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罗一蛟其人其事

 罗益平 发布时间:2008-03-02

 

胥口镇查村罗氏在重修《东安蓼源查村罗氏宗谱》时发现,在我们富阳市历史上还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叫罗一蛟,然而,有关这个人物的来龙去脉所留资料甚微,同时已被多方在各种书籍的编撰中张冠李戴。

为还历史本来面目,从尊重历史史实的观点出发,后辈族人通过查找大量历史资料,终于弄清楚了许多历史疑团。

根据追踪查村罗氏二房太公罗自立,为避免邻村胥江邱氏“满门抄斩”,偷借族谱于其族,暂时改姓罗氏,后被救方拒还罗自立所借的《东安蓼源查村罗氏宗谱(二房谱)》,并侵吞了查村罗氏“二房”的全部财产,因此,查村罗氏二房被迫迁到杭州西湖区留下镇杨家牌楼村花坞里。根据这一史实,本文作者在2000年查寻了相关资料,即雍正年间,胥江村下祠堂邱氏出逃到松溪乡官唐村邱家的《罗邱氏合篡宗谱》得知,胥口原名叫胥江村,是一渡口,因伍子胥登临而得名。他们的罗氏支派是绍兴会稽山罗氏千三公迁居而来。“明季洪武年间,新登典史邱文凯,与千三公之子罗伯阳交情很深,就将女儿许配给了伯阳公次子,文凯公也因此定居于胥江村南的神山脚下(今棠棣村前的神山)。因伯阳公的长子观保公,在从军时任职军事间,军需仓库失火。伯阳公为保全家中的二个儿子,即“易本姓而续邱氏”。由此可知,胥江村从洪武年间起就将罗姓改换了邱姓。

而查村是一个历史古镇,根据历史记载,查村本姓查,在明朝正统年间不知何因突然衰竭,仅剩一寡妇和其两女,后由万市镇蓼源村三坟头的罗隐第17世孙、六三公第6世孙罗尚德赘婿查氏,罗姓由此时在此繁衍。

根据张宝昌先生所保存的新登县历代县誌查证,罗一蛟入贡是在崇祯三年,由贡生而进至州官,是在崇祯末期,此时,胥江村为邱姓。而查村为(查村古镇),即胥口乡政府所在地,那时罗姓在查村已繁衍了184年,而胥江村此时为邱姓。查村罗氏的族谱封面,从明正统年间起,一直定名为《东安蓼源查村罗氏宗谱》。由此与张宝昌先生提到的罗一蛟与蓼源罗氏属同一支脉,完全吻合的。

根据张宝昌先生保存的历代新登县志可知,新登原为偏僻山城,高官甚少,位居州官以上的,除明代方(廉)都堂以外,仅罗一蛟一人而已。何况信阳州乃崇祯践阼前的藩封之地,位尊于它州。但县志人物篇中只一笔带过,为什么呢?清代的《明季北略》中就这样记载,(壬午)八月,闯部大将高一功袭破信(阳)州,‘知州以下俱降’。这恐怕与投降义军有关。按照封建时代的律法,‘从贼’即为叛逆,当株连九族。所幸,不久明亡,‘清人不管明季账’,故而查村罗氏族人也能侥幸逃过一劫,这也是查村罗氏族内虽出了大官,但名气不显的原因所在。

另外,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规定,凡登位于巡抚以上官员的所在村庄才有资格建造旗杆厅,在新登管辖范围内,有旗杆厅的村落就二个,一是方都堂故居,另一个就是罗一蛟故居查村了。由于查村在1972——1975年搞“移村造田”,把所有的古建筑群彻底毁灭,查村罗氏也散居于庄后的各个山坞角落。拥有十间四厢一门堂二天井,和一座三间二厢一天井作陪屋的旗杆厅,也在这时踪影全无了,一个历史古镇就这样逐渐为人淡忘,因此,现在的人提到罗姓,总冠以胥口之名,以至张宝昌先生也以为新登罗姓仅双江、共和、胥口三大支,关于罗一蛟其人,前二支中无一蛟其人,则该人当属于胥口罗氏无疑。由此,王益庸先生主编的富阳市名人名胜胥口卷等现在的资料,罗一蛟就错误地归属了胥口罗氏门下。后张宝昌先生在《东安蓼源查村罗氏宗谱》内“关于信阳知州罗一蛟其人其事”的一篇文章中也阐述了这个问题,张宝昌先生说,“在以前,我甚至把近代查村高官罗道隆(民国军统局少将)也误认为是胥口人。及至和查村的罗益平先生(本文作者)交往后才得知,罗道隆乃是他嫡亲叔公。

通过查村罗氏重修谱人员三年的苦心调研,新登历史高官罗一蛟终于玉牒重光,有了一个明确的归属定论。 

上一篇:罗聘传记
下一篇:罗万象传略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