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台湾)

台湾省罗氏概况

  发布时间:2021-02-18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古代隶属福建省,为台湾府。罗氏入台,据《台湾省志》记载,始于康熙年间,以粤籍为多,尤以罗彦章、彦邦与罗德达派居多。彦章、彦邦与德达在家谱上为叔侄关系,居于广东陆丰、镇平、长乐等地,分别于清初渡海来台。而粤东罗氏的始迁祖大都来自福建。其二当推福建,原籍属于漳州诏安、平和、南靖,泉州同安,汀洲宁化、连城等地居多。台湾罗氏不管来自何地、何支系,但大都奉“豫章”为郡望,奉汉大将罗珠为豫章罗氏始祖。在血缘关系上是一气连枝,共本同源。以下述略台湾罗氏概况。


一、罗氏入台

  从有关资料来看,当年廷平郡王郑成功开台的功臣之一,郑氏麾下官拜水师都督的罗蕴章,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永历十五年(1661)的四月间,郑成功自福建率领大军攻入当时在荷兰控制下的台湾,一路军威扬武,势如破竹。到了八月间,荷兰人从东印度调来的水师驰至,面对敌人的铁甲战船,郑成功当机立断,派出了手下最得力的大将罗蕴章、陈泽、和陈继美等人迎战,在同仇敌忾的高昂士气下,果然把船坚炮利的荷兰人打得抱头而窜,从此不敢再来侵犯台湾,使得台湾成为了郑氏反清复明大业的基地。

  在当年郑氏麾下的如云战将中,罗蕴章无疑是最受倚重,也最为忠贞的少数大将之一。他追随郑成功的时间相当长,不但曾经从征江南,经略芜湖一带,而且曾经率军镇守舟山,防御控制长江上流的清军。像这样一位屡次担任要务的人物,以“劳苦功高”四个字来形容他,应该是十分恰当的。 

  罗蕴章是于永历十五年四月到达台湾的,他既然矢志追随郑氏献身反清复明的大业,则可以想见,他的家眷以至族人,必定有不少人跟着他来到了台湾,这些人,很可能便是最早出现于台湾的罗姓,后来,郑克塽降清后,清廷为了杜绝后患,虽然曾把郑氏的部属大量遣返内地,但是,却也有不少人躲过清廷的监视,继续留在台湾,其后,以识途老马的身份卷土重来者,更不在少数。

  在这种情形下,罗蕴章的后裔就此扎根台湾,尽管迄今找不到具体的证据,但可能性还是极高的。

  有具体文献可考的罗姓入台记录,始见于前清的雍正年间,截至目前为止,约有下列数项:

  《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雍正初年,有一位罗姓漳州人,与郭、何二姓前往现在的基隆市开垦。

  连横《台湾通史》:雍正十一年(1733),广东陆丰人罗朝宗、黄魁兴、官阿夫等人,合垦于今新竹县十一股之福兴庄及中岑、大竹围、下嵌、头厝等地。 

  “台湾篇”:雍正十一年(1733),罗合泉与泉州人廖玉合垦于东螺西堡新庄仔庄。 

  “新竹文献会通讯”:乾隆四十一年(1776),罗、魏等八姓,合购今新竹县竹东镇旧员山子番仔湖冢牧地。

  “台湾篇”:嘉庆十六年(1811),学人罗德义,入垦拣东上堡水底寮。 

  《台湾省通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董事罗茂松,捐修今嘉义县水上乡的湖内桥,目前,他的后裔在湖内一地,仍然十分昌盛。 

  周玺《彰化县志》:道光十四年(1834),罗桂芳与刘济川等人合设义渡,其后并于道光二十年(1840)捐修彰化县学。

  《嘉义县古碑文集》:道光十六年(1836),殷户罗全捐修嘉义城。 

  “新竹文献会通讯”: 同治六年(1867),罗阿传入垦今新竹县关西镇八股、十股、湳湖。 

  据台湾罗森栋教授写给罗香林教授的信中可窥见入台罗氏之一斑:家书有言:“水路去厦门,搭大船过汕头,又汕头搭船过碣石,又碣石搭船过乌嵌,又乌嵌搭船过东海,上陆丰县,黄堂大安屯上寮乡,祖堂公厝豫章堂”。又言:“分支於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又上黄堂大安屯,方角都,为吾族迁粤始祖”。由上言可知,陆丰之罗族,是由福建西南迁入广东诸罗族之一小部分而已。

