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罗万象传略

  发布时间:2009-03-06

 

罗万象,清朝道光到光绪初年官员。今江西永修九合乡和平罗村人。在家谱上名字叫允恩,字君锡,号卧云先生,排行第二,兄罗允念。

罗万象初为国学生。后捐纳,被授予“布政司经历”。1863年(同治癸亥年)经吏部选拔,授予云南省陆凉州(今云南曲靖市陆良县)知州(正堂)。皇帝给他授予五品的职衔。

生子四:福河、福汉、福浚、福曜。
长子福河生亨九、亨任、亨仪。
亨九生运昌,并过继族子运猷为子。运昌字斌谟,光绪三年结婚,生会梓,会梓早夭;运猷早夭,无子。
亨任生运呈、运筹。运呈无子;运筹在1924年生会芹,会芹生4子4孙,今俱在。
次子福汉生亨栋(1869—1885年),无孙。
三子福浚无子。
四子福曜有子亨荣(1856-1868年,又名亨丽),字润之,亨荣12岁时,在大伯罗福河的官署--山西芮城县夭折,葬该县北门外大枣树下,有碑。

罗万象的长子罗福河,福河的儿子亨九、亨任、亨仪都曾经做过地方官。
罗福河,字禹疏,号青浦,早慧,1842(道光壬寅)年考授翰林院供事官。在1843年拣选派送到西廷方略馆,后来以县丞试用。直到1857年(咸丰丁巳年)实授山西解州府茵城县右堂(县丞)。1878(光绪戊寅)年开始,担任广西桂林府灵川县县丞。娶戴瑞廷长女。罗福河后独自隐居武宁县,著书立说。族人见过其著作,系手抄原本,未公开发行。

罗万象的长孙罗亨九(1839—1898年),即罗体乾,例授九品。生一子二女。葬本村。
罗万象的次孙罗亨任(1856--?年),即罗焕堃,号琴轩、别乐。他“简默深沉”,考监生。1869年分发到湖南巡检厅,1875年被提拔,“加一花,禀用”,1900年他已经成为湖南常德厘卡府河分卡代理长官。1902年,代理负责潮门分卡,次年“期满,侯任”,娶广西桂林府灵川县陈氏(1863-?),生运呈、运筹,女儿蓉秀。

罗万象的再次孙罗亨仪(1858—1877年),即罗钟华,字丽泉,号莲峰。家谱评价:其“胸罗经济,才并孙吴,鬼神好妒,不亦惜乎?”,监生。1869年分发到湖北六安府钟祥县旧口镇巡检。在工作地身故。娶山西芮城县薛用舒长女(1856-?),生子运昌,孙会梓早夭。俱葬本村。

江西永修县和平罗村,古称江南西道建昌县永丰乡青木里、珠溪湾、渚溪、珠溪、珠湾、青树湾、青墅。
根据明万历46年(1618年)《建昌县志》记载,这里在汉元和三年(86年),出产明珠,大如鸡蛋,围4寸8分,因此命名叫珠溪。
该村第一代始祖(罗珠41世)罗隆字隆一,从1363年避朱元璋陈友谅战火,从南昌柏林、吴城累迁到这里,看见这里郁郁葱葱,风景绝美,土地肥沃,因此命名叫青树村。从此珠溪在地名上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青树、青木里,后谐音为“青墅”,至今该村后裔已经散布数省,罗万象、罗福河是罗隆后裔。

据《永修县志》85年版、光绪壬申年《修江罗氏续修宗谱》

3、南昌罗万象,甘肃天长县令
《千秋人物——罗万象与天长》
 
戴 之 明
                             召杜资深安九夏,包罗鼎盛福千秋。
                                              ——郁静僧老鹤
                           万古包罗堪继美,千秋志乘待增编。
                                              ——何锡麒葛民
                           两袖清风诚难得,美政洵堪继二贤。
                                                   ——李金华
  上世纪30年代初天长出了一部诗集,名《弦歌雅化集》,是歌颂当时颇有政声的县官陶俊的。上引诗句中的“包罗”及“二贤”就是天长历史上受人敬仰的两位父母官,他们是北宋的包拯和明末的罗万象。直至民国年间,天长县衙大堂上还悬有“德媲包罗”、“包罗再世”的匾额。文革结束后,周原冰先生为天长题词时,亦曾勉励县人“羡包罗之为人,宜多思以养气,勿堕奸谋。”由于有历史书籍及各种文艺形式的宣传,天长人对包拯比较熟悉,但对罗万象则知之甚少。笔者在《天长文史》第六期上谈过《包拯与天长》,现在再来谈谈《罗万象与天长》。
  

