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彦贤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宗彦贤达

向“长征”之路挑战_记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

  发布时间:2003-07-15


    罗开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举办的《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1 942年9月罗开富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莫蓉乡。1961年9月应征入伍。1964年10月起在部队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年来,成绩显著。2000年11月8日,在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上,中央电视台邀请罗开富谈他的采访和写作生涯。许多观众对于他为人的坦荡磊落,为文的求实求精和不怕困难、九死一生的采访经历,都无不为之动容,落下热泪。
    在国内外新闻界,谈到20世纪中国著名记者时,  罗开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如中央一些媒体说:“众多成名记者的经历,比如黄远生、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罗开富等,他们的名字都和知识、艰苦、劳累、勇敢甚至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见中国煤炭报2000年第11期卷首语)。他所著的《红军长征追踪》一书,被誉为:“在上个世纪,至少有3本写红军长征路上故事的著作,这3本著作都是由资深记者写的,其中有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西行漫记》、哈里斯·索尔茨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和中国记者罗开富的《红军长征追踪》日记……我把这3本书定为每个学生的必读书,从中学习前辈们寻找故事的视角和采访方法。”(见《找故事的艺术》一书,李希光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他的徒步长征采访,在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日本《朝日新闻》前后用三个版的篇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罗开富徒步采访的艰苦历程。1985年2月15日的《朝日新闻》在《向“长征”之路挑战一一中国经济日报记者罗君》一文中写道:“在中国,不,在世界上今天用  ‘脚’长途采访的记者,可说就是他了。”
    罗开富从事记者生涯中,以不怕苦不怕死,深入再深入而著称。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他就在祖国大西南深入采访。八十年代末,他在我国南疆自卫还击战的战地采访中,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到最前沿,写出了多篇报道和内参,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从战地回来后,又深入到中外记者当时还从没有涉足过的中缅边境某地和高黎贡雪山采访。除夕之夜,他和向导曾被大雪围困在高黎贡山上,两天后被僳傈族、独龙族群众救下山。后又在咆哮的怒江峡谷遭泥石流的袭击,在当地干部、群众的保护和共同奋力搏斗下,幸得以生还。采写的报道与内参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1984年11月被评为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50周年的时刻,罗开富于1984年1 0月16日至1985年1 0月19日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原路徒步采访。他遵照总编辑安岗的要求,做到了在每一程必须走原路,每天走到的地方必须是50年前红军主力当天的宿营地,每一程都有向导签名,以示证明。历时368个日日夜夜,每天平均走75里路,每天写一篇报道,每天写一篇日记。他大多时间是白天走路,深
夜写稿,清早发稿,几乎天天如此,每天只能睡三个多小时,身体逐渐虚弱。途中曾得了疥疮、眼疾、肝肿大、胆囊炎、腿疾、腰肌劳损等,有时发高烧至昏迷,被救醒来后还是按日程坚持走。他受的外伤更多,特别是在贵州黎平的冰凌上被滑倒多次,右腿小腓骨骨折,还由于滑下山崖时,照相机被摔破,碎片插入锁骨等。在遇到这些难于想象的困难时,他靠着各地向导、干部架着他走,许多医生也跟着边走边为他治伤。他以红军为榜样,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第一次丈量了红军翻越过的长板、仓德、打鼓等雪山垭口的海拔高度。他是继红军之后第一个走完原路全程,第一个翻越全部雪山;第一个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的记者。1985年10月19日,新华社播发了《罗开富沿长征路线采访胜利到达终点吴起镇》的电讯。文中称他“由于白天行走,夜晚写稿,体力消耗很大,体重比一年前下降了二十四斤。在经过一年零三天的日夜奔波后,于今日中午如期到达终点一一陕北吴起镇,正在举行长征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吴旗人民兴高采烈地赶到当年迎接中央红军的枣树湾迎接了罗开富。”1985年10月20日,《经济日报》在报道罗开富抵达红军长征终点一文中写道:“罗开富这一年零三天的采访实践,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创举,他将以一年内徒步里程最长、发稿最多的记者而被载入我国的新闻史。”
    善于重温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成熟的民族,罗开富用实际行动适时地表现了这种可贵的民族意识。所以,他的行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聂荣臻、杨尚昆、邓颖超、蔡畅、王震、肖克、耿飚、张爱萍、杨成武、康克清、刘英、邓六金、李坚真等三十多位老红军在报刊上纷纷发表谈话或题词,对罗开富的行动给予赞扬。  罗开富长征采访归来后,胡耀邦在中南海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亲自听取了罗开富的汇报,赞扬了他的坚强毅力,称赞他付出的辛劳很有意义,是一个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记者。胡耀邦说:在振兴中华的征程中,我们仍然可以从红军的长征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1986年罗开富被评为中央机关先进工作者。继而被评为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1986年1月起,罗开富担任经济日报领导职务后,参与组织并指挥了《关广梅现象大讨论》、《开封何时能开封》、《东西双向行》、《醒来吧,铜陵》等全国有影响的报道。十二次担任该报报道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总指挥。
    多年来,罗开富一直发扬深入采访的作风,坚持到第一线。200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日子里,他历时二个月,足迹十多个省、市,写出了《革命圣地踏访记》19篇,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其中,中共瑞金市委、市政府在致该报的信中,称罗开富写的“革命圣地踏访,在众多新闻媒体中独树一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央大报的力量和风范,‘革命圣地踏访’以其对历史的深情回顾、对现实的密切关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说,这一组大气磅礴的报道,是我国新闻战线献给党八十岁生日最为厚重、最为精彩的礼物之一”。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对这组踏访记的书面评价是:“内容充实,既有通过深入采访而得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又有情景交融的叙事抒情,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党的发展历程艰苦卓绝,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之必然。”他写的这组报道,已被评为2001年中国新闻奖最高奖的“中国新闻系列报道奖”的唯一的一等奖。为此,罗开富还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之邀,于2002年6月19日到中宣部机关作了采写党史、红军史的报告。2003年春被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供稿:黎  明(特快邮件)
收稿日期:2003-7-9

下一篇:罗思举评传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