  据统计,民国期间,罗氏担任少将以上军政要员达近百人之多,1949年前后,有大量罗氏因各种原因进入台湾,大大增加了台湾省罗氏的数量,此情况可从罗氏人物一节获得证实,他们的籍贯已不单单是闽、粤。而是扩大为湖南、湖北、江西、河北等省。大大丰富了台湾罗氏源流、世系。

以下列表简介罗氏入台情况:

罗氏入台简表

依次为:时 间、姓 名、籍 贯、事 迹

  永历三一年 罗允玉、允文、罗如和 广东惠州陆丰 兄弟三人渡海来台,自淡水登陆,居于竹北二堡九斗庄(今桃园县新屋乡九斗村)。
  康熙五五年 罗委善 广东惠州陆丰 与大埔县人张达京、刘元龙,饶平县人吴笼赐,陆丰县人林俊曾合垦新广庄(今台中县神罔乡神罔、庄前二村)。
  康熙末期 罗正遇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桃园县,分传至桃园县新屋乡、龙潭乡。
  雍正初年 罗 某 福建漳州 与郭、何二姓由淡水入垦今基隆市。
  雍正八年 罗朝章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与郭青山等合垦竹北二堡员山庄、中仑庄、福兴庄十一股(昔今新竹县新丰乡)。“台湾通史”作:“罗朝宗”。并谓:“朝宗,陆丰人,雍正十一年,偕其县人黄魁兴、官阿笑,合垦十一股之福兴荘及中仑、大竹围、下嵌、头厝等地。”
  雍正十年 罗遣坤 广东潮州大埔 垦居今新竹县竹北市。
  雍正 罗允玉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桃园县杨梅镇。
  雍正 罗魁福 广东潮州饶平 垦居今桃园县龟山乡。
  雍正 罗毓朗 福建漳州平和 垦居今台北市,后迁垦至台北土成乡。
  雍正 罗家赏、罗 龙 广东潮州大埔 二人与饶平县人刘授臣、詹永圣、林仁桂,镇平县人刘补入垦潭仔墘庄(今台中县潭子乡潭北、潭秀、潭阳等村)。一说为乾隆中期。
  雍正年间 罗开运、罗维齐 广东嘉应镇平 父子二人初居于淡水,未几,开运回原籍,维齐留于此地,其孙则迁至咸菜硼街(今新竹县关西镇)。
  雍正年间 罗 举、罗生基、罗权受 福建汀州宁化 罗举与罗生基、罗权受三人初居于下淡水(今屏东县一带),后迁至今兰阳一带(今宜兰)
  乾隆初期 罗万韬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桃园新屋乡。
  乾隆初期 罗仕朋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苗栗县头份镇。
  乾隆初期 罗志贤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台中县东势镇。一说垦居今台中市。其裔罗顺兴今居于台中市北屯区。
  乾隆初期 罗焕依 广东嘉应镇平 属罗德达派下,垦居今台北县淡水镇。
  乾隆初期 罗仁科 广东嘉应镇平 属罗德达派下,垦居今新竹县新丰乡。
  乾隆初期 罗其章 广东嘉应镇平 属罗德达派下,垦居今苗栗县头份乡。
  乾隆初期 罗进升 广东嘉应镇平 垦今苗栗县苑里镇,子孙居于苗栗县公馆乡、苗栗市等地。
  乾隆初期 罗天球 福建泉州同安 由厦门入垦今台北县八里乡。
  乾隆初期 罗 旗 福建漳州平和 垦居今屏东县崁顶乡。
  乾隆初期 罗天透 福建漳州平和 垦居今桃园县龟山乡。
  乾隆初期 罗文色 福建漳州诏安 垦居今台北市北投区。
  乾隆初期 罗 队 福建漳州诏安 垦居今桃园县龟山乡,后代分传至桃园县。
  乾隆初期 罗道兴 福建漳州诏安 垦居今桃园市一带。
  乾隆初期 罗 甘 福建漳州南靖 垦居今南投县竹山镇。
  乾隆二年 罗芳华 广东嘉应州镇平 入垦今苗栗县苑里镇,后移垦至三义乡,子孙亦居三义乡。
  乾隆二、三年 罗开千 广东嘉应梅县 其兄弟数人,由竹堑(今新竹)迁往苗栗一堡田寮(今苗栗市福星里)拓垦。继之,又开发大田庄(今苗栗市福丽里)。
  乾隆十六年 罗德达 广东嘉应镇平 与林洪、吴永忠、温殿玉、黄日新尝派下人等,于苗栗县竹南县、头份镇间建村落,后以祖籍地镇平广福乡铁坑之开基祖罗德达为名建立尝会,成立“罗德达尝”,设宗祀于头份镇田寮里。
  乾隆十九年 罗清新 广东嘉应镇平 迁居于苗栗县,子孙亦居于苗栗县头份镇经商或务农。