(清嘉庆《备修天长县志稿》)
   清代嘉庆年间,天长县教谕张宗泰编撰了一部《备修天长县志稿》,在《卷六下·职官传》里有一段关于罗万象的记述:
  罗万象,字光大,别号紫虚,江西南昌人。善古文词诗歌,由举人于崇祯四年任。首革火耗,刻易知单给粮户,按单以输,里书不得因缘为奸。以多人多窦,胥役仅取足供。事精厘奸弊,加以温婉尽下情,民视公庭犹其家室,不知官之尊也。至立保甲、举乡约、躬祈祷、勤课试,修葺圯城,重新四门敌楼,补学宫之缺者,复神祠之侵者,诸事尽举,尤其强力为之效。后调潜江县,旋擢南户科给事中。时命阮大铖以冠戴陛见,与应天府丞郭经等各言逆案不可翻,被切责。
  罗万象是江西南昌人,“善古文词诗歌”,明崇祯四年(1631)由举人身份出任天长知县。他在天长留下了诸多的政绩,其至要者有下列两点:
一、革除弊政
    罗万象来天长后,在革除弊政方面,首先改革的是火耗。什么是火耗呢?原来在明清时代,政府所征收赋税的散碎银两,须熔化成整块上缴。银子熔解后有损耗,即名为火耗。但改熔后损耗至多不过百分之一二,而政府所收火耗却至少为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有高达百分之五十的。这些损耗,统统加在农民的头上,随田赋缴纳,致使农民苦不堪言。
  罗万象莅任后,访知到此项积弊,毅然作了改革:他刻了一种一看就明白的“易知单”给农户,注明应征的赋额,农户只须按单缴纳,防止胥吏的作弊与勒索,大大地减轻了农户的额外负担,罗万象是天长历史上改革火耗的第一人。
二、勤政亲民
     封建时代,地方社会很不安定。尤其是明清时期,天长常有一些动乱与匪患,使得百姓无故遭殃。罗万象到任后,一面强化治安,积极修葺损坏的城垣,重新建造四门的敌楼,加强四乡八镇的武装保卫;一面亲自选派保甲、乡约,不许借端扰民,让百姓安居乐业。在救灾的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地方上的文化、教育、宗教及公益等方面的建设。据《备修天长县志稿》可知,崇祯四年罗万象到任不久,在巡视县境时,见本县西北方的张公铺(现张铺)地势高迈,到了夏季居民及行人饮水十分困难,便及时凿了一口井,当地人名为“甘露井”。《康熙天长县志》里留有一篇罗万象的《救生堤记》,记述当年秋天,“淫雨连绵,洪涨暴发,一望汪洋无际,鹊巢倏为蛙舍”。天长东门外的新河桥埂被“势如猛浪巨雷”的洪水冲毁,来往渡水的人“屡遭其溺,殒命波心,见者莫不伤叹”。罗万象当即捐出自己的薪俸兼及“众善乐助”,命专人负责,坚固桥址,增宽桥面,修筑桥南堤埂,截断西南山丘之水,使之“永收不溺之利”,该堤被称为“救生堤”。到了第二年(崇祯五年),在对天长地方有了较熟悉的了解后,建设项目更为广泛。当时的天长学宫(县学,亦称儒学)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罗万象于是“补学宫之缺者,复神祠之侵者”,使参加科举考试的莘莘学子有一个接受教育和读书学习的良好环境,并以身作则,率学宫的学官和生员按时到孔子神像前祭祀,对读书人的课试制度抓得很严。
  天长原有一座祀奉清官包拯与孝子朱寿昌的“二贤祠”,此时已很破旧,罗万象发觉后及时加以改建,并献出自己的薪俸重修了秦楠的“孝子祠”。在旧社会,一般民众对寺庙很有感情,罗万象即顺应民情,重修了规模宏大的东岳庙,并偕同乡绅捐资募化重修县城有名的罗汉寺,重点是修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钟鼓楼,且增修了头二山门。这些颇得民心的举措,确实起到了教化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对天长治理的进程。更为可贵的是,罗万象为政平易近人,《备修天长县志稿》称赞他“温婉尽下情”,百姓把他的官府当作自己的家庭,不觉得有官府的威严。他的行为举动深深地感化了县人,使得民间讼争几至绝迹,呈现出一派政简刑清的局面。在他的任内,还组织人力,主修了一部《崇祯天长县志》。
