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彦贤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宗彦贤达

亮丽人生一路歌

 罗志钧 发布时间:2002-12-30

我与立洲宗亲,相识45年了。我们同在株洲市的市级机关工作,一起走过了人生的大半个历程。我们之间,亲如兄弟,情同手足。我感到他生活丰富,成绩卓著,正如亮丽人生路上,却渡过了一个苦难的童年。他的父亲罗学瓒,是毛泽东的同班同学,同坐一条板凳,甚至他们的同学录上,两个名字也一前一后紧紧挨在一起;他们都是早期共产党人,共同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洗礼;在1930年,当他还只有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壮烈牺牲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留下了这么一个遗孤,生活由老一辈革命家李维汉、王凌波等人供养。他当时并不知道父亲已经不在人世,只是长期没有音讯,以为也许是关山阻隔的缘故;他也知凶多吉少,曾写过一首试笔诗《誓》,那首诗说:“血泪盈眶万斛愁,天伦遗恨岂能丢。他年若遂凌云志,不斩雠仇誓不休。”但他又希望他的父亲没有死,因为乃父又名罗荣熙,全中国解放那年,他看到报纸上登着解放军将军罗荣桓的大名,还希望也许是报纸错了一个字,那将军就是他的父亲。可他的父亲再也没有回来了。
他自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那些革命斗争的场面,早就立志要干革命,要像他父亲那样干大事。后来他在家乡的一所私塾里攻读古典诗词,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写出许多忧国忧民,壮志凌霄的诗篇:后来他到广州读大学,回乡搞地下斗争,直至全中国解放,参加土改,民主建政,后来就在市政府当科长,副秘书长,教育局长,八十年代当了市政协副主席。
他不论是当干事,科长,还是当局长,秘书长,副主席,总是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忠心耿耿,大公无私;从不唯书,也不唯上。1951年,我们株洲由镇改为县级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来市政府印鉴,把“洲”字误为“州”字。他认为:由于中央对我们这个小城市还不熟悉,错了一个字;但一个城市的名称不能随便改动,便立即代市政府起草文件,说明“株洲”二字的来龙去脉,向政务院报告;不久,政务院终于重刻新的印鉴寄来,印鉴才予以启用。
立洲担任教育局长时期,经常深入深山老林,大搞调查研究,写出了《必须把农业中学办在贫下中农心坎上》和《关于山区普及小学教育的报告》,观点新颖,立论正确,曾由省教育厅转发全省推广。
立洲宗亲出任市政协副主席时,已过花甲之年,可那正是他工作精力最旺盛时期,工作成果突出。他主管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工作,创办了《株洲文史资料》专刊,并亲自撰稿,写出了《株洲历史的回顾》,尤其是组织文史工作者,大搞调查研究,写出了《株洲大事记》和《株洲人民革命斗争史》。把两千年发生株洲这块土地上的大事,尤其是二三十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一一记录下来,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株洲,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他把株洲地区一百多位文人墨客组织起来,成立《南楚诗社》,并亲自出任社长。每年组织诗社社员,深入基层,进行采风,创作诗词楹联,歌颂大好形势,针砭时弊歪风,拥抱人生,弘扬诗教,积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立洲宗亲于64岁那年离职休养,可他从未真正休息一天。尽管他不再在职,但他开创的事业仍在他的支持下,不断延伸。他继续关注着《文史资料》,坚持每年一期,至今已出20多期了,那厚重的史书,一尺多高,其价值就不言自明了。他创办的《南楚新声》已出版17期,发表诗词楹联近万首。在省内外,以至国内外,都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他亲自创作的诗词作品,多次获奖;他写的株洲大桥诗,铭刻在市中心的大理石上;他为石峰公园写的楹联,铭刻在石峰公园大门的花岗岩石上,并入选《三湘名胜风光楹联选集》;他创作的许多诗词,刊登在《中华诗词佳作选》,《华夏吟友》,《二十世纪中华词苑大观》等全国多钟大型诗词专著上。他曾以七十多岁高龄,出席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全球汉诗总会(丁丑)诗词研讨会,发表了一批作品,结识了大批诗友;2001年他又参加中华诗词学会组织的“赴越南诗联文化考察活动”,又创作了一批诗词,同时交流了中越人民友谊。
离休之后,他精力旺盛,又致力于革命回忆录的创作。他协助“市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办好《老干回忆录》专刊,同时身体力行,撰写了大批革命烈士传略,写出了解放以来多篇工作回忆。这些文字具体,资料翔实,很有史学价值。
离休之后,他又出任株洲市志编纂顾问,为市志编纂写出了许多史料。尤其是市志《人物志》,由于编写人员年轻,并不熟悉株洲地区的历史人物,他积极配合市志办办公室,主动提供稿件。比如,他的家乡应该上志书的罗姓人物,原稿只有两个,由于他积极推介,后来增加到五人。
离休之后,他出任炎帝陵筹建委员会副主任,花了三年时间,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写出了两万多字的《神农论》,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他说:“神农炎帝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代人,而且一个代表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群体”,从而摒弃了炎帝帝王将相神的“人神论”和炎帝黄帝是一母所生的“兄弟说”。他认为:以“黄帝垂衣裳”为界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不恰当的界说,炎帝开始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真正的开端,所谓“五千年”应当再上溯一千年或几千年。他还说,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重上层建筑,轻经济基础,忽视物质生产,贬低农耕文化的始祖神农氏,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他把这些观点,拿到大学里去讲课,拿到全国炎黄文化研讨会上去演说,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兴趣,为之叫好。
立洲宗亲还十分重视搜集整理乡贤耆宿的文化遗产,他主持收集整理株洲地区五县四区历代文人墨客遗留下来的千多首诗词,整理出版《古今诗人咏株洲》。他还把本地区历代耆宿散失在民间的诗联,搜集整理出版,比如清代乡间才子罗云皋的诗集《西塘草》,和民初名士罗正纬的《东南西北又我斋》楹联集,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深获各方好评。
他的家乡马家河,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比如明代的罗瑶,富甲湘中,生活俭朴,急公好义,倡修湘潭县城,捐资占半,人称瑶半边;他慷慨济贫,受惠者万计;茶陵少年张治,行乞瑶家,经收养教读,官至太子少保,尚书,大学士;他死后,张治为他买下了湘江河上的鼓磉洲,在洲上修建罗瑶之墓,嘉靖皇帝敕建崇义坊碑,树立在罗瑶墓榜,成为株洲历史上的一段佳话。罗墓因年久未修,几乎湮没泥土之中。立洲宗亲竟以年近八十之身,奔走城乡各地,募捐修葺四百年罗瑶古墓,并辟为株洲天元区的一道风景名胜,以张扬好事,促进旅游,升华境界,品味人生。
最近,立洲宗亲年晋八十,当地诗人和至亲好友,聚会为他祝酒祝寿。可他移风易俗,不收任何礼金,只收祝寿诗词。他满脸堆笑,精神矍铄,犹似当年的老愚公,孺子牛。我十分高兴,便也给他送了一首七律。首联是“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以表现他晚年的风流潇洒;二联表现他的功绩:“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第三联则写他的高风亮节:“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末联表示我对他的祝福:“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我衷心期盼他:健康长寿,老更弥坚,在亮丽的人生路上,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文,再为祖国两个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更创辉煌,唱出更多的歌!
(2002年除夕初稿)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