  乾隆十九年 罗焕粤 广东嘉应镇平 与永定县人庐祯诚、曾日育垦大里杙街(今台中县大里乡大里、新里二村),后于嘉庆年间迁垦至铜锣乡,子孙亦居于此。
  乾隆中期 罗佳升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新竹市一带。
  乾隆中期 罗上威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新竹县湖口乡。一说其初迁至新竹,后迁入台中市。
  乾隆中期 罗信慨 广东潮州饶平 垦居今桃园县中坜一带。
  乾隆中期 罗云秀 广东潮州饶平 垦居今苗栗县通霄镇。
  乾隆中期 罗德保 广东潮州大埔 垦居今桃园县平镇乡。
  乾隆中期 罗于明 广东潮州大埔 垦居今桃园县中坜市一带。
  乾隆中期 罗干侯 广东潮州丰顺 与饶平县人郑芝仲、大埔县人严友端、严友台、严友梅入垦戎芦墩岸里新庄(今台中县丰原市)。
  乾隆中期 罗天基 广东潮州丰顺 垦居今台中县东势镇一带。
  乾隆中期 罗斯院 广东嘉应镇平 属罗德达派下,垦居今新竹县新埔镇一带。
  乾隆中期 罗秀俊 广东嘉应镇平 属罗德达派下,垦居今新竹县关西镇一带。
  乾隆中期 罗文盖 福建漳州平和 垦居今台北县土城乡。
  乾隆中期 罗仲桂 福建漳州平和 垦居今台中县潭子乡。
  乾隆中期 罗仲归 福建漳州平和 垦居今台中市北屯区一带。
  乾隆四一年 罗 某 与魏、张、邱、吴、官、童、王、李、郑诸姓购今新竹县竹东镇旧员山仔番仔湖冢牧埔。
  乾隆末期 罗凤章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桃园县杨梅镇。
  乾隆末期 罗俊宗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新竹县竹东镇。
  乾隆末期 罗干标 广东惠州陆丰 属罗彦章派下,垦居今新竹县新丰乡。
  乾隆末期 罗登高 广东潮州饶平 垦居今台中县东势镇。一说迁至今台中市,某裔罗秋成居今台中市一带。
  乾隆末年 罗大珣、罗仲聚 福建漳州诏安 二人垦今台中市一带。一说“罗大珣”为“罗大眴”,其裔罗阿狮今居于台中市西屯区。
  乾隆 罗佳进 广东嘉应镇平 入垦今苗栗县头份镇,其裔分传至今苗栗头份镇及台中市。
  嘉庆三年 罗鹏申、罗鹏明 广东惠州陆丰 兄弟二人垦于今苗栗县头份镇,兄为农,弟为商。鹏明乃从事“带路”工作,且兼生意,往返两地,但于嘉庆九年逝于原乡。鹏申于道光元年迁至下横坑庄(今新竹县关西镇新力里),继续开垦。鹏申长子华酉于开垦时遭番害,故复迁至汶水坑(今新竹县新埔镇清水里);道光二十七年,又迁往粪箕窝庄(今新竹县湖口乡番湖村)居住。裔孙罗石增曾参加乙未抗日之战,死于新埔口镇枋寮义民庙附近,其裔仍居于湖口乡。
  嘉庆七年 罗淑章 广东惠州长乐 属90世罗彦邦派下,后裔另立93世罗宁为一世祖,续传至十六世罗叔章。于嘉庆七年三月二十八日,从广东省长乐县(今五华)棉洋约罗公岭山子下家中携幼子展科、展槐兄弟移居台湾府竹堑城。垦居今新竹县竹北市。(编者注:台湾罗文有供稿补充、修改)
  嘉庆十六年 罗德义 广东 垦水底寮庄(今台中县新社乡)。
  嘉庆二三年 罗茂松 垦今嘉义县水上乡湖内里一带。
  嘉庆二五年 罗家保、家扬、罗君龙 广东嘉应长乐 属罗彦章派下,兄弟三人垦居今新竹县芎林乡。
  嘉庆 罗秀之 广东嘉应镇平 属罗德达派下,垦居今新竹县竹东镇。
  嘉庆 罗木熙 广东嘉应镇平 属罗德达派下,垦居今南投市一带。
  嘉庆 罗玱锦、万福 广东嘉应镇平 属罗彦邦派下,二人垦居今苗栗市一带。
  嘉庆 罗淑齐 广东嘉应镇平 垦居今苗栗县头份镇。
  嘉庆 罗玉麟 广东嘉应镇平 垦居今台中县东势镇。
  嘉庆 罗孟良、罗水 福建漳州平和 二人垦居今桃园市一带。
  道光 罗宗福 广东潮州潮阳 居于诸罗县城西门街(今嘉义市),经营农具店。
  道光 罗万隆 广东惠州陆丰 垦居今新竹县关西镇。
  道光 罗神宗 福建漳州诏安 垦居今台中县丰原市一带。
  道光 罗家扬 广东惠州陆丰 垦居于大湳埔庄(今苗栗县南庄乡南富村)。
  同治六年 罗阿传 垦南湖庄十股(今新竹县关西镇)。