  罗万象在天长任满后,调湖北潜江县。未久,升任南户科给事中。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定都南京(时称应天府),后来明成祖迁至北京,但南京作为留都,一些政府机构仍然存留。南户科给事中,就是南京户科掌纠劾建言的官。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紧接着便是清兵入关。逃到南京的福王朱由崧在奸臣马士英等的拥戴下,在南京即位,史称弘光小朝廷。福王昏庸腐朽不堪,奸相马士英弄权,一批当年阉党魏忠贤的门徒被重新起用,其中就有作恶多端、臭名昭著的阮大铖。罗万象为官“清鲠不阿,正笏垂绅”,见到这种现状,便和应天府丞郭经上疏弹劾阮大铖,极言“逆案不可翻”,却遭到了朱由崧的严辞申斥。弘光朝廷不但不思进取,反而倒行逆施,握有实权的马士英等勾结江北四镇,大肆排斥正直的文臣史可法等人。于是罗万象又和刘孔昭等人谏争“武臣逐文臣”及奏请禁止太监督催金花银事,复为南明朝廷拒绝。罗万象胸怀一腔热血,却是报国无门。
  清兵南下后,弘光朝廷终于覆亡。值得大书一笔的是,罗万象在这江山易代之时,坚守爱国的民族大义,不作降臣。出于对天长的情缘,他没有回家乡南昌或去别的什么地方,而是以明末遗臣的身份,隐居到天长城门乡的嵇家庄,自号“湖滨旅客”。清末天长书画家宣鼎(瘦梅)的《夜雨秋灯录》记他:
  鼎革后,隐于城门乡 ……黄冠草履,陇亩经行,田衣泥屐辈,见而忘其为旧令尹也。公犹劝植农桑,教义学子弟。
    城门乡在天长的东北方,古时有座小城,故称城门乡。宋代改称“天长关”,后来俗称为“小关”,即现今的湖滨乡地区。此地濒临高邮湖,是一片水面地域。罗万象隐居于此一闭塞之处,一副“黄冠草履”道家出世的相貌,行经在农村田野之间,“劝植农桑,教义学子弟”。他是真正地隐居了,体现了一个正直的清官在改朝换代时的民族气节和与民同生共息的高尚情操。
  罗万象治理天长,政绩斐然,深得民心。最后又隐居在天长,如此就留下了不少与天长情缘深厚的传闻,这也收录在宣鼎的《夜雨秋灯录》里:
  罗公宰吾乡时,曾诣汊涧大觉寺拈香,甫履寺域,愕然以惊,恍然若悟。预问寺中廊舍联额,语无不符。盖公之前身,为寺之住持僧也。
    这段笔记文字说的是,天长西乡汊涧有座大觉寺,当时香火鼎盛,遐迩闻名。一次罗万象阅边,到该寺拈香。一进山门,感到十分惊呀,恍惚自己曾是寺中人,甚至连寺里廊舍的楹联匾额都说得准确无误。这是因何缘故呢?原来罗万象的前身就是该寺的住持僧。感悟之余,罗万象当即为大觉寺题写了“相看在此”的匾额,并吟《春日游大觉寺》诗记事:
                                 当年曾入梦,今日快登堂。
                                  人语一溪水,桃花伴夕阳。
                                  天龙皈法钵,山鸟下经床。
                                  愿祝留须客,毋为行脚忙。
  罗万象最终何以要隐居到城门乡的嵇家庄,天长历史上虽无明确的文字记述,但在《夜雨秋灯录》里仍可见其端倪。嵇家庄是天长宋代义士嵇耸的家乡,宣鼎在《嵇耸殁为文信国公冥幕》一篇中,盛赞嵇耸为人“忠愤果敢”。此人虽是一介草民,却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义士。
