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居厚公的历史功绩

 罗时实 发布时间:2007-08-18

 

居厚公为汉武帝彻底打败匈奴族的骚扰出谋划策

   居厚公(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05年),字廷相,豫章罗氏始祖珠公的长子。在族谱中记载有:“汉武帝建元中仕集贤院景灵宫大学士,转大尉,赠卫国公,升用兵宰相。汉武帝二十五年世袭父爵大司农。”但在历史资料中没有居厚公的任何踪影。
   历史资料介绍,秦末汉初,公元前209年—前128年,中原北方的匈奴势力达到极盛,统治着东到大兴安岭,西到祁连山、天山,北到贝加尔湖,南到河套的广大地区。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经常南下骚扰中原王朝的北部边疆。
   西汉初年,汉王朝由于经济力量尚未恢复起来,而且内部不够稳定,从刘邦到汉武帝初年,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远嫁皇室公主,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的礼物和金钱。但是,和亲政策并没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北部边疆的生产时常遭到破坏,无数汉人被抢走成奴隶或被杀死。汉武帝即位后,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汉武帝决定改变和亲政策,多次发动了全面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卫青和霍去病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领。
   公元前 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分派四路兵马迎击匈奴。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公元前 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 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主动出击,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
匈奴族不甘失败,多次小规模袭击边寨,均被打败。
   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公元前 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 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
   公元前 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公元前 119年春,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经过激战,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左贤王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
   从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19年,历时11载,汉朝主动打击了匈奴的侵犯,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汉武帝大力加封卫青和霍去病,封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因此历史上大书特书卫青和霍去病的功绩。有一篇资料提到汉武帝的政府机构设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等,就是没有太尉职务。因为汉朝承袭了秦朝的建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为三公,由皇帝直接控制,下再设九卿,相当于现代的部委。汉武帝怎么没有设太尉(管国防)?
   豫章罗氏族谱记载,汉武帝建元中(即汉武帝二年,公元前139年,居厚公61岁),仕集贤院景灵宫大学士,转大尉(三公之列),赠卫国公,升用兵宰相(统兵司令)。汉武帝二十五年(公元前115年,居厚公85岁)世袭父爵大司农。
   族谱的资料没有记载居厚公的历史功绩,只记载了官职,但只要对照一下历史资料就可以分析出居厚公的历史作用。
   武帝为了改变汉朝对匈奴和亲的被动局面,就必须要提高国家的实力,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政府领导班子,首先要广罗人才,汉武帝一开始就重视集贤院的建设。汉武帝登基的第二年,罗居厚在为父亲珠公守孝满三年后,即公元前139年被诏到集贤院景灵宫仕大学士,不久转大尉(三公之列),赠卫国公,升用兵宰相(统兵司令),直到汉武帝二十五年(公元前115年,居厚公85岁)居厚公提出告老还乡,汉武帝赐居厚公世袭父爵大司农。在大司农珠公早年任职之初的高祖时期就已经明确规定被举荐的珠公没有世袭待遇,而汉武帝居然赐珠公长子居厚公世袭父爵,这就是对居厚公任职期间功绩的肯定,也是对过去珠公业绩的肯定,以后居厚公的长子长孙等后裔世代都有份额在汉朝做官。
   再进一步分析,居厚公任职期间到底有什么功绩?
   上述历史资料介绍,从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19年,历时11载,汉朝主动打击了匈奴的侵犯,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而居厚公的任职时间是公元前139年—公元前115年,跨时25年。居厚公的职务是太尉(三公之列),赠卫国公,升用兵宰相(统兵司令)。这个职务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道汉武帝会虚设?当然不会。显然汉武帝的用意就是要居厚公拿出方略,如何打败匈奴的进犯,树立汉朝大国的尊严!居厚公仕汉武帝为官10年后开始反击匈奴的进犯,这十年就是汉武帝积极提高国力,富国强兵积极准备的十年。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大规模地打击强悍的匈奴,每次大的战役都要居厚公先拿出具体的策略和步骤,交由汉武帝审批定夺。最终迫使匈奴族向西北方大规模迁徙,彻底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当然首当其冲的是要勇士,这是用兵之道。两军对垒,勇者为胜。前方的勇士卫青和霍去病战功显赫,功不可没,值得嘉奖。而居厚公的功绩就是为汉武帝出谋献策,是幕后的英雄,汉武帝也难于对居厚公再加封赏,因为居厚公已经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加封是要犯忌的。在匈奴被彻底打败四五年后,边境安宁,国内兴盛。居厚公已经年高85岁,对汉武帝可以说是鞠躬尽卒了。据有关历史资料介绍,汉武帝在位54年,任用丞相13人,其中有3人在任上非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有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可见在汉武帝手下任职并非易事,而汉武帝对居厚公的任职应该是很满意的,因为最后居厚公得到了世袭父爵大司农的待遇,光荣引退。
   上述是我在整理历史资料时的一点遐想,供参阅。
居厚公第65世孙  时实
2007.08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