二、人口分布

  据统计,1957年,罗氏人口在台湾省排名第29位,1979年排名第28位,可见在台湾省,罗氏人口的发展较快,22年,约一代人时间,人口排位晋升一位。据高育仁等《重修台湾省通志》,罗氏在台湾省的分布、户数、人口、位次如下:

宜兰县:89户,4199人,18位
新竹县:1325户,13073人,15位
苗粟县:1448户,12771人,10位
南投县:671户,19位
嘉义县:1231户,20位
花莲县:157户,14位
台中县:9685人,19位 南?县:4239人,20位

台湾闽籍罗氏及分布

(一)来自漳州平和:屏东县崁顶乡、桃源市、桃源县龟山乡、台北土域乡、台中潭子乡、台中北屯区等。
(二)来自漳州诏安:台北市北投区、桃源县龟山乡、台中西屯区、台中丰原市一带等。
(三)来自泉州同安(今属厦门):台北八里乡等。
(四)来自漳州南靖:南投竹山镇等。
(五)来自汀洲宁化:宜兰县等。

台湾粤籍罗氏及分布:

(一)来自陆丰:桃园县新屋乡九斗村。苗栗县头屋,铜罗,公馆三乡。新竹县湖口乡。
(二)来自梅县:苗栗县公馆乡。
(三)来自大埔:新竹县关西镇境内。
(四)来自潮州:分布在彰化县东势角庄。

三、罗氏人物

  台湾省罗氏人才辈出,由于台海阻隔,收集资料困难,仅就笔者所知罗列一二,祈望海内外罗氏宗彦贤达,尤其是台湾省罗氏组织及宗彦贤达能提供更多的古代及近、现、当代罗氏人物资料。

罗大佑——清台南知府、赠太仆寺正卿(江西九江)
罗惺予——辛亥九江军政府政务部长、参议院参议。
罗维扬——清朝奉大夫(罗福星烈士曾祖)
罗福星——辛亥志士抗日英雄。
罗 光——辅仁大学校长(湖南衡阳)
罗 张——“内政部”警政署长(江西新建)
罗 龙——台湾省原驻俄罗斯代表处代表(江苏宿迁)
罗仁权——教授,台湾中正大学校长(台湾桃园)
罗文山——台湾省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广东梅县)
罗文富——台北市议员,监察委员(台北市)
罗文嘉——台湾民进党竞选总部执行总干事(台湾桃园)
罗文辉——政大新闻系系主任(江西萍乡)
罗平章——台湾省拉丁美洲业务局局长(广东兴宁)
罗本立——台湾省“国防部”参谋总长(安徽合肥)
罗光瑞——台湾省“国大”代表、中央评议委员(湖北枣阳)
罗吉煊——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台湾新竹)
罗成典——台湾省“立法院”副秘书长(台湾台北)
罗昌发——台湾省“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委员(台湾苗栗)
罗明才——台湾省“立法院”亲政会执行长(台湾彰化)
罗曼菲——台湾省“国立”艺术学院舞蹈系教授(湖南宁乡)
罗森栋——台湾省“政府新闻处”处长(台湾桃园)
罗传进——台湾省“立法”委员、赖罗傅宗亲会会长(高雄市)
罗福助——台湾省“立法”委员(台湾彰化)
罗铜壁——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长(台湾南投)
罗际堂——台湾省银行公会理事长(台湾花莲)
罗灿煐——副教授、世新大学社会心理系副教授
罗 行——律 师(福建上杭)
罗 兰——散文家(河北宁河)
罗 盘——文艺理论家(江西九江)
罗云家——三级高工专任教师(湖南衡山)
罗智成——中国时报“人间”编辑(湖南安乡)
罗 青——台湾“国立”师范英语系暨研究所专任副教授(湖南湘潭)
罗 英——“现代派”诗人(湖北蒲折)
罗龙治——副教授、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台湾)
罗 门——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海南文昌)
罗 浪——台湾乡土诗人
罗万体——台湾省“立法”委员(台湾南投)
罗超前——台湾省陆军退役少将(福建福州)

