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平江探花郎罗孝芬

  发布时间:2014-03-31

 

       罗孝芬(1091--1171年),字延杨,平江人。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辛丑科中进士甲科第三人。该科进士共630人,状元是何涣,字仲浩,婺州永康县人。榜眼是王居正,字刚中,号竹西先生,扬州江都县人。登进士第二名。探花便是罗孝芬,登进士第三名。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进士一等大多数可官至宰相。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宋代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元祐后录取人数猛增到了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两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解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产生了很大的效力。
        罗孝芬一甲进士及第,成为平江科举史上唯一的进士及第,唯一的探花郎。据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64记载:中进士后,时相欲以女许之,不从。授舒州士曹参军,后改任校书郎。宋靖康初,以母老乞归,于平江城北建画锦桥,秀野亭(画桥、秀野名沿用至今)。绍兴七年(1137),除秘书省校书郎,起通判永州,后官至直秘阁提举荆湖南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一年,知衡州,十三年奉祠(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秦桧荐召,辞不赴。因王师必再荐,授吏部郎。二十七年,知严州,是年十二月,改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罗孝芬卒于岳州,墓在平江三阳乡浊水杨树垅(今潘坳村杨树组)草塘丘墈上虎形瞭,坐南朝北。原封土堆宽四米,长四米。堆前有三柱两排麻石墓碑。1957年,墓碑砖石被挖去修水利,墓毁。据目击者云,当时墓中除青砖泥土外,再无它物。现仅存两个半圆形土堆。
        著作有《鸡肋集》。明隆庆《岳州府志》卷一五有传。罗孝芬曾写过一篇《石牛山寨记》,讲述他回到平江后,由于金军不断南侵,宋民少有宁日。兵火所过,人民死伤逃移,城乡萧条冷落。建炎庚戌(公元1130年),金兵溃散,刘忠在蕲州为宋军击败后窜入湖南平江县之白面山,山在平江、分宁、浏阳三县之间。 “众皆危之”时,因“乡人余国器、余国瑞聚族自保于石牛寨”,石牛寨因山岩险峻的丹霞地貌,历来为军事要地。罗孝芬举家南逃,“挈守相依,得免于难”。 “刘忠之徒至,围守累月”。绍兴二年七月,韩世忠进兵岳州,大破刘忠,刘忠北窜淮西。九月,韩世忠部将再次大败刘忠于蕲阳口(今湖北蕲春南),刘忠遂北降伪齐(建炎二年南宋叛臣刘豫建立的金傀儡政权大齐,都大名,后迁汴京。统治河南、陕西之地,配合金兵攻宋。存在了8年)。在县境百姓普遍惨遭蹂躏的情况下,“独石牛寨群盗磨牙而不得噬”,罗晓芬因躲藏于石牛寨,全家得以保全。
        现在见到的有关罗孝芬的为官情况,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9有这样的记载:绍兴二十八年(1158)正月,直秘阁、湖北转运判官罗孝芬言:“湖北州县比岁残破,亡失版籍,乃有以丁增税者,每一丁受种七斗,或丁多田少,或有丁无田,概责其人,甚为民患。况奸猾之民,以隐匿而获轻免,贫懦之家,以无赀而受实害”。说明自北宋徽宗时始,至南宋绍兴的各个时段,历经丧乱之后,不但政府的许多簿籍文引丢失散落,而且,乡村户等簿籍也同样遭到破坏。该番言论,直接指出了战争给户籍等制度带来的混乱。
        罗孝芬有一首《读书吉祥寺偕友游夜观桥》云:“夜月珠光照,清波石影流。万籁吹长夏,笙歌助我游”。抒发了别样景致下的豪情逸致。《全宋诗》卷01收罗孝芬的《蹑云亭》,其序曰:“胡世充家幕阜,燕游有亭,榜以‘蹑云’。庚戌之冬。避寇南走,遗基皆化为荆榛,独此亭巍然无恙。迄今有季子元孙之庆,强索芜词。用书梗概。若亭之有据,则洞天佳处也。山川之胜,登临之乐,须主人之归而腊吾屐矣”。诗云:“出山不愧草堂灵,乱后看山山更青。余烬岂容遗大厦,蹑云端为护危亭。参差春燕依华栋。断续霜猿绕翠屏,物色趣君归早晚,已看兰玉照阶庭”。

上一篇:罗聘传记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