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湖北

黄石市黄金山汪仁竹林湾罗氏

  发布时间:2016-11-30

 

竹林湾,地处黄石市黄金山开发区汪仁鎮镇政府以南三里处,罗姓村子。始祖罗宗湖(字用夏,生于康熙三十三年甲子十月十四日丑时,殁于乾隆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已时,殁葬磨盘山顶上排第二家北迈寅山申向。)初创居于此。二百年前由如今枯树嘴罗家庄迁至。全湾包括在外定居人口逾近2000人。竹林湾地处汪仁镇中心位置,湾前畈地平整,田地肥沃,河道宽阔,树木成荫。湾中几条马路直通畈中河道公路,而河道两边已通公汽的两条笔直公路又连接开发区主干道大棋路,交通四通八达。

竹林湾村落呈飞龙、丝带形状,东至邱家湾后垴,西邻蔡家井,绵绵长带略2公里余。宗湖公于清康熙末后年间起始落业于此,一因康熙晚年皇子间讨绉之时,相互结帮立派,形成利益链,甚至于民间悄然形成庄派和别清信奉,影响极大。民众纷纷叫苦,都寄希望于后帝能平复仇恨,希望一帝比一帝强;二来宗湖先生起始觉得这位皇帝或许会和上朝康熙一样,政策不会大的变动,但对于民众和生活应该会有所进步和提高。而决定他要在此落脚的,还是皆因于今村庄对面的磨盘山,传说磨盘山原来是黄帝遗落的一口石磨,和田力儿、卫衍山合成磨状,有把有柄,由此得名。此处因“吞粗出细”而为灵秀之地。据传记录:磨盘山竹木参天,虎兽出没。始祖由枯树嘴罗庄迁至此地之际,初驻足山顶,东向远眺大冶湖畔,目测隐见之阳新山麈;南向大小横山并排而落。西域宽阔视野,直入县府空天。北倚连绵百里黄荆山,天然屏障。顿时不觉心胸开阔,多少年来,随家人饱受迁徙之苦,四处逃难避灾。此处即有虎兽横行,荒地野草,只要有心落业耕狩,总比一家人四处颠沛流离强得多。即此,宗湖公和家人商定,决心在此为落业根地,垦地造田,从此不再四处漂泊。宗湖公凭借健强的体魄,坚毅的意志,过人的胆略,和家人一起开荒整地,平田围埂,克服重重困难和险阻,硬是在此定居而沿续了下来。

   “龙泉眼”是我庄第一口水井,在庄靠上部(即靠龙尾、丝带后半处),由宗湖长子天春领家人齐心协力,历经半月之余挖掘而成。有记载:此井有拳头大小泉眼,井水清澈可直饮,一年四季冰凉爽口,即使冬日雪天,依稀可见井口处轻烟燎绕,说明此处水质冬暖夏凉。井身由青石垒砌而成。可惜后来在一次修建祠堂过程中,后人误将石灰投入井中,致使这口沿续了近百年的水井从此干涸无水,后人为了重建水井,多次重新选址深掘,都是无水无泉,从此就此放弃。而后人在旁边挖掘了一口小塘,以贮水供临时洗涮之用,没想到,此塘从此不干,即使大旱年间和无数次在沙泥冲填之后,也从未涸干过,这确实为奇。但有此次所给罗姓庄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多少年来,竹林湾庄从未出过学士科生,后人总结出这必然是那口龙泉井所索,它的起始和原由,相信不只是迷信和龙脉之传说,还应有水源和进化造就。正因而生,经宗湖公第四代后臣,在不断发迹的后人需求下,选址于飞龙中段(丝带中心位置)经过一年多的全体罗氏后人人工挖掘,硬是在一块小山丘处挖掘出一口长约五十米、宽约七十米的大水塘。此塘的挖掘成功,标志着自罗氏落业以来,最为彰显成功的标志性建设,它的完成,提高了此前竹林庄人择水而洗,挑水而耕的局面---它所带来的洗涮和下游田地的灌溉问题用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价值,同时也得到了附近村庄的认可,从而奠定了竹林庄在整个区域的声名和标榜。而在同时,族人在耕作和开垦方向上,经几代后人的努力和辛劳耕苦,北向黄荆山山体,即如今的四维垴山,东向对面万家湾旁垅,西至程文启边缘,南接田力儿山边。方圆百余公里,认养家业逐渐增加和扩充。所以,自光绪年以来,是我族最为发达和扩展的阶段,当时的人口就达到了近千余人。