四、班辈楹联

德达公派:(十一世)
开维秀振,碧享庆吉,仕际时来,学贤国宝,
立业荣光,兴隆永世;焕发其祥。
国桂公派:(十二世)
允心志东昌,安居焕文章,道义千秋范,
诗画万载香,勋名彰福德,现学耀宗光。
佳升公派:(八世)
永仕芒升后,儒上秀维珍,应聘奕宝贤。
志铭公派:(十一世)
能振家业定,豫庆经纶济,章函学士昌,
世芳传史织,德裕守和恭。
秀文公派:(十一世)
曰奕用鹏华,思兴崇世盛,慎德庆家昌。
师崇公派:(十九世)
兆金源来振家声,同亿德安永吉祥。
永达公派:(十二世)
映伊千奕仰,承绍则景行,
宜循乃昭家,泽克念云光。
惠章、克章派:(六世)
维九生一子,文献走世昌,英荣益忠远,
历代耀宗光,偶来生吉庆,落衍德成章。
乐庄公派:(十九世)
德尚成先志,能常自有为,
富贵皆由天,顶上忠臣钦。
南靖派:(十一世)
文里安正恭,克明必振夫,
承首千有在,光贞自万殊。
承宗公派:(十七世)
文承耀宗,永维兴隆,祖德荣昌,昭穆福龙,
忠孝礼义,举富贵恭,宽信敏惠,朗清和风,
日月光新,星亮秀云。
承宗公派:(十一世)
挂秀兰姿发颖香,龙人清气回非常,
蟾官折得登科甲,凤阁薰来沐爱长,
处世温恭求福聚,传家忠厚卜名扬,
箕簑济美绵延笃,日月时与载锡光。
新昭穆:(即豫章罗氏八十名、字班辈诗中的后四十字,亦称“新派”)
忠孝全鸿烈,芳名振豫章,
纲维承祖业,文德耀宗光,
理学家声远,英才国运昌,
云礽同绍述,余庆发新祥。
注:此四十字版本与大陆略有不同,但明显修改的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意思亦更联贯。但有些字与前四十字重复。

台湾关西罗氏宗祠楹联
孝友一家①,入门崇拜双理学②;
永冠百代,及第钦尊四状元③;
注:作者佚名。
①孝友一家:晋?罗企生、罗遵生兄弟以孝友名著;
② 双理学:宋?罗从彦,明罗钦顺,俱从祀孔庙;
③ 四状元:明?罗伦、罗洪先、罗万化,清?罗淇。罗淇为武状元,山西人,笔者仅见《贵州通志》记载,关西罗氏宗祠能准确“四状元”,可推见联作者的学识水平。
台湾桃源九斗豫章堂楹联
世系溯唐朝①,拜将封王②,
真是名臣③宜重世;
家声隆宋代④,达天希圣,
还期理学永传家。

注:作者佚名。
①奉唐朝某人为始祖,世系可追溯至唐代;“罗”是开唐十六姓之一。
②少年英雄罗仕信为唐朝名将,罗艺、罗好心、罗宏信、罗绍威唐朝封王;
③罗珦,罗让父子为唐名臣;
④宋代罗氏兴盛,出理学大家罗从彦,开国元勋罗彦瑰,名宦罗点、罗必元,史料学家罗大经,乡间大儒罗竹谷等;
台湾苗栗铜锣豫章堂楹联
派衍连城①,敢云声价千金重,
系开郯国②,还念恩流一脉长。
注:①连城:福建连城县;
②郯国:唐初罗仕信封郯国公。即该支系奉罗仕信为始祖。
台湾新竹市罗氏宗祠楹联
化日光天,曙色簾栊锦绣,
华堂景福,春风台榭烟霞。

