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学术研讨

罗从彦成才之路初探

 罗训森 发布时间:2005-04-09


罗从彦(1072-1135年),字仲素,宋儒尊称“豫章先生”福建沙县人,出生在宋·南剑州今南平市罗源里,唐·沙县尉罗沂八世孙。其一生学术成就颇多,最重要的成就是拜杨时为师,收李侗、朱松(注:朱熹之父)为弟子,再传朱熹,完成宋理学之大成。当朱熹的“理学”学术地位被确定后,后人研究朱熹的学术渊源时,罗从彦的学术思想及地位亦获得了确认。从而在宋朝时就获得“文质”的谥号,在元·脱脱编的《宋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明代又获得从祀孔庙的殊荣,在清代获得康熙皇帝两次题匾褒奖:一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题赠沙县豫章特祠匾:“奥学清节”○1;一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题赠江西南昌“豫章书院”匾:“章水文渊”○2。一个皇帝两次题匾,史不多见,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罗从彦的著作“遵尧录”等,由后人整编,不断出版,经清·纪昀审定,获乾隆皇帝钦准,收录进《四库全书》。罗从彦在主观努力、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终于成为对中国历史、哲学思想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获得后人的景仰,尤其获得中华罗氏的崇敬,海内外罗氏支系奉祀罗从彦的不计其数。
一代理学大师——罗从彦是如何走上成才之路?他带给今人及后人的启迪是什么?本文试从宋朝沙县的人文环境、家族渊源、青少年教育环境、良师、益友、高徒、个人修养等几方面探讨他的成才之路。
一、宋朝沙县的人文环境
沙县人杰地灵,尤其在宋朝,曾发展成闽北文化重镇,著名的李纲曾在沙县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沙县的文化发展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包括罗从彦、罗畸、罗博文在内,加上陈渊、邓肃等一批文化人,他们有的经常聚集在一起,对理学进行深入的探讨,从他们留传的文集中,多处可见进行学术探讨的信函及诗词唱酬。理学之所以能在沙县得到发展,罗从彦之所以能在沙县成长为一代理学大师,得益于当时沙县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
二、家族渊源
罗从彦迁沙始祖罗沂,字周文,江西人,奉“豫章”为“郡望”。唐长庆中任沙县县尉,据朱熹撰:“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绯鱼袋罗公(博文)行状”:
“罗氏,世为豫章人。唐长庆中,有为沙县尉以卒者,子孙因家焉。至五世孙觉,始举进士,中其科,再世而得右文公,以懿文清德,显重於世,又再世而得公,复以道学行谊克世其家,有闻於时。”○3
从中可知,罗沂家族繁衍至宋代是相当发达的,尤其罗沂的五世孙罗觉中进士后,周文公支系罗氏,进士踵门,形成当地的名门望族。又据朱熹撰“令人罗氏墓表”:
“故左司郎中张公之配,曰令人罗氏。南剑州沙县人。世为县望姓,家法严整。”○4
从中可确认当时南剑州沙县罗氏“世为县望姓”。
宋·汪应辰撰“沙县罗宗约墓志铭”:
“宗约罗氏讳博文,曾祖安中,赠中奉大夫。妣恭人邓氏,祖畸,朝请郎、右文殿修撰。妣张氏、陈氏皆宜人。父彦温,右从事郎、知建宁府瓯宁县事,赠右承议郎。妣邓氏、黄氏皆赠太孺人。其先豫章人,唐长庆中,有为南剑沙县尉者,因家焉。五世孙觉始举进士,再世而右文公以懿文清德,显重于世。至宗约,复以道学行谊,克世其家焉。”
朱熹为罗博文撰的“行状”及汪应辰为罗博文撰的“墓志铭”,家族渊源内容相似,而此二位作者的身份、地位亦为沙县罗氏带来极大的荣誉!