进入公元年后,由于战乱和国内经济不景气,竹林庄步入沉滞和停止阶段,庄湾内出现内部不和,甚至在日本侵入中原以来,内部分化极是严重,相互敌对,随后就出现了有罗姓后臣相互仇杀和残害等情况。而这时就出现了有罗氏后人迁出之状。出现这种不尽人意的情况后,庄人迅速组织和宣扬罗氏之以国为姓以来所秉承的同仇敌忾的精神,认识到所有庄人必须团结一致,共同以侵略者为敌,不能相互猜疑和被他人利用,即使再苦再难,亦不能分离和瓦解同宗同源之根本,任何方式和条件改变不了作为中华黄帝子孙的事实。所以在这段时间,生存和处世于这时的所有族人,对外不多过问时事,对内培养和增强族内后人的教养和知识面,告诫所有罗姓族人,自己是炎帝子臣,必然要恪守庭训,认清时局,韬光养晦,以期后日。直至民国三十四年,即公元一九四五年,日本宣布投降,族人才得以逐渐走入正轨。而在民国后来一段时间里,又因解放战争、文革时期,罗氏族人同样受到了战乱的冲击和同胞内斗的伤害,但罗氏后人不扩张和侵犯他人,不参入格斗批判之列,呈现出罗氏家族一贯低调做人,严谨为事,高风亮节的尚品风格,先人沿续下来严谨的家训和罗氏敦淳家风,得到了附近庄落村民的认可和钦佩。

宗湖公与原妣曹氏(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初十日酉时,殁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已丑年三月十二日,殁葬屋后底山上排后底山上排东边第四家亥山已向。)生育七子一女,其中五子(天眷、天向、天质、天文、天运)成活,女嫁贾府有万。三子有香火传随至今,即如今的竹林庄大房、六房和七房。

步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后,族人得以乘上时代的前进列车,各行各业才得以步入正轨。先后组建成了村建企业,其中最为值得颂扬的建于九十年代初叶的村油毡厂,当时的最初几年外销记录,遍及全国各地,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还有期间的贮麻厂、服装厂、轨钢厂等一批村建企业,确实给当时的村族和庄民带来了实质的帮资。而那时所建立的60岁以人养老机制、五保低保供需和村小学学童免费入学等一系列惠民惠族的大事,从根本上提振了整个罗氏家族的兴旺和发达。

自此,各房头又相继传承和发迹,逐渐扩大和补充罗氏新鲜血脉。即便如此,我所有竹林庄后臣都秉承祖训---耕读为本,忠孝重义。继续用勤劳的双手开垦着祖辈传承下来的土地,能够边工边农。而自宗湖公落业此地至今,三百多年来,所有由此而继的罗氏后人,秉承勤劳和刻苦的精神,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使得直到如今的竹林湾村楼房别墅、抚拦亭园,巷道互通,路路相连;睦邻和亲,人心相济,自始开始出现了培养出大学生的苗头,终于从本村落中直接考取到包括武汉医科大学的几名罗氏后臣,一举突破了三百年来不入高等学府的尴尬;

随着竹林湾庄全体村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普及,以及结合国富民乐的安定社会局面,为弘扬自强不息的竹林湾精神,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生活,经家族代表多次协商并一致同意,认为有建设文化广场的必要性。而在选址和规模上,为达到体现现代生活的水平和竹林湾现在地位的匹比方向上,在第八届村委会的支持下,于二0一三年五月动工、九月完工、历时近半年,占地约六千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终于建成。          该广场是目前汪仁镇已建的最大广场,它的建成直接形成了竹林湾村极具象征性的中心标志,提高了竹林湾村在整个区域的地位和话语权。该广场的建成,不仅仅是所有竹林湾村民的活动和玩乐、休闲场所,更是彰显竹林湾人团结共济的亲情浓缩所在。该广场的顺利完成,标志着竹林湾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休闲娱乐、健身益智的综合方面,正是与时俱进的进步体现,即罗氏后人不会默守陈规,能吐陈纳新,能承接家训,能开拓进取,能团结共济,在继续和不断前进中,仍旧能够携手共同绘制新的宏图,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