五、罗氏组织

1、罗姓宗亲会:成立日期1975年7月16日
理事长:罗美烔
副理事长:罗吉汤、罗光业
总干事:罗兆维兼
会员:1255人(现发展情况不详),每三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经费:入会费,常年会费。
成立多处分会:关西分会、湖口分会、新丰分会、竹东分会、竹北分会、新埔分会。
湖口、新丰区分会:会长:罗美日
总干事:罗美光
竹东分会:会长:罗光业、罗美林
付会长:罗荣照 总干事:罗坤捷

2、罗氏宗亲会:桃园县市
成立日期:1984年6月
负责人:罗焕铭
会址:观音乡中山路二段679号
会员309人。

3、赖罗傅宗亲会:嘉义县市
成立日期:1987年8月15日
负责人:理事长、赖春吉
现负责人:罗传进
总干事:罗哲文
顾问:罗清彦、罗信作、罗力恒
发起人:赖春吉等16人。赞助会员11人。(现发展情况不详)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
经费:入会费、常年会费、自由捐、其他收益。
1987年8月15日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
1988年6月4日通过会员子女奖学金草案。

4、罗仲素(从彦)祠:
主要发起人:罗昌鼻
主要负责人:罗英一

5、罗德春祠:
成立时间:1990年12月28日
主要发动人:罗乞 主要负责人:罗荣福

6、罗做祠:
主要负责人:罗闪

7、罗文祠:
主要负责人:罗银来

8、罗遇祠:
主要负责人:罗正吉

六、族谱编修

1、罗氏大族谱 编纂时间不详。
2、豫章堂罗氏族谱 1958年,新竹关西
3、九斗罗氏家谱 1963年,桃园中坜。
4、桃园罗氏族谱 2003年
注:据台湾罗文有宗长2003年2月来函。

七、重要文献

  罗公亭记

  罗公亭者,前清台南知府罗公甘裳之余思也。公讳大佑。号谷臣,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人(即今之九江县)。同治丁卯举于乡,辛未年二十五。应礼闱试。成进士;以知县即用。签掣福建,分发建安县知县。历任惠安、永安、晋江、南平、建瓯、闽县知县,旋即升补建防同知。

  戌子春,合肥宫保刘公调任台湾省首任巡抚。即调来台,委署理台南府篆,兼顺道抽查彰嘉两邑清赋事。事竣,履台南府任。剔弊端、慎选士、力疾从公。仅历时八个月,即晋道衔。然竟积劳成疾,没于任。巡抚刘公具疏,清廷追赠太仆寺正卿,赐袭三品。

  殂谢后,台南士民,感激讴歌,思之不置,建专祠祠之。长志哀思!惜遭日据,祠毁而址莫考。

  公擅长吟咏,与当时在台之唐景崧、丘逢甲、施士浩(俱进士出身)日夕酬唱,有四进士同咏集。而公且著有栗园诗钞,刊行于世。今以本市体育公园新建,竹溪展翠,南坛迹近,盖公旧题咏所及者也。台南市延平狮子会,吊怀旧德,爰建新亭,以彰善政不朽之义。是为记。

台南市市长兼文献委员会主委 苏南成敬撰
公元一九八二年四月 日
当是时,其濡承乏公卖局台南善化成功啤酒厂化表家属接受,作一对联如下:

一亭胜景纪先贤,缅当年尽瘁台疆,
巷里讴歌思太守。
五马循声怀祖德,存手泽增辉史乘,
栗园诗卷播清芳。

  并刊志谢文如后:先伯祖谷臣公殂谢台南府任所匆匆九十有四年。时变事迁而昔日之专祠遗迹遍寻不获,怅望无已。今喜台南市延平国际狮子会捐建纪念亭,建于台南市体育公园内,深为感谢。并蒙台南市长兼文献会主委苏南成先生撰罗公亭记,尤为感载,有关建亭协助各位先生女士在此一并致谢。
胞侄孙 罗其濡 孙媳 董乐存一同敬谢
11982年 

  《栗园诗钞》跋

  公著 《栗园诗钞》印行于世巡抚唐景崧为其作跋二则,录于后。

唐跋一:

  诗写性灵,三百篇半出于劳人思妇,不全恃学力也,后日门径日开,著作充栋,非绝大学问不可以为诗,如杜,如韩,如苏、皆读破万卷,此外凡以诗名者,莫非学问中人。近人枵腹,摇笔成诗,其稍具天分者,辄拾袁、赵唾余,走入野禅一派,盖诗教之敝久矣!