2004年2月22日在沙县金沙开发区出土的“宋故殿撰罗(畸)公墓志铭”,以实物文物的形式,进一步证明了沙县罗氏的“名门望族”地位。而宋·罗畸墓志铭的出土,进一步证明宋·罗畸能获得尊崇的历史地位不是偶然的。
据罗畸墓志铭及《豫章文集》宋·盛木“题义恩祠壁记”可知:罗沂是罗畸的七世祖○5,是罗从彦的八世祖○6,他们是“叔侄关系”。罗从彦与罗畸的孙子罗博文亦是“叔侄关系”。
据《福建省志》、《沙县志》、《罗氏族谱》记载,沙县罗氏在宋朝时的人才群体效应如下:
罗  觉:宋天禧三年(1019年)王  整榜
罗仲元:宋皇佑五年(1053年)郑  口榜
罗  畸:宋熙宁九年(1076年)徐  铎榜
罗荐可:宋政和二年(1112年)莫  俦榜
罗  舆:宋宣和六年(1124年)沈  晦榜
罗从彦:宋绍兴二年(1132年)张九成榜(特科进士)
罗  革:宋绍兴八年(1138年)黄公度榜(特科进士)
罗彦昌: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陈诚之榜(特科进士)
罗彦洁: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陈诚之榜(特科进士)
罗时用: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王  容榜
罗博文:宋嘉泰二年  (1202年)傅行简榜
(编者注:据朱熹、汪应辰为罗博文撰行状、墓志铭,罗博文卒于1168年,由其祖父罗畸荐用,此应为方志误记)
罗  皝:宋绍定五年(1232年)徐元杰榜
此种“名门望族”的家族渊源,解释了沙县对罗从彦的吸引力所在,解释了罗从彦在沙县求学、定居的原因。尤其比罗从彦先考中进士的罗觉、罗仲元、罗畸、罗荐可、罗舆,应对其成才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三、青少年时期的教育环境
罗从彦青少年时在何处受的教育?有说在延平,有说在沙县,据《四库全书·豫章文集》宋·盛木撰“题义恩祠壁”:“先生同殿撰公(注:即宋·右文殿修撰罗畸)肄业于义恩寺,后绘先生遗像从祀于先世香火之侧。盖其寺先生八世祖捨田所创,故也。”盛木是朱熹同门、李侗的学生罗博文的好友,当时在沙县等罗博文从广西回沙,撰下此“记”,其中关于罗从彦的少年教育有准确记载“肄业于义恩寺”,而且与罗畸是“校友”,罗畸,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多产的著作家。唐·沙县尉罗沂“捨田所创”罗氏家学“义恩寺”中能教育出进士罗觉、罗仲元、罗畸、罗荐可、罗舆、罗从彦、罗革等,可见其教育质量、水平之高。因此,可以断言,罗从彦在其青少年时,在罗氏自办的私立学校中接受了当时一流的教育。该学校图书的存量,可从罗畸能“著《史海》百余卷,于古今无所不窥。自六经、百氏传记、天文、地理、方技之说,靡不概括。”○7窥见一斑。若沙县罗家,没有规模宏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一代才子罗畸,无论如何“天才”,也决不可能著作等身!在此种“成才氛围”中,在此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中,罗从彦理所当然地从小就受到极好的“精英”教育。
《福建通志》中罗从彦本传,有“少师事剑浦吴仪,不为言语文学之学。”的记载。
青少年时期的良好教育,为罗从彦发展成一代理学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良师、益友、高徒
良师。选择什么人当老师,其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代中“举人”者,公布三代祖宗名讳,而中“进士”者,从始祖起公布本支系中有“名位”者,尤其公布其所有授业恩师!此方法不但鼓励、满足了人们“光宗耀祖”的强烈愿望,而且,促进了人们对“师资质量”的追求,学生能考中“进士”是当时“老师”的莫大荣耀,亦是学生选择老师的重要标准。沙县,宋朝时文化相当发达,找个能教出“进士”的老师不是难事,但要找个能成“一代大师”的老师,亦非易事。
罗从彦在“拜师”、选择老师上是很下功夫的,在《宋史》其本传中云:“闻同郡杨时得河南程氏学,概然慕之,及(杨)时为肃山令,遂徒步往学焉。……从彦初见(杨)时三日,即惊汗浹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作为“进士摇篮”“义恩祠学”的学生,罗从彦对“老师的质量”有特殊的“直觉”,当然,对当时河南的程氏理学,已经“略有所闻”钦佩之至,所以,得知杨时是程氏的学生后“概然慕之”、“徒步往学焉”,可见其择师之严,求师之诚。
益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慎交友”的古训至今乃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罗从彦的好友从其《豫章文集》中可以略知一、二:
胡安国,字康侯,谥文定,从祀孔庙。罗从彦在广东博罗县任“主簿”时与胡安国过从甚密,常有书信往来,共同探讨哲学等学术问题。胡安国可算是罗从彦学术“知己”,《豫章文集》中收录有胡安国至罗从彦的信件“答罗仲素书”。
陈渊,作为杨时看中的“乘龙快婿”,当然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四库全书》收其《默堂文集》。“乘龙快婿”与杨时的“惟从彦可与言道”○8的高徒,自然成为好朋友,常有聚会,诗词唱酬,《豫章文集》中收有陈渊撰“语孟师说跋”、“题罗仲素颜乐亭”、“题罗仲素寄傲轩”、“题罗仲素濯缨亭”、“和罗仲素寄子静长篇”等,而清康熙皇帝题匾“奥学清节”的出处即是陈渊对罗从彦的评价之一。《宋史》罗从彦本传中对罗从彦与陈渊的交往、友谊,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沙县陈渊,杨时之婿也。尝诣从彦,必竟日仍返,谓人曰:自吾交仲素,日闻所不闻,奥学清节,真南(剑)州之冠冕也。”
