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郡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溯源>豫章郡望

台湾「豫章」罗姓的世系

  发布时间:2003-02-01

 

台湾的罗姓家族,当然也应属于[ 豫章] ,目前的这一代,跟大陆各地的宗亲们一样,大致是得姓始祖罗匡正的第一百一十一至一百一十三世裔孙。

在台北县的淡水、石门一带,客属的罗姓,一向十分旺盛,他们的祖籍是在广东省镇平县广福乡的铁坑,自称为「铁坑罗氏] ,也自称为罗氏家族中的「德达公派」,因为,他们老家广东铁坑的开基始祖,是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一四八八至一五O五年)的罗德达。

「铁坑」罗氏的自「唐山」来台开基,为时甚早,大致是在清廷领有台湾以后不久,也就是康熙、乾隆年间——当时,已经有好几位罗氏开基先民,包括他们的十二世祖罗继斋夫妇在内,死后便葬在石门的土地中。

这一代的[ 铁坑」罗氏,是他们[ 唐山] 祖罗德达的第二十一到二十三世裔孙,既然在十世以前;他们的祖先便已长眠于台湾,则他们跟台湾的结缘之早,应该是可以断言的。

其实,「铁坑] 罗氏来台的确实年月,虽然还没有办法完全断定,但是,由于他们的谱牒记录完整,在世系方面,却是极为脉络分明的,可以一路跟周朝初年的得姓始祖罗匡正,乃至五千年前的黄帝轩辕氏,毫无间断地整个衔接起来。以下,且从其「铁坑」开基祖罗德达的身上谈起——

根据铁坑罗氏莒谱的记载,四百多年前开基铁坑的罗德达,是得姓始祖罹匡正的第九十一世裔孙,自他以上,九十世为罗宗延;八十九世罗良元;八十八世罗员峰,八十七世罗天麟;八十六世罗宝全(万十二),八十五世罗孙致;八十四世罗一学;八十三世罗复干;八十二世罗待瑜,八十一世罗正大,八十世罗君敖,七十九世罗锡谓(萃十);七十八世罗秀玑(念五),七十七世罗志广;七十六世罗思聪;七十五世罗盂献(三五),七十四世罗俊邦(廿三),七十三世罗览学,七十二世罗景仁;七十一世罗昂谷;七十世罗翁源(四九郎),是他们的连城一世祖,后来开基铁坑的罗德达,便是从连城迁徙过去的。

连城始祖罗翁源的父亲,是六十九世的罗仕伦,他有六个弟弟,其后分别散居各地,使得罗氏的苗裔自此更为广布天下——老二罗仕伟,移居太平里;老三罗仕俊,迁徙河南南丰孤河桥;老四罗仕杰,移居西湘;老五罗仕仁,迁居崇江里;老六罗仕严,徙往云都,老七罗仕传,迁居忠顺里罗界陂。

罗仕伦七兄弟,是唐朝末叶的人氏,如果今天遍布大江江南北罗姓家族,能够以这七个人为基础来追溯根源.必定会发现自己同一子姓的堂兄弟,人数成千上万。再从罗仕伦的身上往上追溯,其父为六十八世的罗景新,六十七世是罗仪真,六十六世是唐敬宗时的罗其秀;六十五肚是唐德宗时的福建御史罗景宣;六十四世是唐文宗时的京北尹雄祥响;六十三世是浙江温州学士罗昌孙;六十二世为唐玄宗时的陕西巩昌府县令尹罗元有;六十一世为陕西濠州知府司都官罗祖美;六十世罗仕通;五十九世河南开封府祥符知县罗于元;五十八世江西建昌府军参政事罗诚忠。

五十七世的罗玉孙,是南北朝时期的福建延平府儒学教正,从他的求迹,使可以印证罗氏的南迁入闽之早;五十六世的罗友,是湘阴县主簿,五十五世是濠州捷刑按察司箩遵生;五十四世是梁州监斩判官罗德郎,五十三世为潭州府知事罗澄郎;五十二世为朝奉郎罗幼行,五十一世为建宁府大仓望大史罗志海,五十世为赣州府知府罗公望。

从罗公望以上,到四十一世兴筑南昌城的汉初大将罗珠,前后两、三百年间,历代的罗氏先人都成就非凡,这应该是此后「豫草] 罗氏之所以会名闻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罗公望之父.四十九世的罗佑郎,是东汉初年的江宁府通判;四十八世的罗立成,为光禄大夫;四十七世罗彦,为临江军主管府尹;四十六世罗征,为汉和帝时之严州知府;四十五世的罗谌,为奉直大夫,四十四世罗臣恭,官通判;四十三世罗立,为汉武帝时的建尉尚书郎光禄大夫,四十二世的罗居厚,为汉景帝时的集贤院景灵宫大学士,四十一世,就是开创了「豫章」罗氏基业的罗珠。

台湾的「铁坑] 罗氏,是传自罗珠的长子罗居厚,而实际上,罗珠共有六个儿子,依序为居厚、宜礼、子成、知正、成通,与祗德。这六个人,当然便是两千多年来天下「豫章」罗氏的最初基干了。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