  谷臣太守诗,取法甚正,书味盎然,古体尤规距准绳,一切空疏者,……者,涂泽碎金零粉而无生气者,皆不足以语此,盖学人之诗,寝馈于唐宋诸大家也深矣。
诸已丑上元年愚弟唐景崧拜读谨跋。
注:唐景崧时任巡抚。

唐跋二:

  谷臣太守权台南郡,清峻绝俗,公暇文酒过从,辄至五鼓,风流照耀于海天荒渺中 ,盖台湾二百年来所未有也。不幸遘疾十日死,为怆然者累月,其门人林仲良茂才谋刊其所著诗,属作序言,久之不忍检视,谷臣弟继出其全稿属阅,而精粹之作尽在斯编矣!

  嗟乎!谷臣以其才,其志,天永之年扩而充之,于政事吾不能测其所至,即诗境亦岂遽止于此哉!登甲科二十年,宰剧邑为己任,囊无一钱,官不太显,仅此数行笔墨,冀寿人间,检归仲良,掩卷太息,莫知所云。
已丑仲秋景崧再跋

  先祖惺予公,光绪戌子举于乡,大挑知县不就,后参加同盟会,密谋革命。在九江与林森、吴铁城、吴照轩诸同志组织阅报社,创办商会,策动清军标统马毓宝,从事革命工作辛亥义起,与清军标统马毓宝约定十月廿三日在九江金鸡坡炮台鸣炮三声为号,是夜枪声四起,清室官员逃避一空,九江遂告光复。军政府九江分府成立,分政务,军务两部,马毓宝任军务部长,先祖任政务部长,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罗惺予墓志铭

周进士奂海为公撰墓志,摘录如下:

  时冯国璋领清军南下,压迫武汉,威协九江,人心惶惶,一夕数惊,先祖坐镇江城,未及乱,迨南昌军政府成立,授公九江知府不就,居乡,急于公益,浔城西有滨兴州没于水,荒废地也,公手定章制,鸠工建筑,经营十余年,遂成巨镇(即今之一、二、三马路)。

  初岁无地租之入,至是岁可收入五仟银元。全邑学校经费,于是取焉。其他于南浔铁路,城门铁矿,庐山马路,大小学堂,均由其主导,邑有要政,非其倡不举,乡有讼事,非其解不息,造福乡里,尽信于人者,深矣!
国父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召公赴南京共商国是,被举为参议院参议。
民国二年,国父莅九江视巡,同志举行欢迎大会,国父对九江同志慰勉有加,会后合影,该照片现悬挂在广东翠亨村纪念堂中,立于国父背后者,即先祖。
晚岁筑栗园别墅,栽花种竹,悠然自得,并工于诗,著 《钝庵诗钞》印行于世。

  国府林主席(森)子超为《钝庵诗钞》作序言

  罗惺予先生,故浔阳望族。早岁擢巍科,道德文章,闻于乡里,辛亥九江起义,马都督毓宝兴师响应武昌,余与先生均被举为政务领袖,余以先生有宿望,乃亲主政务,而躬为之副,时冯国璋方领清军压迫武汉,纵火焚掠,居民一夕数惊,影响九江军心,先生乃联络商会,传谕居民。守望相助。地方秩序,始获安全,而士气为之一振。先生平日,廉隅自矢,安于恬淡。当马都督解组日,即归田里,致力地方公益,乡党敬之如神君。春秋佳日,常以诗句自遣,今夏余避暑匡山,其文孙其泽,携先生遗著《钝庵诗钞》索序,余素不娴 吟咏,安敢序先生之诗,只以先生蓄道德,能文章,奔走革命,功在民国,自足以传世,爰将先生平居操行及致力顺应之事迹,表而出之,使后之览者,知先生不仅以文事见长也,是为序。

                          民国二十三年于南京国府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