高徒。师生双向选择是成才的好传统之一,尤其在古代社会,一些思想家特别重视传承衣钵之人选。程氏选杨时,“龟山倡道东南”道得以南传,杨时选罗从彦,“惟从彦可与言道”,罗从彦选李侗、朱松,方有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在授徒的环节上,罗从彦做得相当出色,若没有徒孙朱熹的“集大成”,可能就没有罗从彦今天尊崇的学术地位,没有从祀孔庙的殊荣。选择合适的学生,亦是人才,尤其是对国家有“突出贡献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学生选择老师,慕名而至;老师选择学生,因材施教,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是师生共同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的好办法之一。
五、个人修养
重视个人修养,注重主观努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一。《福建通志》罗从彦本传中,对其个人修养有一准确评价“严毅清苦”。“严”,高标准、严要求,若标准不高,志向不大,对自己要求不严,成才从何谈起!“毅”,具有坚定不移的毅力,百折不饶的毅力,是个人成才重要条件。“清”,清清白白做人,耐得了寂寞,亦是人才成长所必备的个人修养。“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吃苦”精神,想舒舒服服成才,那是决不可能的。只有做到了“严毅清苦”,罗从彦才能成为一代理学大师。要弄懂“奥学”,攀登学术高峰,必须有“清节”、耐得了“清苦”。
我们不提倡“苦行僧”,但做学问、提高修养却必须有清静的环境,“既而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间谒(杨)时将溪上,吟咏而归,恒充然自得焉。”○9而“绝意仕进”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时代,读书人放弃“仕进”是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高的个人修养!
据《广东通志》记载:“从彦尝于罗浮山澄心静坐,穷天地万物之理及古今事变之归”。为了提高修养,罗从彦在福建沙县洞天岩“筑室山中”,在广东博罗县任“主簿”期间,又在罗浮山“澄心静坐”,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
罗从彦提高个人修养之径,他的徒孙朱熹有一精辟总结:“龟山倡道东南,士游之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潜思力行”是罗从彦成才修养的最精辟总结!
六、结  语
综上所述,罗从彦的成才,首先得益于当时沙县良好的人文环境,学术氛围;其次得益于源远流长的家族渊源及当时沙县罗氏的“人才群体效应”;三得益于青少年时得到“义恩祠学”良好、正规教育;四得益于有扬时这样的良师,有胡安国、陈渊等这样的益友,有李侗、朱松这样的优秀学生;五是他个人刻苦、努力学习儒家哲学理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提升各方面的修养,“(杨)时弟子千余人,无及从彦者”○11,在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终于从强手如林的一千多名学者之中,脱颖而出,“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成为一代理学大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杰出、重大贡献。
罗从彦的成才之路,值得今人认真研究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以史为鉴,面向来来”,我们要努力创造适合现代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学术氛围,挖掘能激励人才成长的家族渊源,激发隐藏在遗传基因中的潜能,提供青少年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慎选师资,谨交朋友,努力提高个人修养,造就大批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用之才。
值召开“《中华罗氏通谱》暨罗从彦学术研讨会”之际,对罗从彦成才之路,粗略进行探讨,尚有许多不足、错漏之处,抛砖引玉,待专家学者予以斧正。
2004-12-5 于福建沙县总部
注释:
1、康熙赠“奥学清节”匾,据乾隆罗苍版《豫章文集》
2、康熙赠“章水文渊”匾,据台湾成文出版社《南昌文征》清·江西巡抚白潢撰“豫章书院碑记”。
3、4、钦定四库全书《晦庵集》卷九十
5、见“宋故殿撰罗公墓志铭”
6、《四库全书·豫章文集》宋·盛木撰“题义恩祠记”。
7、见“宋故殿撰罗公墓志铭”。
8、见《宋史》本传。
9、见《宋史》本传。
10、《广东通志》清·同治三年版
11、见《宋史》本传。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