作都表示极大的热情,我们都表示鼎立相助,由于罗院长要赶回北京,我们也不再多谈,相约再叙。

[[center]][[image4]][[/center]]

[[center]][[image5]][[/center]]

施工过程中挖出的墓旁(明)处士罗古狂墓志铭

   晚上住罗贤访会长家,一家人都很是热情,就象回到自家一样,体现出了宗亲之谊。我们长谈了一个晚上,谈到罗氏公益事业的许多规划和构想,很是情投意合,福建沙县的初次相识就有相见恨晚之感,这次见面更是投机。

[[center]][[image6]][[/center]]

  第二天,南昌罗珠究会几个主要成员陪我一起参访了豫章罗氏祖基柏林村。 南昌市小兰工业园区柏林村,是一个建有1700余年的古老村庄,它历史悠久,曾经有过辉煌,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名胜众多,声名远扬。

    近年来,南昌开放开发,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柏林村被纳入南昌市小兰工业园,在平整土地过程中,每每开挖出古墓。去年4月18日《江南都市报》第5版登载了一篇《小兰工业园昨发现一古墓》的报道,副题为《现场发掘到少量南北朝文物》,这个现场就在柏林村北首沙丘地段。今年4月6日,该报又登载一条消息《明代男尸昨盛装出土》,指出在柏林村西湾自然村的沙山上,发掘出一具面容安祥,身披丝绸的男性尸体。据专家初步判断,是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古墓。地下还埋藏着些什么,目前不得而知。然而罗氏族谱还有许多记载,其中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器重的清徽大学士(从一品)的罗颖墓,就葬在柏林村。柏林村自建村以来到明末期间,建有众多的牌坊、阁楼、书院,族谱记载多达80余处,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唐时河南尹罗欢(宏庆)所建“百花台”,举贤良劭京、劭权兄弟所建“望烟楼”,南唐罗颖所建“沂水阁”,北宋理学名家罗从彦(仲素)所建“邀月台”,以及“退居楼”、“哀忠台”、“罚挞台”、“奖善堂”、“尚义之门”等等。然而,沧桑巨变,这些古建筑在历史的嬗变中,不是遭兵燹,就是遇火焚,到“文革”时期,已经焚毁殆尽。现仅存留的“赠剑古迹”,是由南朝·陈丞相罗景彦始建于陈武帝年间(558),为纪念罗瑭赠剑许逊治水有功而建,中间曾多次修葺,而今仅存断臂残墻,但“赠剑古迹”四个字仍依稀可辨。

[[center]][[image7]][[/center]]

瑭公赠剑古迹

   一路看来,由如回到了罗氏始祖们开基创业为个年代,虽然现在有些落败,但毕竟是罗氏始祖们开基之地。有朝一日能在全国广大罗氏宗亲们的努力下能恢复这些古迹。
 

   二天的参访,这里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我想回去后要好好宣传,让每个罗氏子孙都到这来看看,来探寻自已的生命之源。

上一篇:江西寻根记
下一篇:湖南寻根记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