  嵇家庄位于天长东北高邮西南濒临高邮湖畔的城子河边。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嵇耸率庄人依水筑寨,防御元军。南宋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军押着宋朝的使节柳岳等和大批辎重北上,嵇耸率嵇庄义军出庄狙击,高邮的宋军也拦腰痛杀,这是元军在江淮间遭到的一次惨败。元军积尸盈野,城子河上下二十里,一个月后还漂着元军的尸体,臭秽难当,卖国降臣柳岳也为嵇耸所杀。
  巧合的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稍后也到了这里。文天祥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不计个人安危,毅然受命赴元军谈判,结果遭到扣留并被押解北上。行至镇江时,在一些抗元义士的帮助下,幸得逃脱。于是历尽艰辛,沿真州(仪征)、扬州一带小道,辗转流离到嵇家庄。亡命之中,留有《过嵇庄》一诗:
                        小泊嵇庄月正弦,庄官惊问是何船?
                        今朝哨马湾头出,又在青山大路边。
  这真是生死瞬及的时刻,后来文天祥自己在《指南录后序》里也说:“余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先后,几邂逅死”。文天祥夜间到嵇家庄的城子河时,尚“出入乱尸”中,足见在嵇庄狙击战中,元军死伤之惨重。文天祥的船与河边元军巡哨马队只差先后,几乎相遇而死。诗中说的“庄官”即是嵇耸,他对文天祥非常敬佩,知道来人是文丞相,立即摆酒设宴,盛情款待。随后散家资,招健丁,并派他的儿子和一位馆客陪同护送文天祥到泰州,再“航海达闽”。文天祥和嵇耸是宋末异族入侵时的民族英雄和民族义士,罗万象虽不能算是民族英雄或民族义士,但他与嵇耸、文天祥的民族志向和爱国情怀则是一致的。嵇耸和文天祥在民族存亡时刻于嵇庄相遇,可算是历史的缘份;如此,则罗万象于民族存亡之际出于对先贤的景仰而隐居到嵇庄,也就不难理解了。
  《备修天长县志稿》载:罗万象“入国朝隐居邑城门乡,卒葬长亭镇”(现属万寿乡)。可知罗万象是一直隐居于城门乡的,死后葬在了与城门乡不远的长亭镇。罗万象死后,人们在天长县东门建了一座“罗公祠”来纪念他。清嘉庆二年(1797)知县朱上林在“罗公祠”里增奉包孝肃公(包拯),改“罗公祠”为“二贤祠”,从此“包罗”及“二贤”流传后世。清道光初年,天长知县刘珊在《告罗公墓文》中云:“访得公墓于长亭乡,命工往崇其封既竣”,并命城门乡巡检以酒告祭,足见后人对罗万象的缅怀与崇敬。到了清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傅人翘征得安徽巡抚同意,复为罗万象立碑。其后,岁月沧桑,朝政败坏,战乱连绵,到了清末宣鼎临墓凭吊时,不禁长抒感慨:
  四周多孤冢,泛泛若水上凫。余时拟出资,为公加封植,立崇碑、叙其事,且肖像于信国右,宛与嵇公对峙,血食千秋。惜阮囊依旧,奈何?
罗万象墓碑 (陈志国  摄)
    宣鼎想大修一下罗万象的坟墓,立一大碑,刻像于文天祥右,与嵇耸对峙。所惜宣鼎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终因囊中羞涩,只有徒唤“奈何”。1949年天长解放时,罗公墓虽已不存,然墓碑尚流存民间。文革后,在全县文物普查时,为当时文管组的赵垠等发现,后移于新建成的抗倭民族英雄“沃公祠”内保存,可谓适德其所。包拯、文天祥、嵇耸、罗万象,可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时至21世纪的今日,倘能重建“二贤祠”,该是多么美好的文明之举。对此,我们只能翘首以待了。

[[center]][[image1]][[/center]][[center]][[image2]][[/center]]
上一篇:罗聘传记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